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盛风险处置希望债权债务人达成和解
专访山西省副省长王一新:
联盛风险处置:希望债权债务人达成和解
见习记者 李研 山西太原报道
“呼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和谐共赢。”
2月11日,春节后第四个工作日。山西省快马加鞭地召开了2014年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副省长王一新在会上多次强调,希望政、银、企密切合作。
山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晋商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金融历史。然而建国以来,山西一直倚重煤炭能源,产业结构单一,在煤炭产业振荡调整的近年,更捉襟见肘。去年底的中诚信托辗转兑付,以及联盛集团持续的经营困境,背后均依稀隐现煤炭产业下行和民间资本非理性逐利的影子。
然而,外界对风险事件的放大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该给予区域经济转型和地方金融改革的人文关怀和建设性思考。
会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王一新,试图拨开云雾,还原近年来山西真实的区域生态,探索煤炭行业产与融的理性发展之路。
债务处置:政府并非大包大揽
山西省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高达60%。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及市场需求萎缩等原因,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中诚信托历经波折、辗转兑付;联盛集团的风险处置,各界也在翘首期盼一个结果。王一新呼唤,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和谐共赢。
《21世纪》:你于去年到山西省履职。适逢煤炭滑坡掣肘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工作面临诸多矛盾,这一年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
王一新:我来到山西之后,首先到下辖市县调研,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是制约山西发展的根本原因。
过去,我们一大部分官员和企业,主要依靠资源发展,缺乏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和金融工具的运用。因此,对金融需求的动力不足。优质国有资源没有资产化,更谈不上证券化。打个比方,如果把煤矿资源比作山西省的黄金,那么,我们没有充分有效地把它们铸造成金币,因此也没能让它们参与流通。
至于煤炭产业的振荡调整,我更倾向于认为,也是山西发展的新契机,倒逼山西加速转型。
《21世纪》:倒逼转型,具体做法是什么?
王一新:主要是推动煤炭、电力行业的并购,打造煤电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旨在破解煤电矛盾,推进多种形式的煤电联合,构建多种煤电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格局。
比如,2012年底,同煤集团成功重组漳泽电力,扭转了火电企业的亏损局面。重组后一年时间,漳泽电力实现利润总额7.54亿元。2013年,同煤集团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资产置换。煤炭价格下跌对公司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公司煤-电-材、煤-焦-化全产业链的运行,增强了抵抗煤价下跌的能力。
《21世纪》:2013年,山西省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不良率较高。我们也了解到,2014年,多家煤企在银行的贷款面临到期,你们对此有何预警和举措?
王一新:按照“盘活企业信贷存量”的解决思路,省金融办协调各金融机构对现有贷款进行重组,优化期限和结构,继续让资金留在企业。省金融办制定了《关于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债务重组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相关煤炭企业2013年到期的6笔、12.99亿元贷款,2014年到期的19笔、46.53亿元贷款制定了到期重组落实措施。截至去年末,已累计推动完成10笔46.12亿元到期贷款债务重组工作。其他贷款也已逐笔制定了重组计划,正在逐步落实。
《21世纪》:联盛集团的风险处置,各界也在翘首期盼一个结果。目前事件的处理进程怎样,主要的出路是什么?
王一新:联盛债权风险化解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要和谐共赢。银企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繁华时锦上添花,萧条后落井下石,都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
企业为取得贷款,千方百计“美化”财务数据。金融机构为扩大业绩,不遗余力绕行影子银行和通道业务;一旦发生风吹草动,又迅速抽贷。投资人风险意识还不充分,对刚性兑付存有依赖。
我到某国有大行山西省分行调研时看到,墙上赫然写着“做最赚钱的企业”七个大字,这个目标值得商榷。金融机构要有社会责任,思考使命和定位的再调整。
《21世纪》:下午的座谈会上,建行山西省分行行长高强殷切表示,希望省政府继续关注联盛风险化解,推进事件顺利落地、化解,你怎样看待政府在金融事件处理中的角色?
王一新:在联盛的问题上,省政府的基本思路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具体做法是:召集、指导、监督;核心目标是:支持企业稳健经营,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
困难面前,希望债权人债务人共进退,达成和解、实现共赢。政府并非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其中起撮合作用。
“两多两难”破解之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积累的民间资本约万亿元计。在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庞大的民间资本要么流出,要么以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的方式流动。与之相应的,是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窘境。王一新认为,破解之道在于:开正门、堵邪门,拓大门、关旁门。
《21世纪》: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你怎样看待两多两难?
王一新:山西有很多优质企业,但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运用还很匮乏。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较低。解决两多两难,我认为要处理好四个“门”:开正门、堵邪门,拓大门、关旁门。
《21世纪》:开、堵,拓、关,刚好是哲学上有破有立的思路。2013年,山西主要“立”了什么,又“破”了什么?
王一新:2013年4月底,山西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定期发布省内项目、企业信息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信息,并为重点项目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截至2013年底,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对接60多家金融机构,授信金额370亿元,贷款余额305亿元。
8月,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开市。 9月,我们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地区。10月,山西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发行。
至于“破”,主要是加大对非法集资的处理力度。
《21世纪》:非法集资备受社会瞩目,也让山西受到诟病。对此政府部门如何疏导,今后有什么长效机制?
王一新:庞大的民间融资在体外循环,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引导,有的民间资金演变成非法集资,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副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去年以来,在晋中、长治分别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借贷价格起到了指引作用。
部分地区非法集资屡禁不止,半数地市陈案较多,金融生态需要改善。今年,我们会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联盛风险处置:希望债权债务人达成和解
见习记者 李研 山西太原报道
“呼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和谐共赢。”
2月11日,春节后第四个工作日。山西省快马加鞭地召开了2014年全省金融工作座谈会,副省长王一新在会上多次强调,希望政、银、企密切合作。
山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晋商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金融历史。然而建国以来,山西一直倚重煤炭能源,产业结构单一,在煤炭产业振荡调整的近年,更捉襟见肘。去年底的中诚信托辗转兑付,以及联盛集团持续的经营困境,背后均依稀隐现煤炭产业下行和民间资本非理性逐利的影子。
然而,外界对风险事件的放大发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本该给予区域经济转型和地方金融改革的人文关怀和建设性思考。
会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了王一新,试图拨开云雾,还原近年来山西真实的区域生态,探索煤炭行业产与融的理性发展之路。
债务处置:政府并非大包大揽
山西省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高达60%。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及市场需求萎缩等原因,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中诚信托历经波折、辗转兑付;联盛集团的风险处置,各界也在翘首期盼一个结果。王一新呼唤,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和谐共赢。
《21世纪》:你于去年到山西省履职。适逢煤炭滑坡掣肘地方经济发展,金融工作面临诸多矛盾,这一年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
王一新:我来到山西之后,首先到下辖市县调研,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是制约山西发展的根本原因。
过去,我们一大部分官员和企业,主要依靠资源发展,缺乏对资本市场的认知和金融工具的运用。因此,对金融需求的动力不足。优质国有资源没有资产化,更谈不上证券化。打个比方,如果把煤矿资源比作山西省的黄金,那么,我们没有充分有效地把它们铸造成金币,因此也没能让它们参与流通。
至于煤炭产业的振荡调整,我更倾向于认为,也是山西发展的新契机,倒逼山西加速转型。
《21世纪》:倒逼转型,具体做法是什么?
王一新:主要是推动煤炭、电力行业的并购,打造煤电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旨在破解煤电矛盾,推进多种形式的煤电联合,构建多种煤电利益共同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格局。
比如,2012年底,同煤集团成功重组漳泽电力,扭转了火电企业的亏损局面。重组后一年时间,漳泽电力实现利润总额7.54亿元。2013年,同煤集团母公司与上市子公司资产置换。煤炭价格下跌对公司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公司煤-电-材、煤-焦-化全产业链的运行,增强了抵抗煤价下跌的能力。
《21世纪》:2013年,山西省不良贷款出现反弹,不良率较高。我们也了解到,2014年,多家煤企在银行的贷款面临到期,你们对此有何预警和举措?
王一新:按照“盘活企业信贷存量”的解决思路,省金融办协调各金融机构对现有贷款进行重组,优化期限和结构,继续让资金留在企业。省金融办制定了《关于推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债务重组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相关煤炭企业2013年到期的6笔、12.99亿元贷款,2014年到期的19笔、46.53亿元贷款制定了到期重组落实措施。截至去年末,已累计推动完成10笔46.12亿元到期贷款债务重组工作。其他贷款也已逐笔制定了重组计划,正在逐步落实。
《21世纪》:联盛集团的风险处置,各界也在翘首期盼一个结果。目前事件的处理进程怎样,主要的出路是什么?
王一新:联盛债权风险化解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和政府三者要和谐共赢。银企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繁华时锦上添花,萧条后落井下石,都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
企业为取得贷款,千方百计“美化”财务数据。金融机构为扩大业绩,不遗余力绕行影子银行和通道业务;一旦发生风吹草动,又迅速抽贷。投资人风险意识还不充分,对刚性兑付存有依赖。
我到某国有大行山西省分行调研时看到,墙上赫然写着“做最赚钱的企业”七个大字,这个目标值得商榷。金融机构要有社会责任,思考使命和定位的再调整。
《21世纪》:下午的座谈会上,建行山西省分行行长高强殷切表示,希望省政府继续关注联盛风险化解,推进事件顺利落地、化解,你怎样看待政府在金融事件处理中的角色?
王一新:在联盛的问题上,省政府的基本思路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具体做法是:召集、指导、监督;核心目标是:支持企业稳健经营,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
困难面前,希望债权人债务人共进退,达成和解、实现共赢。政府并非大包大揽,而是要在其中起撮合作用。
“两多两难”破解之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积累的民间资本约万亿元计。在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庞大的民间资本要么流出,要么以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的方式流动。与之相应的,是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窘境。王一新认为,破解之道在于:开正门、堵邪门,拓大门、关旁门。
《21世纪》: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你怎样看待两多两难?
王一新:山西有很多优质企业,但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运用还很匮乏。企业、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融资效率较低。解决两多两难,我认为要处理好四个“门”:开正门、堵邪门,拓大门、关旁门。
《21世纪》:开、堵,拓、关,刚好是哲学上有破有立的思路。2013年,山西主要“立”了什么,又“破”了什么?
王一新:2013年4月底,山西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定期发布省内项目、企业信息和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信息,并为重点项目制定个性化融资方案。截至2013年底,平台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对接60多家金融机构,授信金额370亿元,贷款余额305亿元。
8月,山西股权交易中心开市。 9月,我们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合作备忘录》,成为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地区。10月,山西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发行。
至于“破”,主要是加大对非法集资的处理力度。
《21世纪》:非法集资备受社会瞩目,也让山西受到诟病。对此政府部门如何疏导,今后有什么长效机制?
王一新:庞大的民间融资在体外循环,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引导,有的民间资金演变成非法集资,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副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对民间资本加以引导,去年以来,在晋中、长治分别成立了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对借贷价格起到了指引作用。
部分地区非法集资屡禁不止,半数地市陈案较多,金融生态需要改善。今年,我们会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非法集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681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资金成本走高倒逼房贷优惠取消 工行、建行全面回归基准利率
下一篇:中资并购的三大挑战
·儿子为赚钱 父母闹翻天2014.07.17
·7月第二周投资方向2014.07.11
·中德“牵手”概念股2014.07.08
·7月第一周投资方向2014.07.04
·6月4周投资方向2014.06.27
·给六代财富核心信息平台客户的第一封信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