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分账系统与额度控制铁丝网 上海自贸区金改循序渐进组合拳

发布时间:2013-11-13 15:39: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尽管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一个多月,央行却迟迟未能出台自贸区金融业务操作细则,市场对自贸区金融改革预期有所降温,对此各种观点分歧较大,一种认为自贸区应成为金融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金融不应成为自贸区最大的改革重点。

    但务实的突破已悄然开始。近期,上海银监局组织多家银行举行座谈会,摸底各家银行的自贸区金融业务需求。

    会上,多家银行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业务政策,例如包括自贸区分行是否需要申请离岸业务牌照、自贸区分行能否被允许向企业发放贷款用于股权投资、《贷款通则》相关条款是否适用于自贸区业务等。

    一位与会银行人士透露,多数银行迫切想知道,自己能在自贸区开展的业务范围、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将以哪些操作形式开展等。

    “监管则更想了解银行在自贸区金融业务的准备状况。”上述与会银行人士直言。在他看来,银监会所说的“准备”,不仅是银行在自贸区业务投入多少人力与产品研发资源,还有银行在缺少“政策保护”的情况下,能否抵御利率、汇率、流动性、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类风险。

    上述银行人士强调说:“一旦银行在自贸区出现经营风险,将可能影响国内金融改革进程。”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未来3年,上海自贸区应成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区,其中包括自贸区金融改革。

    或额度控制设立“铁丝网”

    此前,市场普遍认为自贸区将很快推行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自由兑换等金融创新政策,但记者多方了解到,这实际是一套“金融政策组合拳”,目的是协助自贸区尽快实现简化行政审批、促进贸易便利化与提高投资自由化的战略目标。

    具体而言,这套“组合拳”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国际化、跨境人民币使用(包括人民币资本项下由自兑换)、企业跨境资金池管理、资本跨境使用的五项领域金融创新。

    其中的利率市场化与汇率国际化,即自贸区银行可以结合境内外不同的存贷款利率或货币汇率结算价格,给贸易金融、资金业务等金融产品自主定价。

    如香港人民币贷款利率比境内低15%,自贸区银行可以拆入香港资金,以略低于境内贷款的利率提供贸易融资贷款,在降低贸易融资成本同时赚取一定价差。

    此外,不同于境内存款存在固定期限要求,自贸区银行给自贸区贸易企业提供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并自主设定利率,盘活贸易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与收益率。

    “但这些利率市场化产品,在境内很难操作。”上述人士说,究其原因,是境内银行结汇与存贷时,主要根据监管部门设定的人民币中间价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结算,汇率与利率自主定价的区间非常小。

    但是,自贸区存款利率能否被允许突破境内存款利率的1.1倍,目前监管部门尚未表态。

    上海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湧并不否认,由于自贸区与境内外的利差、汇差不一致,容易引发自贸区内外的套利行为。一旦存在大量资金大进大出的套利交易,将给境内货币调控与金融稳定形成较高的压力。

    但他透露,监管部门拟允许资金可以自由往返自贸区与境外,但自贸区与境内之间的资金流动,或采取额度控制管理方式。

    “是给予每家自贸区银行一定额度,还是按每项自贸区金融产品采取额度控制,目前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说法。”他说。

    至于人民币资本项自由兑换,监管部门则有意借鉴《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的操作经验,先自贸区企业在资金归集方面给予结汇自由兑换通道,促进企业投资的自由化。

    记者了解到,参与这项试点的企业得建立一个国际账户与境内账户,而在自贸区,两个账户可以合并成一个,且跨境人民币放款额度上限,可能突破《管理试点》规定的——试点企业所有境内公司注册资本总和的30%。但是,人民币资本项自由兑换必须拥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与项目投资。

    记者了解到,上海政府相关官员对自贸区设定一条金融监管底钱,即自贸区绝不能成为洗钱地区。

    “相关部门有必要在自贸区建立特别账户监管系统,时时监控自贸区资金流动,防范套利热钱大规模进出与洗钱行为。”国务院参事夏斌说。

    考验银行定价能力

    自贸区一系列金融改革,也考验着银行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在多位银行人士眼里,这决定着银行自贸区业务的成败。

    以往,企业向银行申请贸易融资进口一批欧洲货物,除了报关单、外汇核销单、合同单三证齐全,银行看到货物才能发放贷款,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而在自贸区,企业只需货物出欧美国家海关,就可以向自贸区银行申请贸易贷款。

    “一旦自贸区银行发放贷款,将对贷款风险自己买单。”一家自贸区分行主管解析说,首先,当贷款利率低于银行资金拆入成本,银行将承担利差损失;其次,银行若没有汇率掉期、货币互换产品转嫁风险,将面临不小的汇率风险;最后,万一货物运输期间“出事”,银行能否找到国际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保险公司索赔,最大限度减轻贷款损失。

    在一家国有银行自贸区分行行长看来,要化解上述风险,自贸区银行就必须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未来的自贸区金融竞争,不再是比拼金融产品价格高低,而是银行在最大限度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能否给予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报价。

    记者了解到,为了促进自贸区业务发展,多家境内银行总部也私下表示愿为自贸区银行风险“买单”。

    “但是,一直生活在暖房的银行,永远长不大。”他说。相比利率与汇率风险,自贸区银行在产品定价能力的最大短板,是难以摸清境外金融交易对手的真正风险,尤其当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自贸区银行能否提前抵御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所引发的大量信贷坏账与交易对手偿付违约。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043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