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央行打造诚信社会助力普惠金融

发布时间:2014-3-17 11:1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日前,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央行2014年征信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要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征信业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试验试点,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恰是十八大提出“发展普惠金融”所要覆盖的主要人群。通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普惠金融的目标正在稳步推进。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夯实普惠金融基石

  稍早前,国务院提出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也极其重要。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门槛较高,金融服务出现一定程度覆盖“真空”,金融行业“服务半径”未能有效延伸,占大多数的农村乡镇、贫困人群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而普惠金融,就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原则上就是要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特别是让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也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统计,目前我国有4万个乡镇、40万个村庄和7.5亿名农村人口,还有数量庞大的城市社区,蕴含的金融需求以百万亿元计,但金融机构空白或仅有一个金融机构的乡镇数量仍有近万个。我国目前小微企业数量已突破4000万个,假设资金匮乏者占70%,其中80%有融资需求。除传统贷款需求以外,城市社区、欠发达地区和小微企业对支付结算、财富管理、保险等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十分迫切。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正严重制约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

  宜信公司CEO唐宁曾指出,信用体系建设将为发展普惠金融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基础。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对于面向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发展普惠金融意义深远。唐宁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服务理念上、服务模式和技术上进行创新。

  “咱们说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在中国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对于发展普惠金融事业意义重大。与此同时,这也需要模式上的创新。”唐宁表示,美国金融体系相对来讲比较健全,信用体系也比较健全,而完善的征信体系使得互联网金融有着良好的基础。

  加强五大工作 打造诚信社会

  潘功胜指出,2013年征信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并得到贯彻落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对商业银行征信业务的现场检查;出台《征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社会征信机构管理工作;实施信贷市场评级管理方式改革;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不断完善,服务渠道和产品日益丰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获国务院审议通过,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潘功胜提出,当前征信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我国征信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要奋力开拓创新,切实发挥征信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潘功胜要求,2014年要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我国征信业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加强试验试点,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第二,加强征信业管理,促进征信市场发展。要推进征信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征信制度体系;依法依规开展征信机构许可备案工作,推动我国征信机构正规化、规范化发展;制定统一、清晰、透明的监管规则,完善对征信市场主体的监管架构,切实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第三,深入推进评级管理方式改革。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将监管重心更多地放到事中、事后监测上,建立评级机构分类管理机制,发挥市场自律机制作用。全面推广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评级。

  第四,提升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服务水平。要循序渐进推进征信服务渠道建设;有序拓展信用信息范围,丰富信用信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推动小型机构接入,将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信用信息全面纳入数据库;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平台建设。

  第五,跟踪市场动态,加强研究工作;推进征信业的社会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继续推进征信文化建设,推动征信事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6103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