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证财要闻 >> 浏览文章

跨国公司CEO建言城市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3-8-7 13:4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道格拉斯·欧博赫曼
  卡特彼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夫·约翰森 爱立信集团董事长弗里德·史密斯
  联邦快递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 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莱斯利·诺克斯 高富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西宏明 日立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鲍达民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兼全球总裁韦达诚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权五铉 三星电子副会长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 施耐德电气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 西门子股份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路易·谢纳沃
  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为了提高生产率,确保新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健康发展,中国政府应该考虑从多个方面采取举措。
  首先,生产率高的城市经济体都具备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其次,金融市场的改革也必须是所有公共政策制定者的工作重点。否则,不仅城市化将有名无实,而且也无法有效利用资源。不能提高生产率的城市也将无法应对激增的流动人口大军。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尤其对流动人口而言,是他们所期盼的城市化福祉。如果城市不考虑增长的外部效应,这将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本,如犯罪、公共卫生危机和城市异化。户口障碍是不可持续的,政府要制定政策取消户籍制度。但是,对于流动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后随之而来的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等各项成本,各个城市尚未做好应对准备。
  城市如何扩大这三个方面的供应,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策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把所提建议的重点放在了城市化的基础设施上。这是当前政府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经济最为重要的引擎。同时,鉴于我们各家公司的背景,城市化的基础设施也是我们最能发挥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领域。
  我们认为,摒弃以投资为导向,重量不重质的模式,转而采用更加平衡的发展方式是当务之急。问题并不在于资金投入,当前中国毫无资金不足的风险。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应如何使用这些资金? 20年后,我们会为今天所取得的哪些成就深感自豪?又有哪些成就在未来20年还存在?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为子子孙孙留下一笔财富。
  如今,中国需要建设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以下我们将就六个重要领域展开论述。
  城市规划
  建议:整合地区经济、整合地区经济交通运输和土地规划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规划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结合智能基础设施规划和技术的最佳实践,建设密集型复合功能的宜居城市。
  鉴于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和规模,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和住宅的协调、和谐地发展以创造一个紧凑、高效、愉悦的城市空间,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现代城市规划的最佳实践——制定长期愿景和战略规划,并落实到分区规划和建筑法规之中。这些规划不仅要说明对住宅和商业区的规划目标,还需要明确对学校和医疗设施的规划期望。所有这些不同层次的规划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基础设施——城市的“骨架”,促进城市群经济和社会资产的增长——不断壮实的“肌肉”。
  当前,中国大多数城市没有一个经过统一协调的战略规划流程。许多关于土地使用的决策与各城市发改委领导的城市产业发展或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规划并没有做到协调一致。我们建议,从地区层面整合经济、交通运输和土地规划功能,由地区负责实现一系列综合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不局限于经济目标,也涵盖了社会发展和环境发展的目标。这与当前的做法非常不同,但是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城市规划的各种好处。与此同时,重要的是,规划的协调一致也要避免变得过于官僚和复杂,以致让城市失去了灵活应变的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参考许多在地区层面进行整合规划的国际案例。
  鉴于可用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成功的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将“科学用地”的理念作为核心。密集度、复合功能用途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是宜居城市的关键词。为了实现这几个目标,土地使用需要与包括公共交通规划在内的基础设施规划密切协调,从而提升最具吸引力地区的城市密度。将综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纳入更加广泛的新城市规划中,中国就有机会成为领头羊,率先制定下一阶段的城市解决方案,包括多模式联运或水资源和能源供应网络。
  交通与出行
  建议:利用智能技术提升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效率。整合公营和私营的陆运、空运和海运运输方式,在城市内部形成一个统一的优化系统,外部交通触角可达地区和全球目的地。
  交通规划是成功的城市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城市交通却是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每个市民都希望出行便利。交通规划需要整合公私交通运输方式,形成一个高效的系统,优化每个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和环境效率。人们的出行应该尽可能的方便,这不仅能够提升劳动生产率,还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当务之急是确保每一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尽可能的高效和环保。通过道路拥堵收费应对交通拥堵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欢迎。此外,还有一些智能的交通系统,如利用感应器根据实时的交通路况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时长。这些系统被公认为平均可减少15%的交通拥堵。同时,中国还应该充分应用快速发展的电动车技术。第一个举措是重新考虑城市的电网架构,建立必要的充电设施,从电动自行车,拓展到电动公交、电动汽车和电动专用车等城市交通工具。下一步是整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信息技术、服务、产品和商业的新模式层出不穷,为应对城市出行提供了多种成熟的方法。科技可以支持人们在城市中心的高效出行以及商品的高效流通,还能推动远程工作、学习、医疗和购物,从而减少必要出行的数量。有许多参考案例可以说明行之有效的城市出行系统。城市需要高效的物流网络连通城区的各个角落,将商品从制造商或分销商送到顾客手中。车辆进入城市现在是中国一个重要的问题。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做出一些改变可以让车辆进入城市更加方便,同时也不会给交通拥堵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在电子商务迅猛增长的中国,使配送尽可能地便利,这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极其重要。城市物流网络还需要把高速公路、道路和机场高效、无缝地连接到周边城市和全球目的地。在当前的系统中,城市面临着许多物流挑战。中国需要考虑促进邮政局、公安部和发改委之间的部级协调,以及城市群内的法规协调,从而确保商品在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自由流通。一个可靠物流网络不仅仅是城市的必需品,更是当地经济的发展引擎。
  社会保障房
  建议:制定规划,强制性地分配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设社会保障房。考虑建立社会保障房的公司化机构以及租赁管理公司,以运营和维护出租房。
  随着中国城市继续迎来数百万流动人口,经适房是这些城市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解决这一难题与确保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并且生活幸福,工作高效息息相关。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自有住房比率有一个自然的上限,大约为64%,其余的属于房屋租赁市场。为了避免低标准住房给住户造成健康状况不良、教育程度低下、人生追求缺乏等消极影响,约60%的租赁房屋应该作为社会保障房提供给低收入群体。中国当前做法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大多数社会保障房都提供给了本地居民,导致巨大的流动人口住房需求缺口。尽管如此,中国仍然取得了显著进步。廉租房项目为改善社会公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如何实施社会保障房项目也非常关键,当前不同城市取得的成效存在很大差异。充分的激励机制、补贴以及来自保障房使用者的资金是让项目经济可行的必要条件。
  不论收入增长到什么程度,世界各地的经验教训都说明,一部分城市居民将无法以市场价承担起住房。因此,城市必须设计政策,使经适房住房单元的成本与购买者的承担能力相匹配。同样重要的是,必须按照高能效标准建设经适房。否则,这些住房将产生额外成本——相当于住户多交的税。
  各国经验表明,政府总是扮演着关键一职,不仅制定政策法规,还是经适房的直接贡献者。政府投入的规模可以很大,如新加坡和南非就建设了大量经适房;也可以较小,如近几年英国的经适房中来自政府的投入还不到一半。确保社会保障房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是最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问题。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需要具备一定权力的专门机构负责经适房的交付和运营,以及一整套透明的流程。
  能源效率
  建议:制定清晰的环保目标,推动社会行为及对行为变革以及对新技术的应用。制定有效的标准、监管的激励措施、公共宣传计划和需求管理工具,推广节筑和节能设备,培养社会大众的节能意识。
  提高能效可以带来多重好处。在能源价格处于高位且不稳定时能够降低能耗(2011年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0%,远远高于中国对全球GDP10%的贡献率);减少当地污染和碳排放;未来节约的能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现在提高能效的成本,且不必牺牲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和福利;还能促进能源需求侧的创新,带来新的商机。
  有效的标准、监管的激励措施和公共宣传计划已被证明是建设节能住宅、使用节能家电的重要促进因素。绿色建筑法规能够提高新建建筑的能效。市民主动节能,比如不使用时关掉电源是能够迅速获得回报的较好办法之一。不仅在建筑维护结构上,中国更应该充分采用基于电子技术的节能解决方案,它们具有更好的短期投资回报率。
  需求管理政策的激励机制能够鼓励市民合理使用资源。分级定价和智能电表是两个常用的方法。进行公共宣传,提倡节约,反对浪费,鼓励科学使用资源。随着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企业有了更强大的节能动机以更加有效的方式管理能源消耗。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能源和碳跟踪的透明度,形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新方法(如经过能源优化的工厂和运营,能够迅速发现损耗)。提高能源消耗的效率,以及实施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如热电联产(CHP),能够让中国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热电联产非常高效,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减少90%。
  科学管理水和垃圾
  建议:城市应该制定实施长期综合的水资源和垃圾管理规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跟踪实施进度。
  在这样一个能源需求和价格都不断上涨的时代,中国城市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在中国,尤其是部分华北地区,水资源已经相对短缺,而未来15年城市用水需求将增长65%—100%。与此同时,大多数中国城市面临的挑战是要确保足够的水资源供应,以满足家庭及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企业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
  城市发展规划需要切实考虑水资源。可参考利用许多方法提高效率,减少浪费。智能管网技术以及水和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传感器能够防止公共设施故障,漏损减少50%,降低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单单解决漏损这一项,中国节约的水量就相当于40%的城市用水总需求量。这之中最大的机遇是全面推广节水厕所,此举可减少约20%的城市用水需求量。定价是可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工具。在中国,水价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比其他国家低三倍。由于水价相对于家庭收入是微乎其微,人们缺乏经济动力节约用水。依据家庭收入制定分级水价,可将居民用水需求减少约30%。
  此外,在其他国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对民众的节水宣传,鼓励消费者合理用水。工业用水几乎不会因为水价高低而发生变化,因此,最有效的节水方式就是提高水循环利用率。中国当前的水循环利用率相对较高,达到75%。将水循环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至80%,可使用水大户企业的水消耗量降低近20%。
  垃圾处理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紧迫的问题。中国需要一个综合的垃圾管理体系。全球许多城市制定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减少家庭垃圾。有时候,仅仅让市民知道可能征收垃圾处理收费,就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在商业垃圾方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并不制造出新产品,而是通过产品再造优化,循环利用商业垃圾。优化、改造过的产品其耐用性、品质和质量担保与新产品可以媲美,但能节省60%的能源、70%的原材料和50%的成本,同时减少80%的空气污染。同时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而且就业率可增长三倍。
  中国城市可以采取的一个举措是要求家电供应商公布不同型号电器的能效,住宅、商业建筑和工业厂房的建筑商或运营商要公开他们是否遵守了能效和污染标准。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LEED)认证在高能效的领域已经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将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延伸至低能效高污染的领域,将有望带来显著的影响。空气污染影响到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竞争力,对于中国居民和企业而言已经越来越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改革城市融资框架
  建议:多元化城市融资渠道
  成功重启城市化进程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包括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和设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现在中国全部城市每年所需的投资额超过2万亿美元。然而,资金的获取并未成为地方政府的难题。多年来,土地出让一直是大多数中国城市最重要的融资来源,但是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因为卖土地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助长了城市的盲目扩张,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即使这些资金投在别的行业可能更有效。
  提高土地融资模式的质量
  其一,试点征收土地(与房产税相反)。此举可以让地方政府更好地认识到土地的价值。对土地所增加的价值征税也可以促进地产开发商更加高效地进行建设。
  其二,整合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融资。地方政府获取(或已经拥有)某个基础设施项目周边的土地,在工程结束时租赁或出售土地赚取一定利润,利用这部分资金进行新的基础设施投资。
  拓展非土地融资的多元渠道
  税收增额融资是地方政府利用某物业的预期升值收入或其他受益于基础设施开发而征收的税,将其用于该基础设施的融资。税收增额,或“地产增值税”是指某地增值所增加的税收部分,可用来支付该项目所借贷款的利息。
  中国应该考虑发展市政债券市场。哥伦比亚、印度、马来西亚、俄罗斯等不少国家已经发行了收入债券。吸引私募融资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城市的信用度。为确保稳定的现金流,地方政府需要向公共服务使用者收费和征税,具备可信的会计机制、完善的财务管理、独立的地方政府财政审计以及地方政府服务的业绩考核。
  如何实现城市化项目重启?
  许多中国城市已经证明,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它们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实验的勇气。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建议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新一轮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并确定十座城市试点实施创新、全面的城市化重启项目。这些试点项目需要动员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和市长同协作,领导并管理在多个方面长期展开的变革进程。
  重启城市化进程不能止步于试点城市,需要推广到更大范围形成新趋势。试点项目应该引入能够在中国更多城市推广的方法。提高中国城市在六个重点领域的透明度 (如社会保障房在新增住宅用地开发中的比例、交通干线的平均速度、人均能源消耗量和用水量),能够使城市化重启项目极大地提速。
  此外,中国应该建立一个由技术和实施专家组成的机构,涵盖城市化重启项目的各个面。这些专家可以根据我们已经讨论过的六个领域的关键绩效指标跟踪了解城市的绩效。中国还应该建立城市的区域网络,网络中相邻的城市在交通和物流举措中互相协调,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此外还应该建立规模相近、行业组合相仿、资源挑战相似的“同级城市”群。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caijingyaowen/12112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