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核心指向

发布时间:2014-2-13 9:3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春节前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引起舆论关注。有报道表示,规划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战略重点和配套制度安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产生的积极的助力作用已经是市场的共识。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来自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大量农民置换成为市民,将大幅增加消费需求。同时,与这一过程匹配的是庞大的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投资需求。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需要依靠城镇化。城镇化不仅会产生集聚效益、规模效益,还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前提离不开城镇化。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成为必然的发展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得益于城镇化。城镇化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带动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同时有利于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收入、培育更多的中等收入人群。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其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如何解决好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会重点做出安排。笔者认为,这其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户籍制度改革,二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解决就业、安居、教育、保险、医疗、交通等问题上,提供给由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人口的人平等的市民化待遇,为他们提供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中国目前有1.6亿农民工长期生活在城镇,他们大多数还没有解决市民化问题,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妥善解决半城镇化问题,将是能否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国家战略规划的重点,也是难点。

  而要解决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降低城镇化门槛,积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一是改革户籍政策,降低农民工落户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市民化。以就业年限、居住年限、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等指标为基准,以市场化措施引导城市负载,制定公平、公正的农民落户标准。从小城镇到大中型城市,逐步放开落户条件。二是以均等化为目标积极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同时,适应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高流动性特征,尽快实现其相应权益的顺畅转移和接续。最终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统一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养老、住房、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地产调控,控制房地产价格理性回归,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让进城农民工能够进得来、住得好、留得下。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生态功能区规划要求,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城镇化战略格局的规划,也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群布局,所遵循的原则,一是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合理引导人口流向和产业转移,逐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城市群。已形成城市群发展格局的,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区域中心城市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地区,积极培育区域性城市群。二是挖掘现有中小城市发展潜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中小城市;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重点区域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发展成为中小城市;引导中小城市的有序发展,在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集中建设县城和中心镇。三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压力相结合,推动小城镇发展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705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