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社会管理“合肥模式”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13-4-19 14:17: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合肥经开区解决农民问题的模式曾被商务部誉为 “合肥模式”,其经验影响了全国许多开发区。
    这一“合肥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实施了一个战略性举措,即“社区开发”建设,将建设与开发并举,以建设带动开发,以开发推动建设;二是跳出“农”字谋“农利”,把农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全包下来,以土地换保障,以保障谋发展,创新征地拆迁模式,将农民作为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而今天,当农民的问题解决之后,社会管理面对的是城市市民,经开区的社会管理模式又进行了很多新探索,注入了新的内涵。

    体制突破——体系职能复合化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体制问题是制约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最为根本性的因素,所以,合肥经开区的社会管理实践一直在寻求体制上的突破。
    经开区人认为,群众是开发区这片土地的主人,一个优秀的开发区必须要有充满活力的群众自治机制。为此他们推行社区党组织、工作站、居委会“三驾马车”式的服务体系。
    记者在锦绣社区方兴居委会看到挂着三块牌子:方兴居委会支部委员会、锦绣社区方兴工作站、方兴居民委员会。体现了党委领导,又有政府负责,以及公众参与,形成社会协同。
    “三驾马车”的做法实现了两个归位: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归位,把社居委不应该承担的各项带有行政和执法的职能,经梳理后归位于社区工作站,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新型“条块”关系;二是将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归位,把原来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有关社会事务归还社会,逐步交由社居委这个自治组织来承担,实现党和政府及群众自治组织对社区的有序和高效管理。解决了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等运行机制上的问题,使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驾马车”同心合力,并驾齐驱。
    社区工作站作为社区设在居委会的办事机构,行政管理体系延伸至社区的末梢神经,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基层的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等问题。以新的思路创新社区管理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居委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超负荷工作和难以提高管理水平的问题,提升了政府在社区的执行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长期以来,居委会一直以政府的最基层组织面目出现,主要从事政府交办的工作,是“政府的腿”,缺乏自治的空间,“自治”功能被埋没了。改革后,居委会有能力、有精力了解社情民意,商议社区大事,解决居民难题,使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得到很好归位,还原了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本来面目,真正使居委会成为群众的“头”,而不只是政府的“腿”,居委会回归原本法律意义上的居委会,从体制上扭转了居委会长期以来行政化的局面。
    这种社区体制和管理的复合化从法律层面和操作层面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

    载体创新——平台建设多元化

    在“合肥经开区”官方微博上记者看到,合肥老年大学芙蓉社区分校日前迎来2013年度上学期的“开学周”。本学期,社区老年大学共开设舞蹈、乐器、体育、戏曲、书法、声乐6大门类、13个班级,学员人数已达到350余人。
    开发区有自己的官方政务微博,这是建立阳光政务,增加政府透明度、公信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还可以促进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对社会管理来说,互联网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使得社会管理不仅要面对现实世界,还要面对虚拟世界,要面对众多网民。目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使得网上的各种信息和观点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网络给社会管理带来难度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机遇,可以提高资源整合的效率,增加沟通的便捷性。
    合肥经开区在部分社区先期进行试点,建立经开区社会综合服务电子信息平台。平台按 “区——社区委——工作站——网格”四级构架搭建,通过网络技术应用,实现了社会管理一体化和信息畅通共享。此外,还将便民服务延伸到网上,设立居委会便民服务网,使便民政策和服务活动随时能在网上查到,小区里的一些新闻和好人好事也能当天在网站上看到。部分居委会还建有数字化图书馆,许多书目在居委会图书馆就能借到,尤其是电子书的设置,居民只需鼠标一点就能轻松浏览。
    经开区还强化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对区人才劳务中心进行扩建和改造,配置全新的展台、招聘信息展板和电子显示屏,总使用面积近900平方米,一次性可容纳50家企业进场招聘,并利用该平台多次组织大规模现场招聘会。
    本着“一区一品,各具特色”的指导思想,经开区新建3家融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城市生活e(驿)站”,成为流动人口享受社区服务的新载体和提升幸福指数的主平台,广受社会关注和好评。
    轻点鼠标,住户信息尽在掌握之中。在天门湖居委会社会综合服务电子信息平台上,整个居委会50栋楼宇、2451户住户信息一览无余。
    据介绍,该社会综合服务平台于去年10月安装,按 “区—社区委—居委会—网格”四级构架搭建,实现了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畅通共享。在每个网格管理单位内,每栋建筑及单元都以小房子图标直观标出,以蓝、灰、紫、橙四种颜色区分房屋是自住、闲置、混居还是外租,并以笑脸等不同表情标注出 “放心”、“关注”、“严管”、“禁租”四种安全管理状态。随手点开一个小房子图标,一位住户的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联系方式等都一一显示了出来。社会综合服务平台系统的应用,使该区社区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和精细,实现了对区域管理服务的无缝式支撑。

    手段转变——管理服务柔性化

    在采访锦绣社区时,该社区党委书记刘自强说,“我们的工作就是服务,这是唯一的职能。”
    合肥经开区设置社区管理委员会是一个社会管理服务性机构,虽担负一些行政职能,但机构精炼、人员精干,每个社区只有26个岗位,不创收、不招商、不设财政,集中精力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会管理作为一种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应该是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其中除了监控是以刚性管理为主外,服务、协调、组织都是以柔性为主。开发区的网格化管理,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柔性。
    在经开区社区里,“有事找网格员”,网格员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助手。而在两年前,该区刚推行网格化管理之时,许多群众还不知其义,更不知与自己的生活有何关系。现如今,“网”合力情暖千万家的管理服务深深打动着百姓的心。
    网格员则承担宣传政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民难等职责,为辖区企业、居民和单位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24小时全覆盖服务。
    为使管理服务更精细、更贴心,还推行“543”模式保障网格化运行。“5”即实行“5个一”网格化管家式服务,各网格内配备一名专职网格员,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树起一块网情指示牌,公布一条便民服务热线,为网格员配备一本《民情日记》。“4”是管理服务上在区间、对象、环节和时间实现全覆盖。“3”是网格员工作必须要做好三件事:即清楚各网格社情民意,第一时间解决居民难题,对困难家庭做到每月必登门访问一次。
    网格员全部从社区居民中选聘,知百家情,办百家事,对居民实行“面对面”服务,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服务格局。
    “工业化只是我们的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新城,让新城的新人在开发区这个小环境里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姚卫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