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国农民工工资上升的成因及趋势

发布时间:2013-5-14 10:42: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工资呈持续上涨态势,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农村有效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普通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因而这种上涨是趋势性的,应从战略层面予以高度重视。

  农民工工资上涨趋势及影响

  农民工工资持续快速上涨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对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对农业劳动力成本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农民工工资在2004年以后持续快速上涨

  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以来处于偏低的水平,并且一度几无增长。但是从2004年珠三角地区开始出现“民工荒”以后,农民工工资出现持续快速上涨。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已增长到2049元,与2005年的875元相比增长了一倍多。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工资增长加快,与东部工资差距明显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2053元,中部地区为2006元,西部地区为1990元,西部与东部的平均工资差距由2005年的15%左右下降到3%左右。

  ——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为分析农民工工资对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我们计算了农民工实际工资与制造业各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穴2005年为100?雪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制造业30个行业人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实际工资的相关系数都高于0.90,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民工工资上涨会带来制造业各行业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农民工工资对服务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从计算结果看,服务业平均工资定基指数与农民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性更高。除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相关系数为0.98外,其余行业相关系数均为0.99。特别是对于劳动力密集型服务业,农民工工资上涨是其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在理论上,农民工工资上涨会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的机会成本,带动农业劳动力工资上升。从计算结果来看,农民工工资与各类农产品雇工工资定基指数的相关系数均高于0.9,说明农民工工资对农业劳动力成本确实有着很大影响。在现实中,农业“用工难”问题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一些地方出现“雇不到、雇不起”的现象。

  农村剩余劳动力下降是农民工工资上涨的主要原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剩余程度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大幅降低。剩余劳动力已经从最初的全面过剩,进入到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阶段。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52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5863万人,较2005年分别增加了12700万人和6054万人。伴随农民工数量持续增长的另一个现象是“民工荒”从沿海向内地蔓延,从季节性向常态化演变。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转变,农民工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在劳动力价格—工资上面。

  ——农村存量剩余劳动力数量已大幅下降

  自1978年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承包制改革后,农业生产积极性得以激发,劳动力剩余现象开始严重显现。根据一般的定义,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于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总量减去当时生产技术条件下农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农业劳动力数量是确定的,而对农业劳动力的实际需要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测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用不同的方法测算了对农业劳动力的实际需求量,虽然各种方法估计的剩余劳动力数量有较大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估计的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基本上在0.8亿—1.1亿人之间,平均约为9560万人左右。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中年以上妇女为主,以剩余劳动时间为主,真正可外出务工的有效剩余劳动力只有不到3000万人。经过二十多年持续大规模转移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剩余程度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已经大幅降低。剩余劳动力已经从最初的全面过剩,进入到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阶段。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8937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