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潜在冲击波
重塑港口格局 倒逼产业升级
本报记者 程东升
实习记者 梁嘉雯 广州报道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广州在华南乃至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传统转运中心,广州港在吸引船只绕过香港直接进入珠三角制造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2013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吞吐量排名中,广州港不仅排名低于上海、深圳和香港,其过去十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也低于宁波-舟山港。
与上海、香港相比,广州、深圳两港不具备国际邮轮码头;与东盟国家相似,广东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政府的投入支持力度远远不足。
但这种尴尬或许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而得以改变。
重塑两广港口格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带动并形成新的港口经济区。”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表示。
在杨看来,目前广州港、深圳港临港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化工、物流、滨海发电、港口加工制造、水产品交易都有一定的发展;而珠海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较弱,珠海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够完善,但西江港口联盟以广西梧州港为起点,珠海港可以作为连接西江与东江的重要港口,连接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促进两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因此,“珠海港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珠三角众多集装箱码头共享经济腹地,在同一个市场争夺相对有限的资源,不同港口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激烈竞争。在市场经济下,各港口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港口以价格战的方式拼订单、集装箱,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或可以结束上述局面,形成更好的协同机制。” 杨明特别指出,竞争关系的企业间不可能有很好的协调,必须依靠省政府及时、主动协调本区域航运企业、港口集团,促进几大港口走专业分工、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道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江-珠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各省之间原有合作发展蓝图本来就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在拥有更大的市场、更多资源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里,就更容易协调资源,促进港口间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可以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港口城市群。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先生 (Harley Seyedi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更是对整个世界经济做出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沿线国家间的公平竞争,并在物流、港口、航运等领域为与东盟国家有经贸往来的美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并扩大自身的规模。”
近年来东盟国家对广州港口建设的投资合作甚少。广州港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州港的外商投资多为港澳台投资或与大陆资本合资,与东盟等国家合作的码头公司主要是于2001年成立的广州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GCT),由广州港集团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经营。
杨明建议,广东可以尽快落实一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项目,切实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港口城市群。
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当然不止于此。
倒逼产业升级的期待
“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多年来南沙都是一个‘鸡肋’,但就在8年前,它渐渐显现出潜力。”独立航运分析师Charles De Trenck在今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说。
而未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复兴,这片位于广州东南角的地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杨明更明确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形成倒逼机制,给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带来第二次机会。
广东省GDP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各省之首,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其外贸出口总额也一度占据全国外贸总量的四分之一,但一些领域产业结构层次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使得广东在国际市场上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距离被逐步拉近,广东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为此,广东正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但艰难异常。
杨明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将给广东带来海洋旅游、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等新机遇,产业高级化成为可能。
2010年,“哥德堡”号邮轮从瑞典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广州,广东同样可以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参与人数多、技术层次较高的邮轮旅游,让邮轮制造业一并受惠。“海洋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对港口业的需求也自然旺盛,这是倒逼机制的体现之一。”在杨明看来,这种倒逼机制将在广东众多产业内出现。
而在粤东,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已经被提出。
粤东借势建设“侨”头堡
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中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向来以侨乡著称,自然不会放过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
刚刚结束的汕头市“两会”上,“海湾新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成为频率最高的热词。
今年春节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座谈会上,汕头市委领导提出,请求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汕头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并将其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平台,意在打造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被寄予厚望的合作试验区将重点发展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物流、会展、教育、文化创意、健康休闲等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华侨资产管理中心”。尤其是金融业,将成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个重点突破口。
“通过争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把海外的华侨资本和企业吸引过来,形成华侨资本集聚区,构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中心。”汕头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对媒体表示。
根据汕头的设想,南澳县将全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岛,加快南澳大桥、环岛公路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引进国内外战略伙伴,发挥海岛生态优势。
本报记者 程东升
实习记者 梁嘉雯 广州报道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广州在华南乃至全国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一个传统转运中心,广州港在吸引船只绕过香港直接进入珠三角制造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2013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吞吐量排名中,广州港不仅排名低于上海、深圳和香港,其过去十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也低于宁波-舟山港。
与上海、香港相比,广州、深圳两港不具备国际邮轮码头;与东盟国家相似,广东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政府的投入支持力度远远不足。
但这种尴尬或许将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而得以改变。
重塑两广港口格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将会带动并形成新的港口经济区。”广东省社科院海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明表示。
在杨看来,目前广州港、深圳港临港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化工、物流、滨海发电、港口加工制造、水产品交易都有一定的发展;而珠海港目前集装箱吞吐量较弱,珠海交通运输网络还不够完善,但西江港口联盟以广西梧州港为起点,珠海港可以作为连接西江与东江的重要港口,连接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促进两广与东盟的贸易往来。因此,“珠海港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珠三角众多集装箱码头共享经济腹地,在同一个市场争夺相对有限的资源,不同港口间不可避免地存在激烈竞争。在市场经济下,各港口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港口以价格战的方式拼订单、集装箱,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或可以结束上述局面,形成更好的协同机制。” 杨明特别指出,竞争关系的企业间不可能有很好的协调,必须依靠省政府及时、主动协调本区域航运企业、港口集团,促进几大港口走专业分工、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的道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西江-珠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各省之间原有合作发展蓝图本来就存在有机的内在联系,在拥有更大的市场、更多资源的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里,就更容易协调资源,促进港口间的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可以深化粤港澳合作,打造国际化的港口城市群。
华南美国商会会长哈利·赛亚丁先生 (Harley Seyedin)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给中国与东盟国家带来巨大的机会,更是对整个世界经济做出贡献。“海上丝绸之路将促进沿线国家间的公平竞争,并在物流、港口、航运等领域为与东盟国家有经贸往来的美国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机会并扩大自身的规模。”
近年来东盟国家对广州港口建设的投资合作甚少。广州港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州港的外商投资多为港澳台投资或与大陆资本合资,与东盟等国家合作的码头公司主要是于2001年成立的广州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GCT),由广州港集团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共同投资经营。
杨明建议,广东可以尽快落实一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项目,切实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港口城市群。
不过,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当然不止于此。
倒逼产业升级的期待
“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多年来南沙都是一个‘鸡肋’,但就在8年前,它渐渐显现出潜力。”独立航运分析师Charles De Trenck在今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说。
而未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逐步复兴,这片位于广州东南角的地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杨明更明确表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形成倒逼机制,给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带来第二次机会。
广东省GDP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各省之首,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其外贸出口总额也一度占据全国外贸总量的四分之一,但一些领域产业结构层次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使得广东在国际市场上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距离被逐步拉近,广东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为此,广东正在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但艰难异常。
杨明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将给广东带来海洋旅游、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等新机遇,产业高级化成为可能。
2010年,“哥德堡”号邮轮从瑞典跨越半个地球来到广州,广东同样可以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参与人数多、技术层次较高的邮轮旅游,让邮轮制造业一并受惠。“海洋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对港口业的需求也自然旺盛,这是倒逼机制的体现之一。”在杨明看来,这种倒逼机制将在广东众多产业内出现。
而在粤东,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已经被提出。
粤东借势建设“侨”头堡
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中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向来以侨乡著称,自然不会放过利用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
刚刚结束的汕头市“两会”上,“海湾新区”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已成为频率最高的热词。
今年春节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座谈会上,汕头市委领导提出,请求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汕头创办“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并将其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平台,意在打造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
被寄予厚望的合作试验区将重点发展包括金融、电子商务、物流、会展、教育、文化创意、健康休闲等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建成华侨华人文化深度融合先行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和“华侨资产管理中心”。尤其是金融业,将成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一个重点突破口。
“通过争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把海外的华侨资本和企业吸引过来,形成华侨资本集聚区,构建全球华侨资产管理中心。”汕头市发改局局长郑晓奇对媒体表示。
根据汕头的设想,南澳县将全力打造国际旅游休闲岛,加快南澳大桥、环岛公路拓宽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引进国内外战略伙伴,发挥海岛生态优势。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875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淡化政治色彩 以城市合作承载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下一篇:“争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落户南沙”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