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保证粮食安全 种子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3-4-1 10:17: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国内首支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成立

种子行业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但研发投入多。当前我国很多种子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只靠经销渠道、概念营销等,很难与国外种业公司相抗衡。
■实习生 谢雅楠
    由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方共同发起的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日前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只具有政府背景、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我国种子市场预测价值超过600亿元,然而持证种子企业有6212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竞争能力仍然较弱,种业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与之相比的是,国外仅孟山都一家公司的种子和基因部门预计在2013年将实现毛利65.5亿美元,该公司每年会将其销售收入的10%左右用于研发。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种业企业很难与这些国外种业巨头进行竞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来看,种子行业的生产成本并不高,但研发投入多。这就要求种子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才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研发投入。当前我国很多种子企业没有研发投入,只靠经销渠道、概念营销等,很难与国外种业公司相抗衡。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规模小,同质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现象非常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利润低,研发投入少,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萎缩,企业收入减少,研发投入继续降低。”李国祥认为,我国种子企业要成长为规模性的大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研发投入。
    现代种业发展基金的成立是我国利用市场化,通过金融手段来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种业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基金的成立可以解决制约我国种业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李国祥认为,我国目前种子行业的最大问题是由于激励机制不成熟而造成的研发不足。一些有能力的企业没有研发动力,只是通过渠道销售现有产品,而一些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希望自己研发却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整合了政府部门、央企、金融等部门的政策、产业和资本优势对高成长性的种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种子行业的科技含量高,种子企业做强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如果行业集中度很高,企业规模很大,但人才匮乏,企业也没有多少竞争力。目前我国种子行业的优秀人才一部分集中在国家科研单位,另一部分为国外的种子公司工作。李国祥认为,目前我国优秀种业人才向本土企业流动的激励机制还不成熟,政府应该给本土种子企业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来解决人才问题,同时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员工待遇。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我国更多的种业人才流向本土企业,促进我国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由于体制的制约,使我国种子行业的研发和生产相脱节。”李国祥说,种子行业应该形成研发、生产、推广一体化,让企业处于行业主导地位。“其实当前有很多科研单位每年都培育出大量的种子新品种推向市场。但对于农民来说,国外种子公司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吸引力更大。”李国祥告诉记者,因此,我们应更重视和引导国内种子企业加强市场推广,提高产品性价比;并促使规模企业发挥行业主体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作为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种子市场的安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李国祥表示,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对于粮食需求的增加幅度很小,但由于城镇化造成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而带来的对于粮食消费的变化是刚性的。我国土地资源总体呈下降水平,对于粮食生产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不断提高粮食单产,而种子则是提高单产的关键因素。所以,要解决我国的粮食供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种子问题。
    “我国要在粮食问题上拥有自主权,就要保证重要农产品的自给率。这就要求我国在粮食生产上,要控制好种子的源头。”李国祥说,现在国外的种子公司向我国农民出售的种子的确高产,但国外公司规定农民不能留种,而且即便留种,经过几代培育后也会造成产量的严重退化。所以农民每年都须向国外公司购买农产品种子,造成我国的粮食生产对国外种子公司的高度依赖,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我国应通过培育行业集中的大型种子公司,提高企业产品研发能力,与国际市场的大型种子公司竞争,才能在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种子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