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欧阳韶辉多措并举加强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3-3-26 14:05:00 来源:上海金融报 【字体: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隐患逐步显现,风险管理重新成为各银行业机构最重要的议题。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温州银行副行长欧阳韶辉全面研判了我国银行业风险发展趋势,并通过对风险管理原则要求、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体制机制建设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大磨难、大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引领银行业稳健发展,努力提高资产质量,切实增强资本实力,不断强化科学管理和风险控制,银行业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资产质量、资本实力等方面已处国际先进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也有长足进步,中国银行业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将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我国银行业还面临严峻挑战:国际银行业战略重心转移,有识之士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我国银行业竞争将日趋白热化,国际先进银行的国际视野、全球人才、世界市场、管理经验给我国银行业机构造成巨大压力。社会转型的巨大成本、社会矛盾的长期积累,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极大的制约,其巨量风险将转嫁给我国银行业。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的迅速发展与我国银行业人才、管理现状很不匹配。我国银行业机构同质化恶性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我国银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二是局部风险发生还存在较高的概率。三是我国银行业存在进一步并购整合的可能。 

  笔者认为,银行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应遵循八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要求(一)强化审慎经营意识,防范信用风险和表外业务风险近期,不少新闻媒体都对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进行过报导,实际状况确实令人忧虑。主要是受“亲经济周期”因素影响,经济发展不景气所导致的企业效益下滑而使贷款违约率上升,近十年来大力发展的表外业务(也称“影子银行”业务)成为风险重灾区。多年来超常规发展,大干快上对风险控制有所忽视,欠下的债到了该还的时候了。今年年初的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将“影子银行”业务置于严管范围。商业银行重新回归合规经营、稳健发展,提高审慎经营意识,必须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加强合规监控,防范操作风险 

  与信用风险普遍可以追索相应对手不一样,操作风险的特点是:与流程违规、控制失当相关,突发性强,不好预防;发生损失概率大,损失金额高;操作失控,经常衍变为案件;通常是内部人作案,或是内外勾结作案,防范难度大。操作风险的特点及危害要求银行:一是要高度重视合规教育,弘扬合规创造价值理念,全面提高全员合规意识。二是要全面完善制度。三是要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四是要建立基于检查监督的合规监控和后评价机制。五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员工行为排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有效防范道德风险。 

  (三)强化流程控制,防范法律和合规风险 

  违规问题和合规风险的发生,归根到底在于合规风险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力,流程控制不严。为此,国内商业银行要认真梳理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营造审慎合规经营的氛围,努力构建合规文化,形成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相关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头寸管理和资产配置,防范流动性风险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调度和头寸管理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流动性的结构失衡上:人民币存贷款增长不匹配,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不平衡,外汇贷款增长不断加快和外汇存款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流动性管理,要注重统筹兼顾、协调配合,要主动做好本外币、长短期、预算和监督考核、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等多方面统筹。 

  (五)建立并落实盯市制度,防范市场风险和国别风险 

  建立并落实逐日盯市制度,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行风险资产计量的原则要求。特别是在金融脱媒加剧,传统业务受到巨大冲击,银行业表外业务迅速增长、“影子银行”业务膨胀的背景下,为防止金融体系其他参与者和非金融部门风险向银行业传导,逐日盯市更为重要。逐日盯市制度要做到:对所有账户的交易及头寸按不同国别、不同品种、不同月份的合约分别进行结算,保证每一交易账户的盈亏都能得到及时的、具体的、真实的反映,为及时调整账户资金、控制风险提供依据,确保将市场风险和国别风险的敞口控制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六)加大投入力度,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改善风险管理最大的障碍是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银行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信息不足,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的量化、模型化增添了困难。信息科技风险是声誉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科技是商业银行的第一生产力,商业银行需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升硬件和软件水平,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 

  IT技术应用水平;重视信息收集和整理,提高基础数据质量;提高学习能力,掌握风险管理先进技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风险管理的自动化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七)完善战略规划并强化监督执行,防范策略风险 

  全面市场调研,找准市场定位,科学制订战略,是战略布局的常规路径;而全面细化规划,逐步有序推进,强化监督考核,是确保执行到位的不二法门。战略问题,差异化是关键,科学性是灵魂,坚持执行是第一要义。 

  (八)加强全面风险控制,切实防范声誉风险 

  随着社会信息化、银行公众公司化的发展,声誉风险越来越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并逐步涵盖其他重大业务风险和业务事件。防范声誉风险,首先重点要做好信贷、理财业务、代理保险、基金、债券等业务的规范销售、客户投诉处理、舆情跟踪监测等敏感度高的各相关环节的工作。其次要加强客户投诉管理,改进客户服务,建立声誉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维护良好的公众形象。最后要信访维稳关口前移,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沟通交流,融洽关系,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 

  总之,全面风险管理就是要在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银行经营原则要求下,通过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明确权限,分清职责,加强制约和监督,推动风险管理成为网点、部门和条线在业务发展中的自发协调和自觉实践,最终实现对所有业务全流程、多维度、立体化的实时风险管理和适度超前控制,达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业务可持续发展。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人才较缺乏,管理尚粗放;激励不相容,约束不到位;制度较完善,执行易走样;职能很分散,协调难度大。为此,需要加大力度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一)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培育先进风险管理理念 

  银行高级管理层应积极倡导风险管理文化并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管理者与执行者应良性互动,将合规文化的理念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全行员工。营造合规和风险管理文化,要求每个机构的每位员工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积极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使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习惯渗透于每个业务环节,内化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要以人为本,鼓励创新。采取多种形式灌输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传授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使员工在风险管理知识方面不断得到强化。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清晰界定董事会、经营层和监事会的职责,协调统一推进银行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健康发展。董事会应当加强对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和经济金融形势的研判,前瞻性地制订好较为科学的战略规划并严格考核、推动执行;经营层应当加强战略宣导,建立工作机制坚决执行战略规划;监事会加强检查监督;三位一体确保战略执行到位。董事会应当着眼宏观、指导微观,授权明确、放权到位;经营层应当放手发展、大胆开拓;监事会应当保驾护航、适时纠偏。在最高层面建立起重点突出、权责对等、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为银行中层和基层做好表率。 

  (三)完善组织架构建设,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理论上讲,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专业条线管理相关风险的目前大多数银行沿用的“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二是由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大一统的管理模式。三是由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协调,成立各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具体管理各类风险的矩阵式管理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各商业银行应当结合自身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管理能力和发展阶段,审慎选择采用何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并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适时进行重新评估和主动调整,确保不因模式选择制约业务发展。目前来看,第三种模式相对而言成本低、效率高,但信息共享、组织协调的要求也最高。 

  (四)约束到位激励相容,加大制度执行力度 

  在高管层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理念引导下,风险管理考核体系至少包括以下内容: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清晰,定性指标应当可衡量,定量指标应当有信息支撑并可准确计量;目标一经确定,应当有一定的连续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应当包括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等多个维度。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考核和激励,其考核应当与业务发展等重要业绩指标挂钩,并在对风险管理岗位和人员的考核中明确业务发展和机构实现利润两项指标所占权重,并应当占有显著比例(一般不应低于20%)。风险管理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奖惩制度。正向激励应当关注正确理念传导、业务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反向激励即约束机制建设要明确追究理念偏差、行动片面、技术和业绩落后的部门和人员。并以考核的严肃性、激励和约束的到位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度,推动合规文化的形成,从而保证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 

  (五)推动风险管理技术进步,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但风险计量、风险缓释技术则差距不小。随着金融理论、统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技术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缓释技术运用的主要缺陷在于:法制不健全、信用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缺位、缺乏信托精神;产品体系不完善、业务创新层次较低;金融管制较多、创新业务发展缓慢;违约事件频发、社会交易成本过高等。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监管理念的大解放,法制精神、契约精神的再塑造,并以此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切实放开股权结构、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混业经营等方面的限制,充分提高商业银行与相关机构合作缓释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六)提高市场透明度,完善信息披露 

  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既是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市场和外界对银行业监督的需要,也有利于银行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信息披露应当积极主动、合规有序、协调统一,推动品牌建设,践行社会责任,彰显企业文化。 

  (七)建立内外部协同监督机制,加强沟通反馈和协调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切实加强内审部门的力量,对内部审计所发现问题做好整改和自我纠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商业银行还应当进一步重视外部监督,接受政府的产业发展指引和经营管理指导,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防范声誉风险;积极了解监督部门政策意图,主动跟踪相关政策变化,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与监管部门保持良性发展的一致取向;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积极信息披露,做好各项应急预案,主动危机公关;加强与同业的联系和沟通,与同业协会等自律组织建立良好关系,创造促进业务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