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三公”透明三年考统计口径之辨

发布时间:2014-4-3 8:4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三公”透明三年考统计口径之辨三公经费统计口径

  本报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三公经费公开已经走过三个年头。近日国务院下发《2014年政府信息工作要点》,要求进一步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有关情况,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本报梳理三公经费公开相关规范性文件发现,从中央部委,到省级政府部门,后又对市、县级政府部门做出规划,再到要求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均要详细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同时,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地方财政部门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时有一定的麻烦,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的、细致的口径,在进行统计时,各地各部门可能存在差异。

  一位省会城市财政局预算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实际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时,有点麻烦。因为各级政府收入,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一些经营收入或者基金收入等,在编制当年三公经费时,必须考虑政府全面的收入,而不仅仅是财政拨款。

  他还进一步表示,目前政府收支分类表中,功能分类比较细致,分为“类款项目”四级,但三公经费的项目不属于上述分类体系,难以与之相对应。实际操作,就是按照对“三公”经费的理解,将相应的开支划归其中。各地操作口径可能存在差别。

  公开内容的规范指引

  2011年5月份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启了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大幕,初次试水公开,中央各部委公开情况差异很大,粗细不一,时间跨度也较大。从4月份持续到8月份,约有90多个中央部委公开其当年三公预算和上年三公决算数据,但仍有个别部委并未公开。

  绝大部分部委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和分项数额,少数部委外加了人均费用这项指标——总体而言比较简略,没有太多说明。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响应。当年,北京公开了44个部门的三公经费预决算,上海公开了61家市级预算单位,陕西公开了10个省级部门的相关信息等。

  2012年,根据当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增加包括公车新购置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同时,还要求争取两年内实现省级政府三公经费的全面公开。

  此时,省级政府公开的情况确实比较多样。根据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出台的《2013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2012年仅有16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公开了三公经费,其中仅有少数几个省份做到公开大部分省级政府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程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并不完全一致。

  条目再细化空间

  到2013年,中央部委三公经费的公开更趋常态化,变成部门预算的一部分。中央部委三公经费的预算,随同当年部门预算一起公开,从7月份提前到4月份。上年决算,则随同部门预算,于当年7月份公开。

  2013年《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要求,三公经费预决算总额和分项增长的中央部门,要细化说明增长原因。争取2015年之前实现全国市、县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从中央部委公布的情况来看,2013年介绍三公经费的内容,跟2012年相差不多,将公车消费项目,分列成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这两项,并对预决算变化量做出了具体说明。

  今年的政府信息工作要点则要求,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有关情况,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公开的范围。根据我国特有的公共治理结构,财政拨款单位并不局限于政府部门这一行政机关,还涉及党委、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公共企事业单位等的相当一部分收支。

  专门设置难以全口径覆盖?

  根据政府收支出分类,政府支出有两本账,一本功能分类账,一本是经济分类账。功能分类比较细致,分为类款项目;经济分类则比较粗糙,只有类款。地方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两本账目都有编,但目前只公开功能分类账。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导三公经费调研的教授刘小兵表示,三公经费缺乏权威统一的口径,使得有些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开支中。

  因此,也有学界不少专家直言,仅关注三公经费的意义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指出,三公经费仅在全部财政经费中占据很小的比例,应该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提高整个预算的透明度,做到全面、规范、公开、透明。

  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财政年度透明报告中提到,现在专门去公开本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上就没有的“三公”经费,并且为了公开还专门去设置这些科目,其结果不仅不能让真正的“三公”经费被公开,反而有可能被其他科目给遮掩起来而看不清楚。(编辑 衣鹏 张凡 谭翊飞 申剑丽)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227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