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引企驻校:南沙职校试水“产教融合”

发布时间:2015-11-20 9:2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引企驻校:南沙职校试水“产教融合”】在“双创”风口前,“双创”主战场广东,广外、中大、暨大等高校竞显“神通”,开设创业学院、创客班、创业沙龙,乃至设立孵化器,开展创业教育实验(见本报11月6日报道《创业课+孵化器:广东高校创业教育样本》);职业学校也不甘人后,位于南沙新区的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另辟蹊径”,“引企入校”,尝试弥合学校教育与现实需求的“缝隙”。

  【创业教育广东样本之职教篇】

  在“双创”风口前,“双创”主战场广东,广外、中大、暨大等高校竞显“神通”,开设创业学院、创客班、创业沙龙,乃至设立孵化器,开展创业教育实验(见本报11月6日报道《创业课+孵化器:广东高校创业教育样本》);职业学校也不甘人后,位于南沙新区的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另辟蹊径”,“引企入校”,尝试弥合学校教育与现实需求的“缝隙”。

  记者杜弘禹广州报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不断被付诸实践,创业教育也因势而动,方兴未艾。

  从今年9月份的新学期开始,位于南沙新区的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广州电商)通过设立校内创业园,引入企业驻校,调整教学侧重,逐步将创业变成一门覆盖大部分学生的“必修课”,开足马力培养“创客”。

  这是作为国家级新区、广东自由贸易片区之一的南沙的一次试水:从机制体制相对灵活的民办职校入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职校开展大规模创业教育目前在全国还不多见,“引企入校”的做法也是“尝鲜”。

  多名专家评价认为,创业教育应从多个层级推开,职业学校和高校一样是重要主体。相较而言,职校学生具有更为强烈的创业动力,民办职校的机制体制也更加自由。“引企驻校”的做法,或能有效避免以往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名不副实”的割裂现象。南沙新区的探索,对全国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企入校”,带动学生创业

  现在,“90后”女生王桂婷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泡”在校内的创业园。她从今年3月开始创业,目前已是一支9人团队的“老板”。通过跨境电商将箱包出口至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他们团队的月销售额近2万美元。

  王桂婷是广州电商学生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广州电商经过2年教学转型和酝酿,已逐步将创业变成一门覆盖大部分学生的“必修课”,开足马力培养“创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此番探索的关键。今年9月,广州电商在校内启用“电子商务学生创业园”,并大规模引入企业驻校,以带动学生创业。

  该校董事长杨志煌介绍,创业园的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规划可同时容纳创业团队44个,而目前一共引进和孵化的创业团队达到56个。其中,11个从校外引进入驻的企业及其团队,带动该校356名学生组成45个团队创业,创业范围涵盖化妆品、服装、箱包、数码产品、玩具、食品、家电、家纺等领域。

  创业园为吸引目标企业入驻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免收租金、物业、水电、宽带等一系列费用,并专门注册公司为入驻企业和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政务代办、电商运营、技术研发、宣传推广等综合性服务。同时,还实时对创业者经营项目、经营范围、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

  “互联网+”成为学生创业的一股“东风”,企业带来的模式启发、产品供应、渠道共享和资金支持,极大降低学生的创业门槛。王桂婷就表示,因为创业园中提供的技术、资金、货源等方面支持,她的创业压力和难度相对较小。广州电商还吸纳19名企业家充实创业教学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广东思埠集团。

  南沙区人社局职业培训中心主任李肖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机制自由、企业资源丰富的民办职校是“创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索者。以此为试点,南沙将复制和扶持更多类似的有“导师、项目、资金”的创业平台,利用南沙新区和自贸区政策优势,吸引企业入驻,以企业带动创业。

  产教结合,有效连接“教”与“用”

  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杨志煌认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割裂现象,时间和空间不统一,学生的实践效果难以保证。而引进企业或其技术团队入驻学校,甚至将企业的部分项目直接放到学校创业园运行,能够最大限度集中有效的创业教育资源。企业带动下,学生可获得创业启发、企业投资、经验交流,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创意直接裂变为企业的子项目、子公司,达到协同创业的效果。

  11月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发布数据,缺乏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主要挑战,现有教育体系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多名专家会上呼吁学校与用人单位更紧密地合作。

  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林平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南沙职业学校试水“引企驻校”的做法,能有效对接企业、学校和学生多方需求,就地将职校学生的技能转化为创业行动。职校的创业教育应适应技能型特征,学生可以从产业缝隙和市场缝隙入手创业。通过产业链的互补,学生创业团队可以孵化为一些企业的周边企业和下游企业,最终实现双赢。

  华南城市研究院城市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万庆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创业应多层次推动,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强,具备不同于高校学生的创业优势,应与高校学生的创业形成互补,创业教育要注意引导错位发展。

  今年3月,央视财经频道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学历越高创业意愿反而越低,中学、中专学历的受访者成为创业愿望最强的群体。

  不过,万庆涛还强调,创业教育要注意保持理性,必须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产业发展趋势,避免“大众创业”陷入低端产能过剩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陷阱。

  林平凡则建议,学校要引导学生塑造正确创业动机和理念,让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技能、理想和创新的关系。同时,应该帮助学生组织好创业团队,避免团队分裂而影响创业成果。此外,企业对学生创业失败应给予多一些宽容、引导和支持。创业教育眼光要长远,应当成一项培育未来企业家的事业来做。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9473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