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产城融合是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3-2-4 10:26: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唐福勇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离不开工业,离不开园区,而仅有产业、工业与园区经济也不是完全意义的县域经济。
  如何协调好产城的融合无疑是中国上千个县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县城繁荣的难题。
  在2月1日的 “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研讨会”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历时一年多所做的 《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给了大家一些启发和探讨的空间。
  问题
  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已经撑起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据统计,全国县域GDP总和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49.8%。尽管如此,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协调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未来如何突出工业在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张其仔在介绍中表示,调研中发现的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县级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产业“低、小、散”问题突出,尚未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三是产业发展中 “拼资源”、“拼排放”现象普遍,资源环境压力大;四是低成本优势逐步减弱,现有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县域经济一定要发展工业,不发展工业,县域经济很难有一个动力,也很难集聚更多的人口。但怎么发展工业?不能走城城点火户户冒烟的路,一定要进入园区,而进入园区就一定要先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等硬环境。
“三化”协调
  县域经济不是单纯发展工业,也不是单纯搞城镇化建设,更不是只有农业产业化。恰恰是这三者的协调发展。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培表示,通过《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可以发现,县域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工业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基本支柱;城镇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县域依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战场,但农业现代化是县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从目前来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协调。比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脱节。突出表现为工业园区内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脱节,以及工业园与现有城镇的脱节。这些脱节不仅不利于县域城镇规模的提升,也无法发挥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机制,发挥不了聚集的经济效益。
  因此,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协调发展,才会加速县域产业的升级。
  产城融合
  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各地的县城都在推进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各类的产业新城也正在新的城区拔地而起。如何规避现代大城市中出现的睡城、空城和堵城,同样是未来县城建设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报告认为,产业新城应该是以产业为先导,具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新型城区,要通过“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来实现区域的经济发展。
  从国外产业新城发展与国内诸如华夏幸福基业在一些县域新城发展的实践启示来看,发展产业新城需要处理好居民就业和居住的关系;要重视产业合理选择和适时转型升级;要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