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守住融资风险底线 切勿透支政府信用
2016年对中国金融行业的信用将是关键的一年,对P2P管理、金融创新、地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要有基本的财产权与契约思维。
在新旧产业更叠、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一些企业面临倒闭风险,而这也意味着金融杠杆在局部领域可能坍塌,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带来大患。
在经济转型和金融波动过程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那些可疑的打擦边球的民间机构,这些机构往往承诺高回报,而整个风控体系却看不清楚。
市场可以淘汰劣质企业,但山寨市场不能。比如P2P市场优质评级机构无法自验身份,总有业内“败类”想方设法把诚信企业打下神台,由于行业自律没有得到真正执行,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没完没了。
无论是民间的信息中介机构,还是地方政府主管下的交易所,遵守契约、遵守规则的逻辑必须是鲜明的。地方政府要明确交易撮合平台后再让市场选择。否则一开始一哄而上,甚至作为金融创新理念到处宣扬,到需要处理危机时四处卸责,而受害的投资者又希望地方政府兜底,这将是最糟糕的信用折价方式。
对投资者而言,要做的是仔细审核契约,如果契约不公,投资者可以到法院要求取消合同,并作为未来投资者处理相应事件的重要判例资源。如果一个社会法律底线失守,就不可能存在最后的防护栏。
如果中国不能有中立的评级机构和严厉的保护投资者的投资规则,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民间金融投资机构与资产管理机构。而现在是民间信用无法建立,畸形地依靠政府信用,事实上政府信用是最后一层支撑,绝不能再透支。
2015年是债券大牛市,3.2万亿元存量到期债务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解决,并且极大地降低了利率。7月份之前的置换债券利率基本和国债利率持平。到11月份比国债利率高20~40个基点,债务成本由置换前的10%左右下降到3.5%,预计每年为地方节约利息支出2000亿元。银行为什么会埋单?因为这是省级地方债,是政府信用在托底。险情频传的信用债仍然大牛,只能用低息与政府托底来解释。把无风险收益率压到最低,让绝大部分投资渠道不畅通的投资者进入股票与债券市场。
无论是哪一种金融产品,本质是建立在契约精神之上的互信,如果互信被撕破,将带来不可预料的变化。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关键的关键是,政府信守契约,维护合法财产的安全。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touziren/19775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 皮海洲:实行注册制 A股壳资源是否会快速贬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