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资源型城市转型重在扭正政绩观

发布时间:2013-12-10 9:3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资源型城市转型不仅关乎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关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国务院近日发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梳理治理脉络可知,资源型城市转型非一日可竟之功。2001年,国务院在辽宁阜新市开展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7年,国务院首次发布了《关于促进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分三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作为转型试点。但作为世界性难题,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这主要表现在: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依然严重,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资源富集地区新矛盾显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亟待完善,改革任务艰巨。

  比如,目前尚有近7000万平方米棚户区需要改造,约14万公顷沉陷区需要治理,失业矿工人数达60多万,城市低保人数超过180万。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20%,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正因为如此,作为国家全面部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规划》力求有的放矢,记者罗列了如下亮点:

  亮点一:《规划》首次界定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地级行政区126个,县级市62个,县58个,市辖区16个;其分布在28个省份,其中,云南省数量最多达17个,辽宁省和河南省有15个,山东、河北、湖南三省有14个,京、津、沪三直辖市则没有分布。

  亮点二:《规划》根据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将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类型,深入挖掘各类资源型城市自身潜力和优势,规范成长型城市有序发展,推动成熟型城市跨越发展,支持衰退型城市转型发展,引导再生型城市创新发展,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亮点三:《规划》明确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完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任务,资源富集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格局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开发秩序约束、产品价格形成、资源开发补偿、利益分配共享、接续替代产业扶持等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具体规划目标不仅突出了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等硬性指标,还关注了保护传承矿区、林区宝贵精神文化等软性指标。在规划目标中,关于民生改善的指标最多,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以人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全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科学发展积累经验。

  《规划》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提出了有序开发综合利用资源、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而记者认为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其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许多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共同面对的难题,要提高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保障能力,关键在于既要坚持开源原则,也要坚持节流原则。如果从资源不可再生角度出发,坚持节流原则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如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水平,充分利用好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无疑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

  其二,因过度依赖资源,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乏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基本上都是依托资源而衍生出来的,与资源的关联度高,而去资源化的产业少之又少,从而很容易陷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怪圈。所以,培育壮大优势替代产业、避免“一矿独大”、减少对资源型企业的过分依赖,已成为资源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记者归结认为,让“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不再是简单空洞的口号,而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关键是改变不正确的政绩观,只要单纯追求GDP的问题得到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棘手的诸如资源要素价格的形成机制、资源开发利益的分享机制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等技术细节,就会得到解决。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643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