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无约束的市场经济是可怕的
当我们不断呼唤对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更多松绑,更多放活,更少管制,更少束缚时,同样必须疾呼的是,要让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能强化对自我的约束。
20年前,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20年后,上述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才有望达成。
几乎每一位企业家和金融家,谈到中国经济顽症时都会涉及“信用不畅”问题。失信败德的陷阱、地雷、暗涌大量存在,结果往往是,受骗受害一方很难得到应有补偿,反而被“绑架”,最后,投资人或政府部门被胁迫埋单,成为息事宁人的“冤大头”。至于资本市场,利用信息不对称,或通过关联交易操纵母公司和子公司间的盈亏游戏,或伪造会计数据蒙蔽投资者,或利用兼并与破产法实现“金蝉脱壳”,或玩弄资产负债表、冲销坏账、虚增资本金进而扩大借贷杠杆,等等,更是不胜枚举,其本质,都是无约束和不诚信。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有数据称,我国企业坏账率为1%至2%,远高于发达经济体0.25%至0.5%的水平;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履约率仅50%。企业失信的代价太低,征信的成本太高,维权的难度太大。
最早提出“预算软约束”概念的经济学家科尔奈认为,政府对企业的“家长式”作风和以非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决策是造成“软约束”的根本原因,他后来指出,市场经济也普遍存在自我激化、自我强化的软约束综合征,它的扩散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失去有效约束的权力,无论公权还是私权,都会形成独裁、腐败、侵占、掠夺和骗局。
中国正由国家发改委和央行共同牵头,35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3-2020)”,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进行规划,并提出要建立国家级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希望这是促进“有约束的市场经济”的一步。无约束,信用无从谈起。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11344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熊丙奇海外夏令营不该因噎废食
下一篇:叶檀旧金山空难背后可悲的经济现实
·追问上半年十大暴跌股董秘们哑口无言2013.07.15
·本周解禁市值年内最高 九成多为农业银行2013.07.15
·智能穿戴 7只概念股俘获五机构逾百亿2013.07.15
·中报寻宝大幕拉开 7只个股争夺市场眼球2013.07.15
·农业银行2586亿限售股明解禁2013.07.15
·创业板中报预告收官 过半公司业绩预喜201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