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保护“中华水塔” 国务院拟用长效补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3-12-19 5:23: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字体:
    三江源治理范围扩大24.3万平方公里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五大湖区湖泊水环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
    其中,针对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问题,会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5年国家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至今,政府为保护“中华水塔”投资百亿元。
    对此,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主任王凤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投资不少,目前的生态补偿机制也主要是财政机制,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是个大问题。
    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在我国生态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然而,如此重要的生态地位并没能让三江源地区规避经济发展的威胁。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近年来,总体上国家对三江源地区加大了保护力度,相对于其他地方,算是保护得比较好的地区,当然,现在的各种开发,包括采金、挖沙以及将来的建坝等,也都会对它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害。
    经过今年国家大力治理和强力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王凤春介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总体情况在快速好转,但三江源保护区部分地区沙化、退化情况还是比较严重。
    生态补偿的财政机制难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公开资料统计发现,从2005年至今,政府对三江源地区的财政投入已经达到了百亿元。未来一段时间,每年政府的投资金额可能还将维持在十几亿元的级别。
    实际上,国家对于生态保护区的财政投资,三江源并非个例,完全依靠财政资金“供血”的生态保护机制能否长久也值得探讨,能否寻求到更好的生态补偿机制呢?
    对此,王凤春认为,目前来看,生态补偿机制主要还是财政机制。他进一步介绍,国家把这些地区保护起来,限制经济开发,需要让当地老百姓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和收入,从目前来看,只能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渠道。理论上,通过其他市场化的手段如水资源税、水电项目附加等收取费用,也可以收生态补偿的钱,但是这一块还很少。
    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为什么不能通过对下游一些用水大省征收一定的水资源税,获取相应的生态补偿呢?王凤春说:“通过上下游补偿很多地方还是有不同的看法,现在财政收支比例中,中央财政占大头,地方财政比较小,地方(比较贫困)拿钱不太可能。”
    资金投入也许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王凤春看来,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投资之后,在生态环境改善上所反映出来的效果欠佳。
    据他介绍,现在很多生态补偿的效果不好,与补偿方式和资金的管理方式都有关系,很多当地组织这种项目的能力还是比较差。中央虽然有一定的投资核查,但是,只是关注这个钱是否花到位,是不是按照规范花钱,对能否达到预期效益,在改善生态、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等方面起多大作用则难以监管。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841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