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是大学治理的核心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是大学治理的核心
在国内,应该怎样去管理一所大学?是强调绩效、规范、激进,以管理企业的心态来进行;还是以学术自由为重,给老师和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推行“无为而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下称“上海交大”)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长张杰在这方面感触颇深。2006年12月27日他就任校长,此后,上海交大经历了财政收入和科研经费直线上升、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美国科技信息所衡量科学研究绩效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前1%学科数迅速增加、综合性学科框架成形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周年校庆‘大师课堂’”上,张杰把上海交大和自己的实践归纳成一句话,即大学治理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
大学的意义
谈论大学的意义,要从它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谈起。
现代大学发轫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核心理念仅是较为单一的文化传承。到了16~18世纪,英国、德国等地开始出现一种启蒙式的大学,并在此后的一两个世纪内逐步从欧洲向美洲转移,探究型和开放型大学先后出现,理念也由内生的开智启蒙、教学科研逐步向更为外延的服务社会转变。
对此,张杰总结道,随着学术中心的不断转移,大学和社会的关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简单的文化传承,到后来和社会越来越多的相互作用,最后变成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张杰所说的发动机主要指大学的创新作用。在他看来,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学术创新追求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以美国为例,其从1840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被明确地划分为两段。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国家的经济增长由两方面因素带动,一是生产要素(即劳动力与资本)投入的增加,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前者相比之下更为初级、粗放。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称“二战”)的20世纪40年代期间,美国依靠生产要素进行的扩张令其在二战爆发前坐上了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宝座。
但生产要素和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发展并不能长久可持续地进行下去,此时在原有量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实现质变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二战前后至今,美国的发展轨迹呈五个台阶式增长,航天技术、电子科技、软件、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革命充当了每次爆发性增长的导火索和分水岭。
相比之下,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还主要由制造业驱动。张杰说,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关键在于发展方式能不能从现在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大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承担者,是转型的引领和源泉。
他强调,当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包含三大体系:社会创新人才的成长体系,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创新体系。此时,如何做好大学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便成为关键。
制度激励下的上海交大
无论“企业治理”或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在张杰看来均不适用于国内高校,前者容易造成学术氛围浮躁,后者则主要因为中国大学的人才和文化还无法达到世界顶级大学的水平。
“大学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通过制度的激励,给每一个在大学里面的人提供持续、全面、系统的刺激和激励。”
高校的人员组成通常分为三部分: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不同身份的人群对激励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教师需要尊严感,学生最重要的是自豪感,管理人员则侧重成就感。相应地,制度激励的侧重点与方式也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以教师激励为例,上海交大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师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国外引进教师,同时加大对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2007年,在国家“人才成长阶梯”的基础上,上海交大推出了自己的“人才金字塔计划”,筹集了超过5亿元来帮助海归青年教师缩短每一个成长“阶梯”的时间。此后,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的启动,上海交大进一步扩大了从海外引进顶尖大学教师的规模,到2010年时这一人数已近400名。
而在自有教师方面,上海交大在这一年启动了对现有老师包括定位、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和薪酬体系在内的“四位一体”综合改革,2012年开始试行新的人事制度,为新引进师资与原有老师这两条相互独立的体系实行并轨做准备。
目前,上海交大有138名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和特别研究员分别为181和174人,“晨星青年学者”人数达历史性的1083人,“人才金字塔”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在如何激发学生自豪感的问题上,上海交大曾先后有800个老师、历经了长达8个月的讨论,最终得出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培养,并从2008年开始试点。
该年,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成立,张杰对此的总结是倾尽全校优秀师资之力“培养未来的大师”;2009年卓越人才系列计划启动,包括与法国巴黎高科合作的卓越工程师,以及卓越医生、法学人才培养等;2011年实行了加强研究生改革力度的八项措施。
而在管理人员的激发方面,上海交大2008年重建了学术委员会,启动学术和行政权力的平衡,2009年开始对财务管理进行综合预算,2009年开始从较为粗放的经验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并正式启动目标管理。
在国内,应该怎样去管理一所大学?是强调绩效、规范、激进,以管理企业的心态来进行;还是以学术自由为重,给老师和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推行“无为而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下称“上海交大”)校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长张杰在这方面感触颇深。2006年12月27日他就任校长,此后,上海交大经历了财政收入和科研经费直线上升、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美国科技信息所衡量科学研究绩效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前1%学科数迅速增加、综合性学科框架成形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在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周年校庆‘大师课堂’”上,张杰把上海交大和自己的实践归纳成一句话,即大学治理最核心的是以人为本的制度激励。
大学的意义
谈论大学的意义,要从它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谈起。
现代大学发轫于中世纪的意大利,核心理念仅是较为单一的文化传承。到了16~18世纪,英国、德国等地开始出现一种启蒙式的大学,并在此后的一两个世纪内逐步从欧洲向美洲转移,探究型和开放型大学先后出现,理念也由内生的开智启蒙、教学科研逐步向更为外延的服务社会转变。
对此,张杰总结道,随着学术中心的不断转移,大学和社会的关系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简单的文化传承,到后来和社会越来越多的相互作用,最后变成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张杰所说的发动机主要指大学的创新作用。在他看来,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学术创新追求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
以美国为例,其从1840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被明确地划分为两段。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国家的经济增长由两方面因素带动,一是生产要素(即劳动力与资本)投入的增加,二是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前者相比之下更为初级、粗放。
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下称“二战”)的20世纪40年代期间,美国依靠生产要素进行的扩张令其在二战爆发前坐上了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宝座。
但生产要素和人口红利所带来的发展并不能长久可持续地进行下去,此时在原有量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升、实现质变就显得格外重要。从二战前后至今,美国的发展轨迹呈五个台阶式增长,航天技术、电子科技、软件、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革命充当了每次爆发性增长的导火索和分水岭。
相比之下,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还主要由制造业驱动。张杰说,中国要实现经济转型,关键在于发展方式能不能从现在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而大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承担者,是转型的引领和源泉。
他强调,当今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包含三大体系:社会创新人才的成长体系,社会科学技术的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社会思想和文化的创新体系。此时,如何做好大学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便成为关键。
制度激励下的上海交大
无论“企业治理”或是“无为而治”的管理方式,在张杰看来均不适用于国内高校,前者容易造成学术氛围浮躁,后者则主要因为中国大学的人才和文化还无法达到世界顶级大学的水平。
“大学里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通过制度的激励,给每一个在大学里面的人提供持续、全面、系统的刺激和激励。”
高校的人员组成通常分为三部分: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不同身份的人群对激励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教师需要尊严感,学生最重要的是自豪感,管理人员则侧重成就感。相应地,制度激励的侧重点与方式也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
以教师激励为例,上海交大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师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国外引进教师,同时加大对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2007年,在国家“人才成长阶梯”的基础上,上海交大推出了自己的“人才金字塔计划”,筹集了超过5亿元来帮助海归青年教师缩短每一个成长“阶梯”的时间。此后,随着国家“千人计划”的启动,上海交大进一步扩大了从海外引进顶尖大学教师的规模,到2010年时这一人数已近400名。
而在自有教师方面,上海交大在这一年启动了对现有老师包括定位、分类发展、分类考核和薪酬体系在内的“四位一体”综合改革,2012年开始试行新的人事制度,为新引进师资与原有老师这两条相互独立的体系实行并轨做准备。
目前,上海交大有138名讲席教授,特聘教授和特别研究员分别为181和174人,“晨星青年学者”人数达历史性的1083人,“人才金字塔”初步形成。
另一方面,在如何激发学生自豪感的问题上,上海交大曾先后有800个老师、历经了长达8个月的讨论,最终得出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培养,并从2008年开始试点。
该年,针对拔尖人才的培养计划——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成立,张杰对此的总结是倾尽全校优秀师资之力“培养未来的大师”;2009年卓越人才系列计划启动,包括与法国巴黎高科合作的卓越工程师,以及卓越医生、法学人才培养等;2011年实行了加强研究生改革力度的八项措施。
而在管理人员的激发方面,上海交大2008年重建了学术委员会,启动学术和行政权力的平衡,2009年开始对财务管理进行综合预算,2009年开始从较为粗放的经验管理转变为规范管理,并正式启动目标管理。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236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京津冀一体化提速 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下一篇:“商改”满月 新登记企业数翻番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二期2014.07.17
·小盘精灵,涨涨涨(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短线接力赛,谁会涨停板(2014.7.17)第一期2014.07.17
·中央第二轮巡视10省市确定(名单)2014.07.17
·习近平在拉美做东办“主场”外交 专家:体现影响力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