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政府官员 >> 浏览文章

周慧土壤污染数据何以成国家机密

发布时间:2013-2-27 2:01:00 来源:腾讯财经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周慧

新年伊始,公众掀起一场对空气、地下水和土壤的关注热潮。

2月20日,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了北京律师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的公开申请。

这项耗资10亿的土壤污染普查,为何成为国家机密?记者从官方以及参与普查的人员处获取的反馈信息包括:一方面是因这种大规模、粗比例的普查数据不精确,待进一步调查;另外,公众对土壤污染的过度恐惧,土壤修复“捞钱市场”的鱼龙混杂,这些最终都关乎官方的维稳大计。

若不是因工人中毒紧急停工,武汉市赫山地块,现已经是一片商品房了。国内许多毒地块发现的原因都与上述情况类似,北京、江苏均有案例。关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及预防措施的调查,于2006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预算资金达10亿,计划2010年完成。

而截至近日北京律师申请信息公开获“国家秘密”的回复,相关数据在千呼万唤中,一直未能公开,被媒体称之为“不能说的秘密”。广东、江苏、湖北等地参与土壤普查的环保部门和地方土壤研究所,无一不视之为敏感话题。广东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人士称,参与普查时,即与相关部门签订了保密协议,不方便公开。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胜达表示,媒体关于质疑“保密数据”的报道很多,引发很多猜测。2006年的土壤调查按8公里×8公里的范围取样,取样方式粗糙,结果并不严谨。数据提交后,还需要重新加大密度调查。所以短期内,无法公开相对严谨的数据。武汉市环保局一位局长日前透露,他们也正在进行一项土壤污染状况的摸底。

武大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参与了《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专家稿草案的制定,他认为现在还没到要公开的时候,他了解的情况是:“领导层都非常慎重,这不是小事情,是慎而又慎。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项数据并非国家秘密,我们有知情权,但这是在国家对这个问题整个数据完成之后。”

一位在英国参与土壤修复行业20余年,参与伦敦奥运会场地修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欧洲一些国家,公众对土壤污染已经相对习以为常了,国家对土壤污染信息公开,公众拥有知情权,亦参与治理方案的讨论。

土壤已经污染了,首先要信息公开,然后就到治理环节。通过治理,土壤回复到污染前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但也并非“巨资难以修复”。土壤污染的修复方法及成本,跟修复后的用途,有紧密联系。伦敦奥运会的场馆,即在一修复后的污染场地上进行,同一块土地,用作为奥运场馆的修复成本,比修复作菜地必然要低很多。被大肆渲染的修复难度,或方便了土壤修复企业的高效捞金。

“几辆挖土机,再找几个民工,就可以做土壤修复了。”北京一位专家曾如是描述鱼龙混杂的修复市场。假若土壤污染数据公开,土壤污染修复市场的捞金热将进一步推向高潮;另公众的恐慌,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都将呈现。

记者曾在刚完成的《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专家组草案中看到,草案特别强调信息公开,还提及建立土壤档案,以及规范修复市场。王树义强调,《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已经时不我待。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公众知情权,规范市场,另外通过媒体等,增加公众对土壤污染常识的认知。这样,我们在买房、种菜时,更了解脚下这片土地,生活也多了些许安全感。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