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深圳前海的“竞合棋局”

发布时间:2013-3-19 16:08:00 来源:新金融观察 【字体:
  当前,‘前海概念股’成为‘概念股家族’中不容忽视的力量,诸如华联控股、中集集团、招商银行等均列其中。这一切的源头,正是深圳前海的开发。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国务院批复的区域发展规划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在外界的描述中,它常常被比喻为香港的中环、纽约的曼哈顿。

  不过当地政府似乎并不喜欢这样的称谓。在他们看来,前海的未来,既不是曼哈顿,也不是中环,“前海的战略定位,除了有经济总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发挥试验和示范作用”。这当中,包含体制机制的创新、产业升级的探索、金融创新的突破、深港合作的深化等多个方面。

  显然,前海人也并不希望这种愿望仅仅停留在“概念”上,但这一过程注定不是“坦途”。

  深圳的“新窗口”

  在深圳福田区,刘运欢和几个合作伙伴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尽管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但已经有了不少合作机构,其中很多都在前海。

  聊起前海,刘运欢脸上洋溢着自信,“这是深圳的一个‘新窗口’”。在他看来,未来海外资金的进出肯定要经过前海。

  作为一个投资人,范春林也从去年年初开始关注深圳前海。他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他对前海股权投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十分关心,一直期待尽快出台相关细则。

  除了对于税收政策的关注,前海股权投资母基金、前海股权交易平台也是范春林对前海金融创新的兴趣所在。

  新金融记者注意到,在去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的“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有一条特别提到,要支持前海试点设立各类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探索推动新型要素交易平台建设,支持前海开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的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

  就前海的金融业发展来看,范春林认为跨境人民币业务、深港资本市场合作、股权投资母基金等领域应该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他预计,今年前海将迎来股权投资行业的大发展,而外商股权投资企业也将在深圳前海“扎堆”。而这正是受益于国家支持包括香港在内的外资股权投资基金在前海创新发展,积极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范春林认为,这标志着深圳股权投资行业的国际化,同时将引导国际资本在国内发展,加快推动国际资本的有序流动。

  一知情人士更是对新金融记者透露,目前中央正在就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支持设立在前海的银行机构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业务等方面进行多部门、多层面研究和沟通。而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在今年年底前应该会出台。

  “尽管全面的深层次的体制创新很难,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CEPA框架下,配合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前海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将令其局部的创新和突破值得期待。”范春林说。

  竞争还是互补?

  就前海产业布局而言,金融业只是未来的主体产业之一。

  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的《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产业准入目录》来看,前海深港合作区涵盖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六大领域共112条产业项目。

  这样一种产业定位,背后有着更大的诉求。按照官方的说法,前海要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不过从目前来看,广东已经确立了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三个示范区。耐人寻味的是,三者均主打粤港澳合作牌,也都提到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由此,业界产生了同质化竞争的担忧。

  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与咨询部副部长、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刘鲁鱼就坦言,如果处理不好,那可能会形成一个竞争关系,而非互补或者合作的关系。

  范春林也认为,无序竞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在他看来,应寻求优势互补。令人稍感宽慰的是,三地之间已经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去年5月,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珠海横琴新区在南沙签署了《南沙、前海、横琴三地友好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三地将完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三方合作共赢、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关系,探索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模式,为全国区域经济的开发合作与协调发展闯出新路,携手打造粤港澳合作新载体、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区域。

  沟通和协调无疑是必要的,但基于各自发展的需要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实现“错位”尚存疑问。而刘鲁鱼认为,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的选择,“尽管政府的规划和沟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市场比我们更聪明”。

  作为研究区域经济的专家,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乐看”这种竞争关系,“单纯的计划或规划是需要经过市场检验的,而不断的探索和竞争恰恰为修正各自计划的偏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不过,在谭刚看来,三大平台所依托的范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比如作为粤港澳合作的载体,南沙新区更具综合性,而横琴新区则注重与澳门的合作,前海更多是把深港合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以前中央也给了一些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是局限在不同的区域、空间上的,比如加工贸易是分散在不同的点上的,物流业也同样如此。但如今,前海则把深港的合作集中在一个区域内。”谭刚说。不仅仅是深港合作

  从作为深圳发展的“备用地”、物流园区到明确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似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

  “如果将前海的未来仅仅用于深港合作,这是值得推敲的。”谭刚告诉新金融记者,从中央领导有关“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体要求来看,前海的要求似乎承担着更重的任务,比如包含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科学发展等诸多内容。

  在香港推广前海“深港合作”的概念时,谭刚也曾听到不少疑问,“在深圳前海搞这样一个区域,是不是非要把所有的业务都放到这儿来呢?”

  谭刚告诉记者,前海实际上承担着更多的功能。仅以人民币跨境结算来看,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深港合作。对于前海来说,要做的还很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的优势更加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不过对于深圳来说,前海显然寄托着它更多的希望。作为一个“带状”城市,深圳实际上是自东向西滚动发展的,“从罗湖口岸逐渐到福田,然后到南山,现在到宝安。而前海正好处在靠西的位置”。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魏达志认为,深圳经济连续30多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其特征就是以高投入、通过制造业的发展来拉动GDP的持续攀升。而近年来,在世界经济疲软的背景下,上述动力已经大为削弱,这种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记者注意到,深圳市市长许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2013年深圳的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9%。据当地媒体报道,这是近年来深圳此指标目标增速首次低于两位数。

  显然,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增长是摆在深圳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此背景下,现代服务业被寄予厚望。

  在谭刚的记忆中,深圳曾经历了一段迷茫期。2002年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曾引起轩然大波,诉说了深圳的这种尴尬:作为曾经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没有了政策优势,深圳的劣势在竞争中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特区不特”就已然呈现,深圳也就此丧失了重要的政策优势。在谭刚看来,伴随着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等政策的发布,深圳才逐渐找到了国家战略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正值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自此,前海也开始为外界所熟知。

  服务业合作“难题”

  对于前海深港合作区的成立,上述发展规划将此定义为,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的新使命。

  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作用,利用粤港两地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前海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建立更加开放经济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有关深港的合作,谭刚认为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为特征的传统制造业上的合作,一直持续到1997年香港回归。而第二阶段双方的合作则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直至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协议)正式获得签署。当然,第三阶段也就从2003年开始拉开帷幕。

  在谭刚看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需要将深港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服务业的合作。而前海正是这样一个载体。不过谭刚认为,制造业的合作与服务业的合作有很大的区别,“制造业的合作能够很好地发挥‘前店后厂’的优势并进行快速有效整合,但服务业的合作在于市场空间如何开拓,可能就不是‘前店后厂’,而是互为‘店’‘厂’。香港可能是‘店’,深圳也可能是‘店’”。

  刘鲁鱼也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合作而不是构成竞争”。这需要双方在“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之间进行权衡。

  不过对于可能的竞争,刘鲁鱼并非十分担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外延很广,服务的空间也很大。前海金融业发展则主要是解决离岸人民币的问题,让它们进入规范的市场而不是地下钱庄。倘能如此错位,进行更多的市场细分的话,合作还是大于竞争的”。

  耐人寻味的是,在去年7月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中央代表团曾在香港公布了一系列“惠港政策”,其中涉及深圳前海的多项金融政策,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而这与同年国务院批复的“前海22条先行先试政策”也有很多“交集”。期望“双赢”的愿望,可见一斑。

  至于合作区的建设,刘鲁鱼强调更应注重市场的作用。在他看来,政府主导有利于初期快速启动,但长期参与的话,效果不一定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