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温州发展的最大红利
——访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金彪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较早的发源地,也是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外界对它从未停止过关注。
从最早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击投机倒把、封杀假货,到后来的温州模式崛起,以及近两年的资本危机、老板跑路,金融改革试验田的落成,温州经济走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的关键时刻,在许多方面敢于先行、先试的温州,在改革中将会遇到哪些瓶颈?今后还将有哪些新的亮点呈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金彪。
客观看待温州资本外扩的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资本外流、企业外迁,有人断言温州经济正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你如何评价?
陈金彪:人们说温州资金外逃,企业都外迁,温州经济空心化,对这种说法我不赞同。资本的特点历来是逐利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哪里有更高利润它就去哪里,这是必然的。
温州在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资本自然会外流,这不能叫外逃,也不是外迁,准确的定位应该叫“外扩”,资本也需要扩展。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群众、为百姓谋福利。温州资本外扩,一方面说明温州经济活跃,对全国经济是有贡献的;相反,温州人不用温州的一寸土地,不消耗温州的资源,却创造了财富,让温州以及更多地方的百姓富裕起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思,在温州资本外扩后,当地经济怎么保持可持续的活力?发展环境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改进?温州模式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
温州发展不靠 “优惠”而要靠“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外地到温州招商的团体络驿不绝,并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温州商人前往投资。那么,温州吸引投资者的优势是什么?
陈金彪:如果外地是靠优惠政策吸引温州企业外迁,这个我并不担心,因为靠优惠政策是不可持续的,那是暂时的,比较优势才是可持续的。企业真正想要落地生根,还是要靠发展优势。
温州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产业来讲,我认为是民营经济,靠传统的产业——轻工业。温州还是要把传统工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科技,夕阳的产品。传统产业只要加大创新,不断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附加值,同样会有好的回报,同样有经济效益和生命力。
另一个,温州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一直在考虑经济、社会、政府三个转型,转型的重点是在体制、机制上要创新。我们的改革是综合推进,综合推进才能体现转型效果。温州始终把国家各个部委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争取过来。
从资源空间而言,温州虽然资源禀赋不够,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资源,温州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那就做海洋的文章。温州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先行区,有许多政策的优势、红利。温州的优势就是有滩涂资源90万亩。现在,国家已经批给我们30万亩滩涂资源,这就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我认为,这不仅是地域空间,更应该是温州发展生态空间的扩张。
所以,要扬长避短,克服烦躁,潜心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做强事业。只有让企业认为非到你这里不可,只有到你这里才有发展的时候,这才是长久的。
界定好“围墙内”与“围墙外”的事
中国经济时报:“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当地政府指导温州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主要行政理念。政府在执政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陈金彪:温州的发展并不是靠优惠政策和资源禀赋,而是靠改革的比较优势,靠改革红利,先人一步,才赢得了发展,同样要靠改革红利,温州始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比人家先走一步,如果在体制、机制上没有比较优势,那么温州在发展上肯定受到影响。
我认为,“有所不为”这个是永远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要避免市场经济的弊端,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俗一点讲就是“围墙内”、“围墙外”。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做,围墙外的事情,我们政府打造。
温州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对政府而言,关键要做好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职能,明确权限,也就是要给各级放权,把事权划清楚,划清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业的边界。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较早的发源地,也是民间资本最活跃的地方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外界对它从未停止过关注。
从最早的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击投机倒把、封杀假货,到后来的温州模式崛起,以及近两年的资本危机、老板跑路,金融改革试验田的落成,温州经济走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区的关键时刻,在许多方面敢于先行、先试的温州,在改革中将会遇到哪些瓶颈?今后还将有哪些新的亮点呈现?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浙江省温州市市长陈金彪。
客观看待温州资本外扩的积极意义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资本外流、企业外迁,有人断言温州经济正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危机,你如何评价?
陈金彪:人们说温州资金外逃,企业都外迁,温州经济空心化,对这种说法我不赞同。资本的特点历来是逐利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哪里有更高利润它就去哪里,这是必然的。
温州在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资本自然会外流,这不能叫外逃,也不是外迁,准确的定位应该叫“外扩”,资本也需要扩展。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群众、为百姓谋福利。温州资本外扩,一方面说明温州经济活跃,对全国经济是有贡献的;相反,温州人不用温州的一寸土地,不消耗温州的资源,却创造了财富,让温州以及更多地方的百姓富裕起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思,在温州资本外扩后,当地经济怎么保持可持续的活力?发展环境还存在什么问题?应当如何改进?温州模式的特点就是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
温州发展不靠 “优惠”而要靠“优势”
中国经济时报:近年来,外地到温州招商的团体络驿不绝,并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温州商人前往投资。那么,温州吸引投资者的优势是什么?
陈金彪:如果外地是靠优惠政策吸引温州企业外迁,这个我并不担心,因为靠优惠政策是不可持续的,那是暂时的,比较优势才是可持续的。企业真正想要落地生根,还是要靠发展优势。
温州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产业来讲,我认为是民营经济,靠传统的产业——轻工业。温州还是要把传统工业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科技,夕阳的产品。传统产业只要加大创新,不断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附加值,同样会有好的回报,同样有经济效益和生命力。
另一个,温州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一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一直在考虑经济、社会、政府三个转型,转型的重点是在体制、机制上要创新。我们的改革是综合推进,综合推进才能体现转型效果。温州始终把国家各个部委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争取过来。
从资源空间而言,温州虽然资源禀赋不够,但是也并非完全没有资源,温州是一个沿海开放城市,那就做海洋的文章。温州作为国家海洋经济先行区,有许多政策的优势、红利。温州的优势就是有滩涂资源90万亩。现在,国家已经批给我们30万亩滩涂资源,这就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我认为,这不仅是地域空间,更应该是温州发展生态空间的扩张。
所以,要扬长避短,克服烦躁,潜心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做强事业。只有让企业认为非到你这里不可,只有到你这里才有发展的时候,这才是长久的。
界定好“围墙内”与“围墙外”的事
中国经济时报:“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当地政府指导温州30年来改革开放的主要行政理念。政府在执政方面有哪些新突破?
陈金彪:温州的发展并不是靠优惠政策和资源禀赋,而是靠改革的比较优势,靠改革红利,先人一步,才赢得了发展,同样要靠改革红利,温州始终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比人家先走一步,如果在体制、机制上没有比较优势,那么温州在发展上肯定受到影响。
我认为,“有所不为”这个是永远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在要避免市场经济的弊端,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俗一点讲就是“围墙内”、“围墙外”。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做,围墙外的事情,我们政府打造。
温州目前正处在转型期,对政府而言,关键要做好机构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机构改革的核心在于转变职能,明确权限,也就是要给各级放权,把事权划清楚,划清各级政府与市场、企业的边界。
标签:温州
上一篇:法院与金融行业调解合作机制建立
下一篇:长江中游城市群欲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
·淘气天尊金融引爆百点反弹行情!2013.03.20
·两大策略不让散户买在短线高点2013.03.20
·强阳悄然打破一个弱势常规2013.03.20
·午后八部分个股会有机会2013.03.20
·午评盘面三大热点一大共性2013.03.20
·“暴涨”启动攻破2444点大升浪201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