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物价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3年CPI涨幅相对温和,同比上涨2.6%;PPI降幅有所缩小,同比下跌1.9%。2014年,受要素成本刚性上涨、猪肉价格波动回升以及蔬菜价格季节性涨跌的推动,物价上行压力有所加大;但由于需求微幅回暖、货币流动性中性略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调整,降低了物价走势大幅反弹的概率。预计今年CPI同比稳步上行,涨幅为3%左右;PPI跌幅继续收窄、缓慢转正,同比约为-0.7%。宏观政策应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以价格杠杆促转型,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通过改革和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全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2014年物价运行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判断
2014年,我国经济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过渡的态势进一步显现,影响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需求微幅回暖使物价具备一定的上行动力
随着企业、居民和政府各方面对经济增速下台阶的适应性逐步提高,2014年内需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将会继续稳定在7%—8%的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数据显示,企业家预计今年经营状况“好转”的比例占41.7%,比预计“恶化”的高出29.1个百分点,较去年四季度上升了8.2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投资意愿。调查还发现,企业家普遍认为充分消化当前的过剩产能会是一个较长过程,其中,67.7%的经营者认为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另有22.7%的经营者认为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可见,企业对未来需求回暖仍持谨慎态度,PPI回升的动力相对偏弱。
在消费领域,根据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的中长期发展趋势,预计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分别为5.5%、11.4%,总体上比2013年略有改善。由此判断,居民消费需求的温和回暖不会拉动CPI大幅攀升。
——货币流动性中性略紧不支撑物价涨幅的持续走高
2014年宏观经济仍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导,经济增长还在寻找新的动力和平衡,季度波动相对较小。由此判断,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的调控基调。但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全球流动性趋向收紧,国际热钱流入的动力将有所减弱,国内流动性仍有阶段性偏紧的可能。
根据M2增速与M1增速之差与CPI的领先关系并结合产出缺口情况判断,去年M2与M1的增速差持续为正,波动相对平稳,意味着2014年充当资产储存的货币增长仍快于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增长,即居民倾向于更少持有货币,加之产出缺口在零上下浮动,都降低了即期有效需求大幅回暖的概率,物价走势预计不会出现持续反弹。
——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将对物价上涨形成推力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人口91954万人,比上年减少244万人,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凸显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紧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明显上涨。以建筑领域为例,预计2014年人工费用价格同比上涨8.5%左右,涨幅比去年扩大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市综合地价同比涨幅预计约为5.3%,与去年基本持平,从而对价格上行构成一定压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资源价格改革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温和反弹,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迹象愈发明显,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的格局还将延续。由此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出现小幅上升,但经济基本面支撑国际油价上涨的动力相对有限。同时,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缩减措施,也会造成市场对美元走强的预期有所升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油价的涨幅。除非出现重大突发性地缘政治事件,国际油价预计会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而影响PPI采掘、化工类工业价格以及CPI交通类的燃料价格、居住类的水电燃气价格的调整。
此外,根据FAO的预计,2014年全球主要农产品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其中,大米、粗粮、小麦价格同比分别下跌8.4%、11.1%和12.9%,价格将会保持弱势运行。从国内来看,去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了“十年连增”,粮食供给总体较为充裕。不过考虑到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粮价总体温和上涨,国内外粮价倒挂现象有所加重。
从国内来看,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价格杠杆“调结构、促转型”,国家还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预计天然气以及水、电等价格将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从而推动水电燃料价格有所上涨。这些改革措施将涉及到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整,增加能源使用行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成本,带动PPI反弹,同时价格改革在多个行业的波及效应也会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
——猪肉价格震荡回升和菜价季节性波动将使CPI上涨压力有所增加
猪肉、蔬菜是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的主要消费品,其在CPI中的权重占到3%左右,对未来CPI走势的影响较大。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生猪总存栏47921.9万头,同比增长0.7%,连续5个月保持递增,目前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72.6万头,同、环比均已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根据生猪繁育周期判断,2014年育肥猪市场供应量略低于去年,猪肉价格很可能呈波动回升的态势,对CPI构成一定的上涨压力。与此同时,预计饲料原料价格、人工成本还将出现小幅上涨,对猪肉价格回升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还需注意的是,随着一年之中气温变化,蔬菜上市量的增减将会直接推动菜价的季节性涨跌。特别是遇有冰冻、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蔬菜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更会在CPI中明显体现出来。
综合以上情况分析,在不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不发生重大灾害疫情的情形下,预计2014年CPI同比稳步上行,上涨压力有所加大,全年涨幅为3%左右;PPI降幅逐步收窄,缓慢转正,全年同比约为-0.7%。
政策建议
应重视加强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加强调控与改革的协同配合,保持CPI温和上涨,减轻PPI通缩风险。
——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运用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灵活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平稳增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与此同时,改进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
及时调整进出口关税、配额等,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调剂国内品种余缺。做好生猪疫病防控,推进牛羊肉集约化生产,扩大肉牛、肉羊良种补贴规模。同时,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搭建多样化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
——发挥改革和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正确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和投资管理体制,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蕴含的需求潜力,促进冗余产能转化。大力发展并购金融市场,鼓励企业跨地域的横向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并购,纠正资源错配和扭曲。此外,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到海外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
——全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把握CPI温和上涨、PPI维持下行的有利时间窗口,积极推进电、油、气等领域价格改革。摒弃以调代改的认识,真正形成有效反映企业真实效率、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则,健全居民用水、电、气的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明确物价补贴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补贴对象和标准、资金保障等,提高补贴的精准性和时效性,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因价格改革受到明显影响。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954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国企“员工持股”即将破题
下一篇:人民币汇率不会持续大幅贬值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