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芳建议重视行业与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 林琳
早在今年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首次提出要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明确,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努力,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随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下一步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包括正在制定促进信息消费的具体措施。
信息消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此,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表示,重视信息消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信息企业,都应该适应信息服务化和以消费拉动为主动力的经济大势。
扩大信息消费绝不是权宜之计
记者:政府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对经济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杨培芳:信息消费主要指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产品越来越融入信息服务之中,“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制造即服务”、“应用即服务”,因此信息消费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的消费。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信息劳动在其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所引起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得到解放的是工人,农民的劳动力,而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这是科技进步形成的普遍经济规律。
可见,扩大信息消费绝不是促进GDP增长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扩大信息消费,有可能拉动或者提高信息产业贡献占GDP的比重,也有可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资源、能源,使基于工业产品“量”的统计总值降低,但肯定能使基于信息服务“质”的国民幸福总值提高。
工业产品的重要特征是独占,越占资源越少;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是共享,越共享信息量反而越大。工业消费适应标准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和数量;信息消费适应多元化范围经济,追求多样和质量。工业经济成本递增,效用递减,嫌贫爱富,适合梯度发展;信息经济成本递减、效用递增,普遍服务,更适合均衡发展。工业消费适应标准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和数量;信息消费适应多元化范围经济,追求多样化和质量。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现代化,然而在以精细加工为核心技术的工业领域,除了美国和极少数西方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很难找到再次领先的机会。2012年我国钢铁产量超过7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是美国钢铁产量的7倍,结果并不能说明先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把我国又推向设备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但是在精细加工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还是没有领先的机会。
面对新一轮技术升级,先进生产力不再属于精细加工能力,而在于精巧设计和软件编制能力。设计人员可设计出材料更节省、功能更强大的芯片,拿到美国或欧洲加工;我们可以编制出更先进的系统软件和3G、4G标准,向全世界开放使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上帝已经把主导工业现代化的能力给了西方国家,而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却迎来信息时代更重要的历史机会。
信息消费与能耗、物耗存在置换关系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信息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杨培芳:据统计,2011年全球GDP总量大约62万亿美元,我国5.7万亿美元,而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物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现代哲学认为,物质、能量、信息表征着整个宇宙中存在的三种本元,人类社会发展也离不开物、能、信息这三种基础资源。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如果信息消费太少,就会相应过多地消耗物、能资源;反之,信息消费强度提高了,有利于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高耗低效产品,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应减少物耗、能耗。在这三大基础资源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置换关系。
我们用钢铁、水泥加粮食产量代表社会的物耗;用一次能耗总量代表社会的能耗;用通信业务总量和研发(R&D)费用支出代表社会信息消耗量。采集中国2000年度至2009年度统计数据,按照线性回归计算,单位GDP的信息消费量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
当前发达国家信息职业劳动者比重大都超过总就业人数的50%,我国尚处于20%—25%之间。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群,那个工作岗位没有计算机,那个青年农民没有手机?未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多样化信息消费,创造更多的高级就业机会。
个人建议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世界经济横断面--时间序列分析,完善信息—能量—物质置换模型。
重视行业和公共信息应用服务的消费
记者:信息消费对运营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您有何建议?
杨培芳:不可否认信息消费服务的发展将为运营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信息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的交流速度和效率,首先运营商要注重带宽建设,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为用户提供快速的网络环境。其次,运营商要做好管道商。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即信息生产力。运营商要在促进信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要注重成果应用,逐步从注重数量建设转变到注重质量建设上来。在大数据时代,尤其要做好教育、医疗、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平台建设,服务大众民生。第四,运营商明确定位,转变经营理念。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向社会化企业转变。因此,这就要求运营商树立新的形象,转变经营理念,注重社会化平台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消费是个大课题,对此谈谈个人的四点建议与思考:
一是要支持和促进各行业信息消费需求,尤其是教育、医疗、社区等民生类公共信息服务消费。
二是要引导构建各类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化企业,比如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
三是作为信息消费基础的网络建设方面,宽带发展需要突破传统市场思维模式,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是促进三个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从传统经济理论到新经济理论;其次是管制创新,从政府和企业的两元治理到企业、政府、社会三元治理。企业为主体、政府做引导、社会促协同。第三是经营创新,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运营模式,在促进信息消费均衡发展中扩大企业的赢利空间。超越政府和市场的两元对立思维,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督导”的三元协同之路。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运营模式,在促进信息消费均衡发展中扩大企业的赢利空间。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
早在今年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首次提出要开发和培育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进一步明确,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努力,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随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下一步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包括正在制定促进信息消费的具体措施。
信息消费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此,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表示,重视信息消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信息企业,都应该适应信息服务化和以消费拉动为主动力的经济大势。
扩大信息消费绝不是权宜之计
记者:政府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对经济转型有何重要意义?
杨培芳:信息消费主要指信息产品消费和信息服务消费,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产品越来越融入信息服务之中,“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制造即服务”、“应用即服务”,因此信息消费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的消费。所谓解放生产力,就是信息劳动在其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增加所引起的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得到解放的是工人,农民的劳动力,而不是一般的劳动力,这是科技进步形成的普遍经济规律。
可见,扩大信息消费绝不是促进GDP增长的权宜之计,而是经济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扩大信息消费,有可能拉动或者提高信息产业贡献占GDP的比重,也有可能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资源、能源,使基于工业产品“量”的统计总值降低,但肯定能使基于信息服务“质”的国民幸福总值提高。
工业产品的重要特征是独占,越占资源越少;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是共享,越共享信息量反而越大。工业消费适应标准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和数量;信息消费适应多元化范围经济,追求多样和质量。工业经济成本递增,效用递减,嫌贫爱富,适合梯度发展;信息经济成本递减、效用递增,普遍服务,更适合均衡发展。工业消费适应标准化规模经济,追求规模和数量;信息消费适应多元化范围经济,追求多样化和质量。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现代化,然而在以精细加工为核心技术的工业领域,除了美国和极少数西方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很难找到再次领先的机会。2012年我国钢铁产量超过7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6%,是美国钢铁产量的7倍,结果并不能说明先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把我国又推向设备制造业的中心地位,但是在精细加工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还是没有领先的机会。
面对新一轮技术升级,先进生产力不再属于精细加工能力,而在于精巧设计和软件编制能力。设计人员可设计出材料更节省、功能更强大的芯片,拿到美国或欧洲加工;我们可以编制出更先进的系统软件和3G、4G标准,向全世界开放使用。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上帝已经把主导工业现代化的能力给了西方国家,而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东方大国,却迎来信息时代更重要的历史机会。
信息消费与能耗、物耗存在置换关系
记者:请您分析一下信息消费对促进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杨培芳:据统计,2011年全球GDP总量大约62万亿美元,我国5.7万亿美元,而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物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现代哲学认为,物质、能量、信息表征着整个宇宙中存在的三种本元,人类社会发展也离不开物、能、信息这三种基础资源。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如果信息消费太少,就会相应过多地消耗物、能资源;反之,信息消费强度提高了,有利于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淘汰高耗低效产品,提高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相应减少物耗、能耗。在这三大基础资源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置换关系。
我们用钢铁、水泥加粮食产量代表社会的物耗;用一次能耗总量代表社会的能耗;用通信业务总量和研发(R&D)费用支出代表社会信息消耗量。采集中国2000年度至2009年度统计数据,按照线性回归计算,单位GDP的信息消费量每增长10%,单位GDP能耗降低1.8%;物耗降低1.4%。
当前发达国家信息职业劳动者比重大都超过总就业人数的50%,我国尚处于20%—25%之间。看一看我们周围的人群,那个工作岗位没有计算机,那个青年农民没有手机?未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多样化信息消费,创造更多的高级就业机会。
个人建议利用大数据模型,进行世界经济横断面--时间序列分析,完善信息—能量—物质置换模型。
重视行业和公共信息应用服务的消费
记者:信息消费对运营商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您有何建议?
杨培芳:不可否认信息消费服务的发展将为运营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在信息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的交流速度和效率,首先运营商要注重带宽建设,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为用户提供快速的网络环境。其次,运营商要做好管道商。国家信息化建设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即信息生产力。运营商要在促进信息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媒介的作用,要注重成果应用,逐步从注重数量建设转变到注重质量建设上来。在大数据时代,尤其要做好教育、医疗、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平台建设,服务大众民生。第四,运营商明确定位,转变经营理念。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向社会化企业转变。因此,这就要求运营商树立新的形象,转变经营理念,注重社会化平台建设,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信息消费是个大课题,对此谈谈个人的四点建议与思考:
一是要支持和促进各行业信息消费需求,尤其是教育、医疗、社区等民生类公共信息服务消费。
二是要引导构建各类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化企业,比如公共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
三是作为信息消费基础的网络建设方面,宽带发展需要突破传统市场思维模式,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同质化与异质化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是促进三个创新。首先是理论创新,从传统经济理论到新经济理论;其次是管制创新,从政府和企业的两元治理到企业、政府、社会三元治理。企业为主体、政府做引导、社会促协同。第三是经营创新,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运营模式,在促进信息消费均衡发展中扩大企业的赢利空间。超越政府和市场的两元对立思维,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督导”的三元协同之路。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运营模式,在促进信息消费均衡发展中扩大企业的赢利空间。默克制药的缔造者乔治·默克说:“应永远铭记,我们旨在救人,不在求利。如果记住这一点,我们绝不会没有利润,记得越清楚,利润越大。”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caijingyaowen/11760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联通3G用户数破亿 挖掘定向流量价值谋盈利
下一篇: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大幕开启
·19家公司抢先预告三季报业绩 近八成预喜4家业绩翻番2013.07.26
·融资460亿元 京东方上演“平板显示”大“逆转”2013.07.26
·金马集团宣布将终止上市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2013.07.26
·万达调整零售业态未来文化旅游将成重点2013.07.26
·IMAX未来中国市场将占全球收入约三成2013.07.26
·法律管家互联网上见律师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