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周升业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发布时间:2013-6-3 4:32: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6月1日,刘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下称“刘鸿儒基金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授予该校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升业2013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出生于1928年的周升业教授,是新中国金融学科主要的奠基者之一,也是新中国金融理论研究和传播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研究的领域涉及资金运动、货币流动、国际收支和金融体制改革等。
    周升业教授自1952年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周升业教授60年如一日,推动新中国金融学科的创立和发展,他始终奋战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作为“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评奖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如是评价。
    据李扬介绍,周升业教授从以货币资金为线索,从货币和信贷资金入手,转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并引入外汇资金,扩展到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整个金融资金运行的研究轨道。
    在研究货币和信贷收支时期,周升业教授具有代表性的是对“信用膨胀”问题的研究,他提出了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而被投入流通,因而货币收支与信贷收支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信用创造货币的理论,周升业教授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他提出信用创造货币不是无限的,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即所创造的存款等货币要符合经济周期所需增加的货币需要量,否则就会形成通货膨胀现象。
    “上述观点的形成,是对传统计划管理体制下金融实践的总结和理论概括,这些概括如今已成为常识。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却实实在在是一种富有理论勇气的挑战。”李扬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则评价,周升业教授还把外汇收支放到社会供求平衡的框架中进行分析,整理出外汇收支、外汇储备与其他金融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丰富了货币流动理论,并为中国的宏观调控、金融稳定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我们的金融改革,经历了一个以银行融资为主,再以利用外资、外汇筹资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阶段),再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建立了资本市场,形成了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内的一个大的金融循环系统。”周升业教授表示,金融改革每走一步,都需要学习、思考以及更多的实践。
    周升业教授还是金融研究与教育的结合者。20世纪50年代,周升业教授就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等。他编写的《货币银行学》作为全国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的首选,更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致力于推动中国金融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刘鸿儒基金会从2011年开始设立“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到目前已经有8位金融教育家获得了该奖项。2011年首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授予了人民大学原校长黄达教授。2011年度获得该奖项的还有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传纶、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洪葭管。2012年的获得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骏,东北财经大学终身教授林继肯。2013年获得“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除了周升业教授之外,还有厦门大学张亦春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9853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