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适应“新常态”深化经济改革

发布时间:2014-9-23 9:31:4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 【字体:

  在近日于澳大利亚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着眼于综合性目标,特别是保持就业增长和物价稳定,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平稳增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1月-8月就业情况良好,但同时也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

  楼继伟的这一说法,以及近期领导人的一系列表态,都意味着一种巨大的变化。长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目标主要是保持经济增长,并且每年都会定下具体的GDP增长速度。这是中国过去高速增长的一个根本的政策动力,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导致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根源。

  与楼继伟的说法呼应的是,一些媒体报道,中国高层领导人一致认为,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优先于出台刺激增长措施,并接受了经济增幅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而在上周,新华社发布了一系列文章表示,呼吁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发出预警称,降息会导致人们丧失对改革的预期,市场应该适应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一般而言,“新常态”是指在经历了过去30年经济井喷式增长后,中国应该适应相对较缓的经济增速,并且直面“三期叠加”的困难。事实上,用习近平的话说,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新常态”就是不再以“GDP论英雄”。

  但是,对于已经习惯GDP目标制的中国行政系统,做出改变非常困难,这不仅仅是由于制度和思维的惯性因素,还有现实的焦虑。因为一旦失去GDP增速这个目标,就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不会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做出刺激性的配合,而一旦经济放缓,将暴露地方债务问题并让财政承受巨大的压力,这将考验每一个地方官员。

  在中国经济杠杆率最高、产能过剩严重的时候出现政策的逆转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不过,由于过去对经济结构改革的推动不足,导致了太多矛盾和结构性失衡的积累,当新一届领导人上任后,如果不尽快通过改革化解这些矛盾和失衡,中国经济将会因不能承受这些问题而被压垮,因此,经济改革的时机无法挑选,中央政府是在与时间赛跑。

  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却没有冲击到就业,这与2008年不一样。这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有关,服务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并抬高了整个市场的工资水平,导致制造业遭遇招工困难。既然经济放缓并没有对人们的就业产生太大的冲击,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能更具有弹性,这有赖于结构方面潜移默化的调整。

  如果将受外部影响的出口排除在外的话,经济放缓将带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务压力,但其后果并没有一些人认为的那么严重,毕竟中国经济规模庞大、富有弹性,而且政府仍然掌握庞大的资源。因此,接受较低增长速度的关键,是各级官员,而有些官员还不适应,并排斥这种压力增大的经济环境。

  将经济改革置于保增长之前是明智的决定,因为没有改革就没有新的增量,中国经济就会继续依赖投资,并制造更多的过剩产能与债务。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并试着探寻增长的底线,是一种恰当的政策组合,人们没有必要被一些数据下滑吓到。只要大家认清“新常态”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客观事实,那么,改革才会有积极的动力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598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