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款浪费更须严格监督和执行
京颁布新政,将对公务接待费从总量上压缩两成,并量化接待标准
“三公消费”呈现“转向地下”趋势正好对外印证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同时也暴露了有关部门在执行“三公消费”新标准上存在不力之处。
日前,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2013年北京市市级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管理的实施意见》(下称 《意见》),明确将对公务接待费从总量上压缩两成。北京下一步还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要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费等管理办法,明确经费支出范围;研究公款接待的细化、量化支出标准,严格制度约束,旨在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管理长效机制。
不同于此前部分省市出台的公款消费政策普遍针对接待标准作出详尽设置,本次北京新政率先明确了总量控制的要求,并提出从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后续再逐步核定相关接待费用的量化标准,以此避免已出现的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标准和制度办法制定相关标准,脱离了实际物价水平变化,导致最终标准不具备可操作性的现象出现。
实际上,政府部门及人员维持其因公出国(境)、公务车使用、公务接待等正常运行的必要费用 (即“三公消费”)的过度倾向,早已成为困扰我国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正因其有着直接涉及相关部门利益、行政人员福利水平等原因,国家及社会遏制公款浪费,确保“三公消费”维持在正常合理水平的预期一直难以实现。
一直以来,由于缺少相关标准和监督机制,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三公消费”无不扮演着对相关行业(餐饮、汽车、高端礼品)攫取高额利润的主要“贡献者”。由此,“三公消费”也近乎成了公款浪费、奢侈浪费的代名词。
在公款浪费势头愈演愈烈,民间舆论持续高压不断的多重压力下,中央早已明确了整治公款浪费的决心,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消费”。201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公开“三公消费”令箭指向省级政府,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消费”。
然而,公开还远不能达到遏制公款浪费的目的,制定更为合理、科学、可控的“三公消费”执行标准和运行机制更显重要。当前,新一届政府用“八项规定”带来厉行节俭、改进会风的执政思路无疑为遏制公款浪费,彻底让“三公消费”改头换面带来了难得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三公消费”数额往往较大,也是中央对省级政府公开“三公消费”,遏制公款浪费的重点所在。从本次北京发布的《意见》不难看出,不同于以往“三公消费”支出数额巨大,北京首先从接待费总量予以压缩,无疑先勒住了浪费的“口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更加有益于经费的高效利用。
《意见》要求,减少一般性因公出国(境)费用,压缩2013年年初批复部门预算中的因公出国(境)经费10%,安排用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审定的教学、科研、文体交流等重点领域的新增出国事项。此外,在公车消费上,《意见》明确了公务用车“只更新、不新购”的购置原则。 《意见》还指出,要进一步控制调研、考察、差旅、庆典、论坛等经费,严格控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2013年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及扩建,切实防止铺张浪费。
可见,《意见》很好地贯彻了“厉行节约、强化管理、制度约束”的原则,其先期明确总量压缩,后续逐步核定相关接待费用量化标准的做法也值得肯定和借鉴,但应该提醒的是,想要达到彻底遏制公款浪费的目的,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接待量化标准的基础上,必须形成可为各方监督和执行的有效机制,确保标准落地。
据记者了解,就在新一届政府明确遏制公款浪费决心之际,地方也在大刮“节俭风”,而这股“节俭风”的确让政府会议、公车消费、公务宴请的规模削减呈现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应对一系列检查、举报以及公众、媒体的密集监督,“三公消费”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转入地下”的趋势。
一时间,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公车外出摘掉车牌、公务宴请进入胡同等负面消息频出,让众人大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同时,更对外昭示了遏制公款浪费的难度之大。
在记者看来,“三公消费”呈现“转向地下”趋势正好对外印证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同时也暴露了有关部门在执行“三公消费”新标准上存在不力之处。因此,对于具体落实“三公消费”标准的各级政府和部门而言,建立严格有力的监督机制更为重要。除必要的部门监督外,还应加大部门内人员之间的监督,形成自下而上通畅的监督意见反馈制度,同时将“负责制”逐层分配至各级部门领导,确保“三公消费”按照既定机制、标准落实。
“三公消费”呈现“转向地下”趋势正好对外印证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同时也暴露了有关部门在执行“三公消费”新标准上存在不力之处。
日前,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联合印发《2013年北京市市级部门厉行勤俭节约加强预算管理的实施意见》(下称 《意见》),明确将对公务接待费从总量上压缩两成。北京下一步还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要修订完善公务接待费等管理办法,明确经费支出范围;研究公款接待的细化、量化支出标准,严格制度约束,旨在建立、健全“三公经费”等行政经费管理长效机制。
不同于此前部分省市出台的公款消费政策普遍针对接待标准作出详尽设置,本次北京新政率先明确了总量控制的要求,并提出从预算管理角度出发,后续再逐步核定相关接待费用的量化标准,以此避免已出现的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标准和制度办法制定相关标准,脱离了实际物价水平变化,导致最终标准不具备可操作性的现象出现。
实际上,政府部门及人员维持其因公出国(境)、公务车使用、公务接待等正常运行的必要费用 (即“三公消费”)的过度倾向,早已成为困扰我国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正因其有着直接涉及相关部门利益、行政人员福利水平等原因,国家及社会遏制公款浪费,确保“三公消费”维持在正常合理水平的预期一直难以实现。
一直以来,由于缺少相关标准和监督机制,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三公消费”无不扮演着对相关行业(餐饮、汽车、高端礼品)攫取高额利润的主要“贡献者”。由此,“三公消费”也近乎成了公款浪费、奢侈浪费的代名词。
在公款浪费势头愈演愈烈,民间舆论持续高压不断的多重压力下,中央早已明确了整治公款浪费的决心,要求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消费”。201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公开“三公消费”令箭指向省级政府,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消费”。
然而,公开还远不能达到遏制公款浪费的目的,制定更为合理、科学、可控的“三公消费”执行标准和运行机制更显重要。当前,新一届政府用“八项规定”带来厉行节俭、改进会风的执政思路无疑为遏制公款浪费,彻底让“三公消费”改头换面带来了难得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的“三公消费”数额往往较大,也是中央对省级政府公开“三公消费”,遏制公款浪费的重点所在。从本次北京发布的《意见》不难看出,不同于以往“三公消费”支出数额巨大,北京首先从接待费总量予以压缩,无疑先勒住了浪费的“口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调整,更加有益于经费的高效利用。
《意见》要求,减少一般性因公出国(境)费用,压缩2013年年初批复部门预算中的因公出国(境)经费10%,安排用于北京市委、市政府审定的教学、科研、文体交流等重点领域的新增出国事项。此外,在公车消费上,《意见》明确了公务用车“只更新、不新购”的购置原则。 《意见》还指出,要进一步控制调研、考察、差旅、庆典、论坛等经费,严格控制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2013年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及扩建,切实防止铺张浪费。
可见,《意见》很好地贯彻了“厉行节约、强化管理、制度约束”的原则,其先期明确总量压缩,后续逐步核定相关接待费用量化标准的做法也值得肯定和借鉴,但应该提醒的是,想要达到彻底遏制公款浪费的目的,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接待量化标准的基础上,必须形成可为各方监督和执行的有效机制,确保标准落地。
据记者了解,就在新一届政府明确遏制公款浪费决心之际,地方也在大刮“节俭风”,而这股“节俭风”的确让政府会议、公车消费、公务宴请的规模削减呈现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与此同时,应对一系列检查、举报以及公众、媒体的密集监督,“三公消费”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转入地下”的趋势。
一时间,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公车外出摘掉车牌、公务宴请进入胡同等负面消息频出,让众人大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同时,更对外昭示了遏制公款浪费的难度之大。
在记者看来,“三公消费”呈现“转向地下”趋势正好对外印证了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同时也暴露了有关部门在执行“三公消费”新标准上存在不力之处。因此,对于具体落实“三公消费”标准的各级政府和部门而言,建立严格有力的监督机制更为重要。除必要的部门监督外,还应加大部门内人员之间的监督,形成自下而上通畅的监督意见反馈制度,同时将“负责制”逐层分配至各级部门领导,确保“三公消费”按照既定机制、标准落实。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9555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遏制公款浪费更须严格监督和执行遏制公款浪费舆论监督压缩公务接待费
上一篇:快讯1-4月工业企业利润1.61万亿 增长11.4%
下一篇:新一轮房产税改革三四线城市或更主动
·5月27日卖盘最强劲20股2013.05.27
·5月27日换手率最大的20只股2013.05.27
·5月27日超级卖出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5.27
·5月27日超级买入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5.27
·5月27日买盘最强劲20股2013.05.27
·红5月A股逾9成股票上涨 超级散户日赚千万201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