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长江经济带呼之欲出 安徽“东张”还是“西望”?

发布时间:2013-12-27 14:52: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何苗 合肥报道

    “小鸡站在门槛上,两边叨食”,曾有人这样形容合肥市。合肥市长张庆军解释是“左顾右盼、左右逢源”。“合肥居中、靠东的独特区位条件决定了我们是长三角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四角’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上,安徽作为传统的中部大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对象。自上世纪以来,安徽的区域发展战略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方向性目标,并且在过去的20多年间充分受益于此。

    2012年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九江召开的长江沿线部分省份及城市负责人参加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首次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概念,并表示安徽要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四角”概念由此产生并成为2013年度区域经济概念中的热词。

    2013年7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10月,国家发改委即启动《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编制工作,长江经济带一时间备受追捧。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满四年、“中四角”概念提出正逢一年,长江经济带区域概念正热的时间点上,探讨安徽“东张”还是“西望”的问题,更富现实意义。

    多年“向东看”

    1984年,安徽省政府组织了一批社科学者研究未来战略,安徽理应向上海靠拢“东向发展”,在当时的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但由于省内高层领导对此长期存在分歧,一直到2000年以后,上述学界共识才首次写入省政府的正式政策文件中。

    这关键的16年间,安徽的区域定位和发展路径并不明朗。“东张西望、四面开花”成为安徽那些年里发展心态的形象写照。

    “安徽一定要靠着长三角才能加快发展速度,过去我们没有重视这一点,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当地专家表示。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浦东对外开放,安徽很快便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决策。然而,接下来的20年中,安徽这个“穷亲戚”,却因为各种软硬件因素制约,始终被挡在“长三角”门外。

    直到2010年3月,安徽的合肥、马鞍山两市在多年努力后终于被正式吸纳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其背景是金融危机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形成“倒逼机制”,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中部地区梯度转移,江浙沪等地也迫切需要在中西部设立“飞地”,为其今后的发展腾挪空间。当年年初,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3年4月,长三角城市群的又一次扩容纳入了安徽的芜湖、滁州、淮南三市。此外,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宣城和滁州八市还于今年8月正式成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并与其他江苏四市共同上报了《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

    “左顾”长江中上游

    正当安徽加速融入长三角之时,来自国家层面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概念纷至沓来,让安徽应接不暇。

    2013年初,合肥市市长张庆军在合肥“两会”上提出“中四角”的概念。背景是,2012年底国家高层对于长江中游有关省份的视察,在视察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

    一直以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都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包含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共29个城市的中部经济发展区,又称“中三角”,安徽的加入,将直接导致三省区域合作格局变为3+1格局。

    “城市圈建设有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为什么要提‘中四角’,大家都想有自己的位置。”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说。虽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已形成以武汉为龙头的架构,但安徽的加入对它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自“中四角”概念提出后很快就成为2013年上半年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中部四省更是抱团推介这一区域战略,并力求上升为国家规划。

    2013年2月23日在汉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上,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省会城市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3月,四省在全国两会上集中亮相,后又在4月的博鳌论坛上再次集体亮相。

    今年5月,南昌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柳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武汉、南昌、合肥、长沙四市正抱团在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区,“如果争取到试点区,在公共服务体系方面,会比其他地方享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柳华说。

    但仅过去4个月时间,包括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在内的沿江城市又接到新任务,国家发改委启动编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工作,将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六个方面再造长江经济带。

    根据国家发改委下达各省的要求,此次《意见》起草的目的是,依靠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做大上海、武汉和重庆三个航运中心,推进腹地开发,促进上海、云南两头开放,以此拓展我国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空间。

    这个更大范围内的区域概念很快取代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各方热捧的对象。不管是从高层的讲话中,还是从沿江各省市的动作中都不难看出,推进中部特别是沿长江中部地区发展是本届政府区域战略格局中颇具力度的一笔。

    因此,“承东接西”的安徽这一次又需要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战略中来重新寻找自身的定位。

    融入长三角仍是主流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虽然与江西、湖北毗邻,但无论是安徽当地官员还是群众,都与长三角的联系更为密切。例如,安徽的官员每年多次往返江浙沪城市频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安徽各地市设在江浙沪地区的招商派出机构和人员更是多如牛毛。

    就在中四角概念发酵之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市长联席会议今年4月在安徽省会城市合肥召开,也是该会议首次在江浙沪两省一市以外的地区举办。

    12月18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即一年一度的“八巨头”会议)在南京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省长李强;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学军出席会议。

    多年的合作经验让江浙沪皖四省市的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也日臻成熟。目前四省市共同拟定的合作专题就有12个,以交通为首,包括能源、工商等。

    “安徽比较积极,力度也比较大”,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长三角联席办负责人马德富说,“这几年应该说我们江浙沪三省市在皖江示范区里面的投入是比较大的,占主导的。”

    此外,安徽皖北的能源长期以来供应江浙沪,民间更是有“淮南电厂不发电,上海浙江黑一片”的说法。这几年江浙沪城市与安徽合作共建园区、合作开发港口等模式日趋成熟,安徽与江浙沪的利益共享空间越来越大,这直接促使地方政府谋求共同发展。

    安徽当地专家认为,安徽与长三角的合作是市场推动的,政策只要放开就可以了,但中四角没有这样的市场。

    反观中四角概念自提出到目前已有一年时间,从现实操作层面来看,目前四省已经开展的合作仅在旅游方面,交通建设等候启动,最难触及的产业分工协作尚未开展。

    “安徽既是东部的也是中部的,地理位置上主要还是中部,这样的区位决定它要跟中部加强联系。但从市场来讲,安徽主要受长三角辐射,所以其东向发展的指向不会因此而改变。”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说。

    “一直以来我们跟中部地区的交流实际上还不是特别多,跟湖北的交流也不是特别多,包括中部崛起战略提出后实际上也一直交流不多,协作发展还是存在问题的”,安徽省发改委安徽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说。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则指出,相比长三角有核心城市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比较松散,发展阶段相似,产业同质化也较严重,各省都有自己的想法。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5018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