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报告显示上海 厦门 深圳城镇化“最健康”
5月6日,发展中国论坛(CDF)、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报告》蓝皮书称,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程度,不仅涉及到道路选择、空间布局、产业升级、劳动就业、农民工市民化、城镇规划和城镇治理、城镇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问题,还涉及到城镇生态建设和城镇承载能力、城乡统筹和农村发展、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
上述两家机构所作的城镇化健康测评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化健康指数为0.5844,最高值为0.6605(上海市),最低值为0.4643(成都市),上海、厦门、深圳、北京、杭州、呼和浩特、南京、青岛、沈阳、天津位居前十名,位居后十名的城市分别为银川、广州、石家庄、南宁、郑州、西宁、合肥、太原、兰州、成都。
据发展中国论坛秘书长庞波介绍,我国城镇化健康总指数城市之间差距不显著,但二级指标城市之间差距比较显著。这说明各城市在城镇化速度、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很不均衡。
“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呈现出显著的行政级别特征,行政自主性权力越大,城镇化健康程度越高,这说明政府这只手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庞波说。
调查发现,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呈现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但地区差异远没有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大。
“这说明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需要确立不同的重点任务。”庞波说。
蓝皮书建议,东部地区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健康状况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尽快完成棚户区改造、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升级、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和一体化进程等。
中西部地区要以推进1亿人口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任务,包括培育发展1~2个全国性城市群和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宜居美丽城镇,加强道路、交通、管网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中西部城镇对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锟对记者表示,城镇化健康状况的规模特征表明,我国已经形成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基本上是合理的。
黄锟认为,今后要继续以中心城市为内核,培育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大城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黄锟说,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的人口密度特征表明,只有具有适度人口密度的城市,城镇化健康状况才是最好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或过小,城镇化健康状况都不会太好。
蓝皮书建议,对于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要注意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和功能区的规划整合,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调整和控制人口密度;对于人口密度不足0.5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也要注意通过城市产业发展、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新布局,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人口密度,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
上述两家机构所作的城镇化健康测评结果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化健康指数为0.5844,最高值为0.6605(上海市),最低值为0.4643(成都市),上海、厦门、深圳、北京、杭州、呼和浩特、南京、青岛、沈阳、天津位居前十名,位居后十名的城市分别为银川、广州、石家庄、南宁、郑州、西宁、合肥、太原、兰州、成都。
据发展中国论坛秘书长庞波介绍,我国城镇化健康总指数城市之间差距不显著,但二级指标城市之间差距比较显著。这说明各城市在城镇化速度、经济、社会、生态各领域发展很不均衡。
“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呈现出显著的行政级别特征,行政自主性权力越大,城镇化健康程度越高,这说明政府这只手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庞波说。
调查发现,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呈现东部地区好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但地区差异远没有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大。
“这说明东西部地区的城镇化需要确立不同的重点任务。”庞波说。
蓝皮书建议,东部地区城镇化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健康状况为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尽快完成棚户区改造、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促进产业升级、重视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和一体化进程等。
中西部地区要以推进1亿人口的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为重点任务,包括培育发展1~2个全国性城市群和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宜居美丽城镇,加强道路、交通、管网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中西部城镇对集聚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锟对记者表示,城镇化健康状况的规模特征表明,我国已经形成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空间布局基本上是合理的。
黄锟认为,今后要继续以中心城市为内核,培育发展全国性、区域性大都市圈和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心大城市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黄锟说,我国城镇化健康状况的人口密度特征表明,只有具有适度人口密度的城市,城镇化健康状况才是最好的,城市人口密度过大或过小,城镇化健康状况都不会太好。
蓝皮书建议,对于人口密度超过2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要注意加强城市新区建设和功能区的规划整合,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均衡布局,调整和控制人口密度;对于人口密度不足0.5万人/平方公里的城市,也要注意通过城市产业发展、功能区的规划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新布局,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和人口密度,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408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机构报告显示上海 厦门 深圳城镇化“最健康”城镇化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www.p5w.netjsjquery-1.9.1.js charset=utf-8
上一篇:“富士康们”的缺水尴尬
下一篇:曹妃甸“进京卖水”之难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中央第二轮巡视10省市确定(名单)2014.07.17
·习近平在拉美做东办“主场”外交 专家:体现影响力2014.07.17
·中国巴西秘鲁将共建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铁路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