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地方诉求如何支撑国家对外战略?

发布时间:2014-2-24 8:4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文/刘玉海

    如果没有意外,2014年的全国“两会”,两个“丝绸之路”将成为焦点话题之一。

    因为,从各省“两会”情况来看,“一路一带”(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已成中国一半省份2014年的工作重点。基于此,围绕着相关的政策和利益博弈,不可避免将在全国“两会”这一相对开放的政治博弈场中展开。

    原因颇可理解: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方、利益主体,地方政府也是理性“经济人”,追随国家战略是必然选择--谁能入局这一战略,意味着谁将获得相应的政治正确性、发展机遇、以及可能的政策、经济红利。随着中国中央政府在2013年换届,这一新的国家战略便是“一路一带”。

    基于近年来中国发展态势的变化:经过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正逐步向外扩散其影响力,但却遭遇中日岛屿与海域纠纷、南海危机和美国主导的TPP战略的潜在遏制与排斥。换言之,中国有可能在向海扩展过程中,与现有区域秩序迎头相撞--这不仅有违中国和平崛起的愿望,亦是周边利益相关者所不可接受的。因此,“和平突围”成为必然选择。“一路一带”由此应运而生。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意在提醒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存在传统的友好关系以替代过去几年间南海问题的不断升级,还意味着中国将周边关系本身置于外交优先考虑。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则在海上路径之外,提供了另一国际拓展方向。并且,这一战略方向可以将中国不发达的内陆地区融入国际战略之中。

    而在这样的新战略思维之下,或可能对国内的区域发展格局形成一定的影响:既有可能打破已经稳固的格局,也有可能强化既有格局。

    因此,地方政府争相“入局”也就不难理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地方的利益诉求干扰、甚至最终消解国家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中国提出这些战略倡议、并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时,尚未看到更为具体的支撑性措施。而从目前中国国际化的已有路径来看,主要有三:以工程建设企业为龙头在非洲等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开发基础设施;以迪拜中国城为代表的在区域贸易中心建设中国商品海外批发转运中心;以天津泰达为代表的开发区等中资机构在埃及、尼日利亚等地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分别对应的是中国劳务、中国商品和中国工业制造。

    这三条路径基本是自发、偶发、分散形成。在即将开始的“一路一带”建设中,有效整合这三种路径,或可形成新的中国和平崛起路径。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875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