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产教结合 校企共赢 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3-6-5 9:2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提案解读

编者的话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缓解就业难

    2009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600万,而今年高校毕业人数将增至近700万。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显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将达4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可见,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将持续上升。一方面,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新增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规模将继续扩大。“一减一增”的背景下,就业难将成为困扰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长期问题。与此同时,企业为招不到熟练的技术工人发愁。就此,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毕业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差较大,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矛盾。高校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合理设置专业,改革教学方式、创新专业内容,使人才的特长、规格、质量更加适应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此外,专家还呼吁,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江西省新余市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新余现象”。据了解,新余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约占全市人口的8%。新余市中职与普通高中的在校生比例为59:41。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成为新余市的一张“名片”。2012年3月,新余全面启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探寻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被业内称为“新余模式”。
    随着新余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推进,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产教结合缺乏深度;校企之间及院校之间资源整合有限,产教结合模式单一;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产教结合动力不够等问题。对此,民建新余市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新余市政协提交了《加大产教结合力度,助推新余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提案,建议落实产教结合的社会协调机制,构建产教结合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引导对接机制,力促校企共赢;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动职教园区建设,寻求与高校职教园区合作等。
    该提案得到新余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合理化建议纳入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及时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


■民建江西新余市委会

    近年来,新余市职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学校数量、专业覆盖、学生人数及办学水平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新余职业教育成为“新余现象”享誉全国。
    新余职业教育发展及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新余市以民办职业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现有47个,在校生由2000年的1万余人发展到目前的9.34万人,万人以上规模的高职院校有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近5年,新余的职业院校为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培养高素质员工2万余人,职校学生的就业率达98%,17所职业院校与市内54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2.7万名在校学生与园区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全市投资数亿元在企业设立了69个实习实训基地、80个教学工厂(车间),有10所职业院校到企业承包生产线,提供了1万个实训岗位。各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近40万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余市在探寻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上,已经有了一些成绩。赣西学院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上,依托自有企业华丽服装厂进行了产教结合的探索,厂校结合取得初步成功。冶金学院依托新钢,也在产教结合中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以开设“企业定向班”开展现代学徒制探索,在冶金学院、渝工学院、赣西学院等院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新余市职业教育虽起步早、规模大,但缺乏核心竞争力,新余职业教育原来走在前面,现在有落后的态势,面对兄弟城市后来居上的发展苗头,若不赶超,就会被淘汰。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新余成功申报获批全省首个省级职教园区、职教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的背景下,在全方位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产教结合缺乏深度
    调查显示,目前职业院校开展的产教结合实践活动主要是职业院校的自发行为和单边行为,其产教结合的主要内容停留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自给自足”特征明显,能与企业达成生产项目、设备和人员资源部分共享的院校不到20%。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不愿意招收学徒工,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层次和深度明显不够。“学校热、企业冷”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聘用学徒工需要付出同样的酬薪,在花费人力、财力培养后很难长期留住人才,而政府承诺的“现代学徒制”各项奖励还没有落实到位。
    2.校企之间、院校之间资源整合有限,产教结合模式单一
    职业教育资源和行业企业资源多头管理,职业院校产教结合实践处于“各显神通”的状态,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产教结合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产教结合模式也比较单一。我市有17个职业院校与54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对接协议,从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和校办产业模式来看,许多职业院校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全部内容,企业方面对产教结合的目标、内容、评价等都不涉及,二者之间没有结成“利益共同体”,企业需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严重脱节。企业与学校结合的方式还有待于拓展,产教双方的有效需求和共生发展的热情还有待于激发。特别是在教学内容、学校文化、制度、实验实训等方面,没有搭建一个让职业院校相互之间共同合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平台。由于职业院校教育资源不共享,也就导致职业教育资源重复投入与既有资源的闲置浪费的矛盾并存现象。
    3.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产教结合动力不够
    尽管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开展产教结合的文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缺乏有效参与和指导,校企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制约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同时,因为缺乏对实施校企合作企业的税收优惠或补偿制度,缺乏对校办产业的政策扶持,缺乏对产教结合中校企双方的权益保障机制,缺乏产教结合的监督评估、奖惩制度,导致企业内驱力不强,校企结合处于松散的境地,产教结合的实际运行只是某一点和某一时段的成功,远没有形成良性循环。
    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1.落实产教结合的社会协调机制,构建产教结合平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有力措施,又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并进而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为此,应在现行政策框架体系内落实产教结合的社会协调机制,担负起监管、规范和推进产教结合的重任。在政府的主导下,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构建一个产教结合的平台,使教育资源和企业、行业的资源有机地融合,双方共享市场信息资源和教育生产资源。职业学校依据企业、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按照企业、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确定培养目标,充分利用企业、行业所提供的设备、设施和工作岗位,为教育教学服务。
    2.建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引导机制。完善的政策合作法规和税收优惠措施,会极大地激发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合作的动力,因此,政府要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专项出台促进产教结合的政策。要明确将企业、行业、科研机构和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教育机构纳入产教结合的主体中来,要对企业产教结合行为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激励,以激发企业参与产教结合的积极性。
    3.加大资金投入,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提供资金保障。政府要筹措资金,给接纳学徒工的企业必要的补偿,例如奖励和税收优惠;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院校,政府也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和职教经费扶持。
    4.加快推动职教园区建设,寻求与高校职教园区合作。抓住省级职教园区建设机遇,扶持几个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上做得较好的院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龙头效应。出台政策鼓励组建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对实施组建职教集团的相关院校给予项目支持和贴息贷款扶持,在职教园区规划上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寻求与高校职教园区的合作,将其成功的经验引入职教园区。
    5.建立校企对接机制,力促校企共赢。鼓励企业创办职业院校,实施职业院校选派校级领导与园区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组织学生到工业园区企业顶岗和就业,鼓励职业院校到企业承包生产线,合作设立实训基地。


■延伸阅读

新余现代学徒制试点
    自2005年后,新余职业教育被外界称为 “新余现象”。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一度成为新余市的一张“名片”。
    2007年,随着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塞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新余,很快聚集了一批光伏、动力与储能电池、节能减排设备制造、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新余被外界誉为 “世界光伏城”、“中国新能源之都”。
    产业的更新换代,让新兴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得尤其强烈。报道称,当年仅塞维一家企业用工缺口一度达到3万余人,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却苦于用工荒。当时的新余市委书记亲自挂帅,动用全市力量,由政府各部门组成12个招工小分队,奔赴全国各地为企业招聘技术工人。
    那么多职业院校,却不能为企业提供用人保障。新余引以为傲的职业教育在新兴产业面前,显得如此无能为力。享誉全国的新余职业教育,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
    产业升级逼着新余在思考,职业教育如何与新兴产业对接。新余的职业院校开始进行一些适应当地企业用工需求的探索和实践。
    新余学院设置了太阳能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太阳能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成为国内首个太阳能学院;创办了江西太阳能高级职业学校,定位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学校主动找到当地企业,寻求校企深度合作。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在更名前数次与塞维沟通,双方签订了共同创办 “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的协议,还与江西瑞晶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 “订单”人才培养协议。在协议中,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企业为 “订单”班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还要根据学院教学计划,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和培训专业教师,担任顶岗实习学生的“师傅”,给予他们技术指导,优先接收学校的毕业生。学校则承担企业部分员工的培训。
    学院还在大二就开始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企业还有学生之间签订三方协议,以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稳定;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与新余新概念餐饮公司合作,学生上午上课,下午就去公司属下的酒店学徒实习。
    这些探索和实践,就是“现代学徒制”的雏形。
    职业教育的新探索和实践得到教育部的肯定之后,新余决定全面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2010年,新余出台了《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实现国家案例的现代学徒制体系,将新余建成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示范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区。
    方案规定:招生即招工,凡是有职业培训意愿的,都可以进入新余职业院校就读学习。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进入企业带薪学徒。
    招工即招生,企业新招收的熟练工人,在进入企业上岗之前,全部安排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企业文化等岗前培训;招收的非熟练员工,须与员工签订培训合同,并根据员工意愿,选择职业院校就读,修满学分后职业院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上课即上岗,学校实行灵活学分制,进入职业院校的企业员工,不固定学习时间和期限,随到随学,修满学分为合格。学历教育学生,也可以根据企业订单要求,灵活安排学习,传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作息制度被打破;建立课堂、实训车间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毕业即就业,学生在学徒期间,如果学徒和企业双方满意,即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学徒毕业后即可正式录用为企业员工。
    为实现这些目标,方案中要求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经费投入和平台建设。比如设立处级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制定多种方案,拟分3期投资60亿元建立全省职教园区,还将建立3个关键的职业教育新机制:就业准入机制,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优先录用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考试考核机制;激励补偿机制,市政府将每年安排2500多万元奖励现代学徒制成效突出的企业,各项奖励和优惠政策向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倾斜。并对学徒每人每年补助2800元,学生在企业每月还能领到500—800元学徒工资。

 

发送好友:http://txt.sixwl.com/shishiyaowen/9959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