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贤明切断经济越差越增税链条
[导读]企业困难,政府的税收就受影响,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来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年初预算盘子定了的情况下,政府完不成收入任务,势必带来很大的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不景气时,政府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就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不景气时,增加相应收入即可。在这两种情况下,财税政策都有相应的对策。但是,往往出现的情况却是企业与政府都困难,其传导链条是:企业困难,政府的税收就受影响,政府收入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来甚至出现负增长。在年初预算盘子定了的情况下,政府完不成收入任务,势必带来很大的问题。
问题是,如果同时出现企业困难和政府减收,怎么办?事实上,我们当前面临的正是这种情况。从企业微观层面看,各方面信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成本、市场、融资等方面的困难没有明显改观,产能过剩仍然很严重。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这一反映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回升疲软,意味着企业压力加大。从政府层面看,财政收入压力也在加大。前5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7134亿元,同比增长0.1%;地方财政收入29080亿元,同比增长13.4%。基层调研中,无论是省级还是县级的财政局长们纷纷叫苦,只见GDP增长,不见入库收入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减税,并且加大减税力度。客观地说,在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呼吁财政减税,容易理解。但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当我们面临企业与政府双重困难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市场活力没有释放出来的原因,要害是企业微观主体困难。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来源于企业、来源于市场,而不是来源于财政收入。因此,当企业和政府都面临困难时,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舒缓企业的困境,而不是如何保障财政收入的增长。从这个角度出发,财政越困难,恰恰反映了企业的压力更大。由此要求政府实施更大的减税力度。
有人会说,这不现实。政府本来就收入下降,现在还要减税,只会让收入更快地下降。对这种看法,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政府减税并不一定必然带来政府支出困难,当前政府有太多支出有挤压空间,三公经费削减20%,就可以大大缓解支出压力;政府行政支出可压缩空间更大。第二,政府减税并不一定是收入的绝对下降,而更有可能是收入的相对下降。例如,年初预算时全年财政预期增长7%,现在回调到只增长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但却有了三个点的减税空间。
简言之,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越困难,意味着企业更困难。在这个情况下,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就一定会表现在如何调整财政政策上。完善市场经济,调动企业活力,要求更大规模的减税。要做到这一点,考验政府敢不敢动自己的利益,敢不敢着眼中长期暂时牺牲短期利益。
匡贤明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zhengfu/11146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低速电动车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下一篇:时卫干金融业如何“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中央国家机关带头过紧日子2013.07.08
·宁夏支持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2013.07.08
·观点谢亚轩非农就业向好增大QE退出可能性2013.07.08
·观点谢亚轩QE退出对我国同时具正负面影响2013.07.08
·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猜想2013.07.08
·上半年十大房企逆市涨价 分析称限价政策效果有限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