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刘波博鳌能否成为亚洲整合平台?

发布时间:2013-4-11 2:36: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今年已经举办到第12届的博鳌亚洲论坛,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应该可以说是在不断提高。近年来的几乎每届博鳌论坛中国最高领导人都会出席,为论坛聚拢人气,今年共有43个国家的2500多名代表参会,不仅有多个国家的总统、总理,还有比尔·盖茨、索罗斯等工商界巨子。可以说,虽然仍有差距,但博鳌离成为人们所期望的亚洲版“达沃斯”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但鉴于中国目前在世界舞台上不断提升的地位,不妨对博鳌论坛有更高一些的期许,比如说,能否让它更好地成为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带动者。其实博鳌论坛成立的初衷就是“推进亚洲的全面合作”。1998年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和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访问中国时提出了这一构想并得到中国领导人的接受。但事实上博鳌论坛的“亚洲性”一直呈现得不足,从而使得它与其他探讨国际经济问题的论坛的差异化不够,未能树立自身的明确形象,产生更强的亚洲吸引力。

笔者几年前报道过博鳌论坛,当时就听到诸如此类的议论:“一群欧美人到一个亚洲的地方来讨论欧美经济问题,意义何在?”报道今年论坛的我的同事也听到尼泊尔参会者提意见,说他是论坛上唯一的尼泊尔人,日本、韩国、印度等其他亚洲大国的参会者也不多,会议没有安排专门讨论亚洲问题的重点环节。“中国想成为亚洲领袖,但它真正有这样的能力吗?”他质疑道。他的疑问并没有错,因为无论从代表数量比例还是议程设置方面,博鳌论坛还是稍微缺乏一些“泛亚洲”色彩。

博鳌论坛其实对中国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平台,促进经济上的亚洲一体化以及价值观层面的“亚洲共识”的形成。不过目前来看我们首先考虑的还是第一个作用。但是亚洲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以及各国经济之间高度的相互依存,已经把形成更深程度的亚洲融合,以及形成亚洲人对“亚洲身份”的普遍认同提上了议事日程。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论坛上发表《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时就强调了这些问题,他表示,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是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但是亚洲合作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提道,加强亚洲地区合作的机制和倡议很多,但没有具体评价这些机制。

亚洲各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西方金融危机之后显露优势,这些情况毋庸赘述。据统计,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不足20%已上升到2010年的35%左右。该份额在2005年之前用12年的时间提升了5个百分点,而此后只用5年时间就提升了5个百分点。按照这一趋势,未来10年内亚洲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和欧洲经济的总额。从上世纪晚期开始,全球经济重心向东亚地区转移的看法就变得越来越流行,虽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这一进程构成短暂挫折,但东亚国家都走出危机而且变得更强。

亚洲经济高速增长的各国都拥有各自的优势,无论是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注重教育和储蓄的传统,但在区域整合方面却存在严重问题,导致一体化进程大大落后于欧美。在全球范围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波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热潮,各国之间签订了几百项FTA,但亚洲除了整合最成功的东南亚联盟外,在内部的FTA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这阻碍了亚洲国家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

这里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经济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来说,都是和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经贸和投资往来更为紧密,对西方资本和出口市场更为依赖,但更重要的还是政治上的障碍,因为现在亚洲的几个大国中国、韩国、日本、印度之间几乎都存在着历史上的战争带来的伤痕,或者一直延续到现在的领土争端,因为这而彼此猜疑,互信程度很低。

比较特殊的是东南亚国家。它们之间历史问题较少,体制相似度高,所以在一体化方面走到了前面。东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机制,制度化水平很高。目前东盟分别与中、日、韩、印签订FTA协议,形成所谓“小马拉大车”的局面,但事实上东盟没有把所有大国拉到一起的能量。除东盟之外的另一个一体化组织是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但其成员不仅包括亚洲国家,还有南北美和大洋洲,而且基本只是议事机构,没有多少有约束力的机制。

这方面亚洲不管在思维方式还是制度建设上都需要学习欧洲。欧洲是最早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地区,1956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冷战”结束后德国统一,德法矛盾缓解,形成轴心来整合全欧,建立单一市场和单一货币体系,虽然欧元区遭遇了挑战,但即使塞浦路斯等边缘国家退出,欧元区的核心国家仍会留下来,欧洲一体化进程只是出现了挫折而尚未出现逆转,也不大可能逆转。而欧洲一体化的初始前提是法德的政治和解。

在亚洲,经济共同体的倡议还基本停留在民间层面,各国政府缺乏共同的政治意愿,而且把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相互经贸联系松散的国家强拉硬拽在一起也不现实。但亚洲更大程度的融合可以实现诸多好处,例如可以降低对西方的资本和市场依赖,提升集体经济抵抗能力等,因而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中国既然有博鳌论坛这个现成机制就应善加利用,让其发挥更大的议程设置作用,尽力成为主导者,否则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主导权可能落入别国手中——美国已经提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并邀请日本等国加入,如果成功,将使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构想陷入被动。

(作者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评论版主编)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