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延长退休年龄大势所趋
加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又一次把延长退休年龄推向了风口浪尖。“活得越长,工作越长”成为延长退休年龄的理由,但反对之声亦使主管部门在这个问题上如履薄冰。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面对30多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他在建议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的同时,还提出应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戴相龙提出采取每五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的制度设计。《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了解到,阶梯式、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具体的制度设计可以是五年,也可能会更短。
然而,延长退休年龄的阻力并不在于具体的制度设计,而在于推行这项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并没有达成共识。改革最大的反对者是来自一线和基层的劳动者,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也成为这项改革迈不过去的坎。
阶梯式延长退休年龄
戴相龙在4月7日博鳌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称,预测今后我国平均期望寿命,每5年延长1岁,也可考虑择机而定,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
这样的结果是,20多年后,中国男性退休年龄可能会从现在的60岁延长到65岁,相当于发达国家现在的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不仅是为了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为了让有条件的劳动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敏感的变量,既影响保费收入,又影响退休金支出,对于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双向影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因为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同时,公共养老金的缺口虽然有不同的测算,但缺口确实是存在的,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平衡养老金收支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虽然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都受到了强烈反对,但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下,若不相应提高退休年龄,结果必然是费率的提高以及退休人员待遇的持续下降,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已经都发生了。
中国社保费率之高也是有目共睹。养老保险企业和个人的总计缴费率高达28%。即便如此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实现自我平衡,中央财政每年都会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补贴。
同时中国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养老保险替代率是指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即一个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相当于社平工资多少的比例。1997年中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平均替代率为58.5%。近年来替代率已经从1997年的76%下降到了2009年的47%,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据社保专家褚福灵计算,2011年替代率仅为42.9%。
通过制度设计减少阻力
孙洁认为,经过几次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大规模广泛讨论,社会对于延长退休年龄已经从心理上做了一定的准备,现在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能否科学和人性化。延长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而需采取阶梯式、渐进式的延长,同时还应该对不同人群进行区别对待。
李珍也表示,几乎所有支持提高退休年龄的人都主张渐进的改革,即每年只提高一点,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达到提高到65岁的水平。
孙洁认为,一线和基层的劳动者,尤其是制造业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反对意见是最强烈的。效益不好的企业的劳动者,由于在岗收入低,则希望尽快退休进入社保,这样他们的收入就会有保障,因而也会反对延迟退休。
而对于大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以及医生教师和高技术人才,包括垄断企业的职工基本上都不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反对者。
孙洁认为,这种情况决定了制度设计应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区分。一线和基层的工人等对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可以维持现行的退休年龄,但必须严格禁止提前退休。
她认为退休年龄可以提供一个弹性空间,让劳动者进行选择,根据当前的退休制度,女工人和男性之间退休的差距相差10岁,女工人50岁就可以退休,女干部55岁,男性则是60岁。在养老保险的待遇领取上,可以强化这十年的差距,以制度来激励参保者多缴费。
从现在的制度设计上来看,激励是不够的。2005年以后,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满十五年之后,每多交一年,社会统筹部分可以多领取1%。“多交十年才多领取10%,这种激励显然是不够的。”孙洁说。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今年两会提交一份关于改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提案则建议,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增加对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的支持度。白重恩认为,尽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大了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是在没有减轻负担的情况下减少了待遇。降低缴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种疑虑。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戴相龙日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面对30多年后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国家管理的公共养老金收支会有较大缺口。他在建议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全国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的同时,还提出应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戴相龙提出采取每五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的制度设计。《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了解到,阶梯式、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具体的制度设计可以是五年,也可能会更短。
然而,延长退休年龄的阻力并不在于具体的制度设计,而在于推行这项制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并没有达成共识。改革最大的反对者是来自一线和基层的劳动者,如何保护他们的权益也成为这项改革迈不过去的坎。
阶梯式延长退休年龄
戴相龙在4月7日博鳌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上称,预测今后我国平均期望寿命,每5年延长1岁,也可考虑择机而定,每5年把退休年龄延长1岁。
这样的结果是,20多年后,中国男性退休年龄可能会从现在的60岁延长到65岁,相当于发达国家现在的退休年龄。延长退休年龄不仅是为了养老金的收支平衡,而且是为了让有条件的劳动者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退休年龄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敏感的变量,既影响保费收入,又影响退休金支出,对于基金的收支平衡是双向影响。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因为人的平均寿命在延长,同时,公共养老金的缺口虽然有不同的测算,但缺口确实是存在的,延长退休年龄有助于平衡养老金收支状况。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虽然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都受到了强烈反对,但在人口老龄化情况下,若不相应提高退休年龄,结果必然是费率的提高以及退休人员待遇的持续下降,这两种情况在中国已经都发生了。
中国社保费率之高也是有目共睹。养老保险企业和个人的总计缴费率高达28%。即便如此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实现自我平衡,中央财政每年都会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大量的补贴。
同时中国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养老保险替代率是指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即一个人退休之后能拿到相当于社平工资多少的比例。1997年中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平均替代率为58.5%。近年来替代率已经从1997年的76%下降到了2009年的47%,而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据社保专家褚福灵计算,2011年替代率仅为42.9%。
通过制度设计减少阻力
孙洁认为,经过几次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大规模广泛讨论,社会对于延长退休年龄已经从心理上做了一定的准备,现在的关键在于制度设计能否科学和人性化。延长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而需采取阶梯式、渐进式的延长,同时还应该对不同人群进行区别对待。
李珍也表示,几乎所有支持提高退休年龄的人都主张渐进的改革,即每年只提高一点,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达到提高到65岁的水平。
孙洁认为,一线和基层的劳动者,尤其是制造业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反对意见是最强烈的。效益不好的企业的劳动者,由于在岗收入低,则希望尽快退休进入社保,这样他们的收入就会有保障,因而也会反对延迟退休。
而对于大部分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以及医生教师和高技术人才,包括垄断企业的职工基本上都不是延长退休年龄的反对者。
孙洁认为,这种情况决定了制度设计应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区分。一线和基层的工人等对健康影响比较大的,可以维持现行的退休年龄,但必须严格禁止提前退休。
她认为退休年龄可以提供一个弹性空间,让劳动者进行选择,根据当前的退休制度,女工人和男性之间退休的差距相差10岁,女工人50岁就可以退休,女干部55岁,男性则是60岁。在养老保险的待遇领取上,可以强化这十年的差距,以制度来激励参保者多缴费。
从现在的制度设计上来看,激励是不够的。2005年以后,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缴费满十五年之后,每多交一年,社会统筹部分可以多领取1%。“多交十年才多领取10%,这种激励显然是不够的。”孙洁说。
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在今年两会提交一份关于改善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提案则建议,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增加对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的支持度。白重恩认为,尽管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加大了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这个建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认为推迟退休年龄等措施是在没有减轻负担的情况下减少了待遇。降低缴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种疑虑。
标签:养老金退休年龄
上一篇:逾80部委同日公布“三公”预算 中央本级减少1.26亿元
下一篇:凤凰古城收费决策始末
·观点瑞银中国或将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2013.04.19
·观点向松祚全球经济复苏存在一定积极因素2013.04.19
·观点向松祚3-5年内重现金融危机可能性很高2013.04.19
·商务部对日本进口电解电容器纸继续反倾销2013.04.1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相关部门正研究促消费政策2013.04.19
·多部门启动密集调研 养老产业顶层设计将浮现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