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量化投资有数十倍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13-11-18 10:22:00 来源:深圳商报 浏览: 【字体:

  深圳商报记者 谢惠茜 张琨

  近年来,随着“大资管”竞争时代的开启,我国量化投资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使量化投资成为了各界热议的焦点。11月15日~17日,由中国量化投资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与经济管理学院、证券时报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2013秋季)中国量化投资国际峰会”在深圳举行。来自世界各地500余位国际投资大师、世界知名学者,以及证券、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的量化投资精英出席了此次峰会。

  量化投资在中国潜力巨大

  “一般人听到量化投资、对冲基金,好像就是一种赌博性质的运作,认为它给市场造成很大的风险和冲击,但事实上量化投资、对冲基金只是一种工具,本身并不存在好坏,就像水一样,能够载舟,也能够覆舟,问题是如何去运用它。”中国量化投资研究院院长、国泰安集团董事长陈工孟在致辞中表示,量化投资本身具有经济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好,不仅能够提升资本市场的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市场资源更优化的配置。

  他还指出,量化投资为投资者提供了另外一种投资工具,目前量化投资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萌芽阶段,但未来或许有几十倍的市场发展空间。他以美国为例,表示“在美国,量化投资及相关的对冲基金已达到了1万亿美元甚至更多的市场规模,而中国这几年还处于一个萌芽、学习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量化投资及相关的对冲基金可能只有几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如果说到2018年要达到1万亿人民币规模的话,就还有几十倍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一块的市场发展还十分广阔,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一个好的投资途径。”

  国信证券监事会主席何诚颖在峰会上也表示,量化投资是金融中的“核武器”,他给出了一些数据,据美国统计,从2000年~2007年,美国的量化投资总规模翻了4倍多,2009年的量化投资更是占全部投资中的比例达到30%以上。到去年底,美国对冲基金的市场整体规模已经达到22500亿美元。而美国有的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已高达34%。“如果量化投资的功能没有用,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规模,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益。因此,量化投资是一种工具,我们必须使用。”何诚颖说。

  议题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

  记者注意到,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今年以来国内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量化投资盛会。

  “如果说去年还是泛泛而谈,大家对量化投资都比较陌生,处于初步认识阶段的话,那么今年开会都是专业人之间的交流,外行人几乎就已经很难插得上话了。”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如是说。而在本次论坛上的另一个花絮也从侧面印证了整个行业的成长。作为中国量化投资界的标杆性人物,丁鹏在论坛中被问及其量化策略模型的实际运作情况,而提问的观众直言“我已经跟踪这些策略的实战好一段时间了”。

  由于议题专业化程度大幅提高,诸如“量化投资如何构建策略、如何进行交易,以及如何控制风险?如何识别并有效应用金融信息?如何将金融信息转化为超额收益投资组合?金融信息与数据如何分析处理?”等话题本身让论坛的上座率有所下降,但不少私募老总私底下却认为“说到了点子上”,点中了国内量化投资在政策法规、技术模型、平台工具、人才培养等方面面临的难题。

  国内最大问题在于收益率低

  “不过,国内量化投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何诚颖指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国内量化投资的收益率不是很高。”何诚颖坦言,我国融资融券的成本往往高达8%~10%,这使得量化投资产品的收益率都不是很高。而导致量化投资产品收益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是投资渠道的问题;二是跟我国交易制度有关;三是金融工具太少,对冲的成本太高;四是税收问题;五是监管的问题。

  原美国骑士资本董事总经理、高频交易总监明可炜也指出,国内的量化投资市场具有特殊性。“中国市场的交易费用是痛中之中,还有诸多限制,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些在美国市场做得比较成功的产品,到国内效果却不是那么好。也导致了衍生品市场的匮乏,比如单股做空限制,就使得你不能做特别合适的多空股票基金。T+1制度又使得很多高频交易做不了,因为高频交易需要很多来回的交易。”

  与此同时,何诚颖还指出,专业人才的稀缺性也是国内量化投资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在积极地培养人才,但真正了解中国股市,又熟悉中国期货市场,还懂外汇的人才现在还非常少。”

  尽管如此,投资大师们在对量化投资在中国可能产生的“水土不服”表示担忧的同时,依然对国内量化投资的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

  “国内的量化投资市场也存在着一些独特的机会。比如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很低,不像美股一样一路狂飙,因此,国内市场更符合量化投资的发展规律,它很健康,所以它具有足够的波动性,有波动性就有回报。” 明可炜表示。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120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