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甘肃白银循环经济推动转型跨越

发布时间:2013-11-22 9:5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郝小兵 哈玉秀

  丹桂飘香,金菊送爽,今年11月底,甘肃省循环经济现场会将在白银市隆重召开。这是一场梳理规划、肯定成绩、推广经验的大会,作为会议承办方的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领头羊,届时,白银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和亟待提升的地方都将引起与会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兴趣。

  白银,因矿得名,因企设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白银的有色金属年产量达367万吨,铜金属145万吨,铜产量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累计上缴国家利税54亿元。

  白银,因矿而设、因企而兴。矿业仍是白银的主导产业。白银矿田自建成投产以来,经过近60年的开采,资源保障程度已经无法满足矿山生产需要,严重制约了其经济发展。今年4月24日,甘肃省国土厅、白银市政府、白银公司、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联合签订了 《白银厂风险勘查合作合同》,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攻坚战就此启动,这标志着白银市地质找矿工作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项目总投资额为3亿元,其中,2013年度实施地质勘探项目5个,经费1亿元,设计钻孔25孔,钻探3.04万米,投资7020万元。截至10月10日,已累计开动钻机21台套,完成总进尺2.31万米,有13个钻孔竣工。在新发现的四方山矿床,圈定主矿体1条,初步估算铜铅锌矿石量477万吨、金属量29.68万吨。其中,四方山ZK0-1钻孔在661米至678米之间已见到厚17米的块状铜铅锌矿体,找矿成果显著。

  矿产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在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可为本地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一旦资源枯竭,经济发展将面临诸多难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白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不断减少,由此也进入全国首批12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列,并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示范城市。这一方面让白银市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打开了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的另一扇门。

  进入新世纪以来,白银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到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的战略高度,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从企业、园区和社会分层推进,全面建设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初步构建起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了 “资源能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协同共生、重点行业率先突破、多元主体合力推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十大举措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面对资源枯竭的严峻形势和白银雄厚的工业基础,白银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部署,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明确提出要以有色金属、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为重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按照新一轮发展战略确定的五个专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六大循环经济产业链、35户循环经济骨干企业、“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的定位和布局,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白银转型跨越发展。

  自国务院批复实施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来,白银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构建循环型农业、工业和社会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三废”源头减量为重点,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围绕循环经济发展,白银市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推进有关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白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并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挂帅、四大班子领导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同时成立了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服务业三个工作推进组,负责具体牵头谋划、协调和推进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白银市政府制定印发了 《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考核办法》。白银市还印发了《白银市循环经济统计管理办法》和《白银市循环经济统计实施方案》,制定了《白银市循环经济考核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摸清了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等新增指标底数。同时,白银市还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地企领导定期协商制度、定期督查制度等工作机制。

  二是科学编制发展规划。2007年,白银市会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制了 《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白银市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方案》。 2012年,结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编制了《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123行动计划”(即1个核心:打造循环经济发展载体;2个重点:抓好区域循环经济和行业循环经济;3个体系: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规划实施重点项目265个,投资规模1377亿元。同时编制完成了有色金属(稀土)及深加工、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等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

  三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通过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引领带动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经验。目前,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已从理念走向行动,由试点走向示范。

  四是加快园区平台建设。白银市把构建以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包括银东工业园、银西工业园、刘川工业园、平川工业园、会宁工业园、正路工业园在内,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作为城市转型跨越、赶超进位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强力打造白银经济全新增长极。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同时,规划建设银东循环化工园、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加工产业园等。白银西区经济开发区和白银平川经济开发区正在组织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关键补链项目,推进循环化改造,确保到2015年全面完成循环化改造任务。

  五是着力打造专业基地。按照《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兰州白银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循环经济基地规划》,着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化工、复合型能源、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再生资源5个专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六是构建完善产业链条。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切实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实行点对点招商,在构建产业体系和补链建环上下功夫,着力延伸完善6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重点规划打造有色金属(稀土)及深加工、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三个千亿元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建材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构建“3+4”产业集群。

  七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兰白核心经济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强力推进“3341”项目工程重大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经济战略平台。近年来,共实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144个,累计完成投资1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八是大力培育骨干企业。依托白银市10户已列入甘肃省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在全市培育35户循环经济骨干企业,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目前有关企业正在按照全市统一规划部署,全力打造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九是不断强化技术支撑。由于组织得力,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目前白银市已争取有关循环经济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4项、资金890万元,国家科技富民项目1项、资金201万元,国家农转资金项目1项、经费60万元。今年共下达市级科技计划三批,安排实施项目148项,投入项目经费650万元,其中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项目经费近200万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十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的清洁生产活动,完成大唐景泰电厂、靖煤公司、市污水处理厂等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西北大磨坊、白银万润肉类加工公司等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扎实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在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始终走在前列并发挥引领作用。

  白银有色集团整合采、选、冶、化四大生产系统,形成了废物排放减量化的大型有色冶炼企业循环发展模式。该集团铜业公司20万吨高纯阴极铜项目通过对阳极精炼和电解精炼系统改造提高铜冶炼技术和装备水平,解决污染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为精炼系统能力与上道工序粗炼系统能力相配套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项目建设,目前已形成20万吨高纯阴极铜产能,阴极铜纯度达到99.9935%,与原有99.96%相比提高了0.0335%。

  白银公司铜铝导体新型材料开发应用建设工程项目是白银公司有色金属产品实现产业链延伸的标志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建成后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前十位。项目实施后对白银公司提高产业的附加值、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光公司依托硝化、光化、氢化等特种化工核心技术和TDI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以TDI为龙头、上下游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链。

  稀土公司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控制稀土精矿的加工总量,强力推进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延伸发展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材料,形成了稀土加工分离、稀土金属、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氯碱化工、热电联产等八大较为紧密的产业链,现可生产10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0多个规格的产品,是中国稀土行业产品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也是中国稀土行业唯一能够实现稀土全分离的企业。

  靖煤公司依托资源品质优势,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充分利用煤炭生产中的煤层气、煤矸石、矿井水等,在较宽领域发展了循环经济。

  白银市正是以白银有色集团、华鹭铝业公司、甘肃稀土集团、银光集团、刘化集团等为依托,通过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生态环境相容性较好的系列产品,实现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的优化,建立原材料梯次利用的循环产业链。

  2010年,白银市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白银有色集团、稀土公司、靖煤公司等10户企业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11年,“白银有色”模式列入全国循环经济60个典型模式案例在全国推广。2012年,白银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白银有色集团被列为骨干企业。

  白银循环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目前循环经济在白银市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总体上看,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白银市循环经济发展由于初期只涉及工业领域和部分工业项目,存在点多面不宽、工作不平衡的状态,受此惯性影响,至今缺乏全面系统联结各个行业、覆盖各个企业的运行机制,一些县区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合同能源管理等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能够支撑带动产业链“补链”、“接环”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

  此外,保障体系不完善。比如,对国家支持省市的相关政策研究落实不够,投融资、财政、价格等具体政策不配套,支持力度不强。生产、销售、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在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义务不够明确,执法监督检查体系不建全,执法力量薄弱,能力建设滞后。对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技术引领作用还不够,先进适用技术尚未得到普遍推广。

  为此,白银市循环经济的发展亟待国家和甘肃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

  其一,在白银布局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白银具有在全省发展煤化工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是能源资源丰富。白银电网是甘肃第二大电网,建成和在建电力装机容量450万千瓦,形成了跨省互供、北电南送的网架结构;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占流经甘肃段的52%,境内年取水许可总量12.25亿立方米,富余2.5亿立方米,完全能满足煤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白银是西气东输、疆煤东运、陇煤西运的节点城市,境内探明煤炭储量15亿吨,近期规划建设白银红会至庆阳环县铁路,年利用环县矿区1560万吨原煤建设2×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二是土地平坦广阔。建设用地多为荒山荒坡,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城市。总规划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组合条件优越,适宜布局大型工业项目。三是产业基础良好。已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属及稀土新材料、化工、能源及先进高载能三个千亿元产业为区域首位产业,装备制造、农畜深加工、陶瓷建材、生物医药产业延伸发展的产业格局。 TDI、氯碱化工、氟化工、硼化工、有机硅等化工产业较为成熟,有利于配套发展煤化工产业。目前,甘肃省正在编制全省煤化工发展规划,考虑到白银优势条件和兰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及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需要,将白银市列为全省重要的大型煤化工基地,在项目布局、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正当其时。

  其二,协调在白银市布局兰州石化扩能改造配套项目。白银市景泰县土地宽广,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已建成及规划中的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管线交汇于此,形成节点,堪称“旱码头”,尤其是西二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接,气源中含有丰富的乙烷资源,年进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乙烷等烷烃资源约215万吨,目前在天然气源头并无分离乙烷的装置和计划,如果在管道沿线景泰县境内建设乙烷深冷分离回收装置,预计年回收利用乙烷、丙烷等原料185万吨,可配套新增兰州石化乙烯生产能力上百万吨,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也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考虑到甘肃省和中石油战略合作规划,也为兰州石化后续发展、在兰州新区新建千万吨级炼化装置提供了理想资源,白银市建议甘肃省帮助协调中石油,厂址布局方案一是选定在景泰正路工业园,与兰州新区可连成一片共同发展;方案二是利用兰州石化景泰农场土地进行搬迁扩能升级,筹建石化工业园,进而发展煤化工,延伸产业链。

  其三,在白银市布局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白银是以有色金属生产、加工为代表的典型工矿城市,再生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潜力很大。 2012年,白银市被列入甘肃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白银市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的进一步加强,白银已成为国家在西北地区进行大规模能源、战略资源接续及布局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最佳区域,具有建设西北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最佳区位。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位于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是国务院批复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规划用地10000亩,总投资70亿元,建成后年加工能力可达150万吨,项目建设立足白银,辐射甘肃省内、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内蒙古等周边省市地域,形成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市场。恳请省委、省政府考虑白银区位、资源等优势将甘肃省内“城市矿产”开发利用项目优先在白银市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同时,针对西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建设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促进甘肃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银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为甘肃乃至西部的循环经济发展创出新路。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235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