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将实施额度控制 自贸区金融改革路渗透是关键
本报记者 刘东 上海报道
自贸区运行已逾一月,而被认为是自贸区内改革最大挑战的金融领域改革,由于中央银行的金融改革细则迟迟未下发,仍显得扑朔迷离。
在上海自贸区官方网站上发起的一项“自贸区内最受关注的改革创新举措”的调查中,24.2%的参与者选择了“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一项,位于首位,甚至排在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22%)一项之前。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从上海自贸区已出台的总体方案及管理办法来看,金融领域改革的方向大体上已经确定,目前需要讨论的是,自贸区内金融改革能进行到何种地步,即“度”的问题。
细则将比预期谨慎
“我们现在很难说清楚到底谁才是这一金融改革的受益者,但是如果不进行改革的话,中国整体的经济都会受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在本轮改革中,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可自由兑换被视为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两块领域,因此,中央人民银行关于即将出台的有关金融业务负面清单管理的“细则”尤为值得关注。
孙立坚认为,上海的优势主要在于金融这一块,“但是目前来看,金融这块比我们想象还要谨慎一点,金融促进我们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高标准企业进入自贸区。毕竟是国家战略,我们猜测金融的细则中还是会持有谨慎的态度”。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孙立坚认为,自贸区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是一种阶段性的推进,由于自贸区主要是面向企业,因此,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在企业层面上,例如大额存款订单的利率市场化上逐步推进。
从交易的便捷性上讲,自贸区内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甚至是存款保险制度都应该是淡化,这可以使交易成本下降,但还是要适当地有一定调控,保持金融的稳定性。
孙立坚透露,根据他们所得到的消息,自贸区内资本账户的进和出的额度控制比较大,每家金融公司一个额度,用完了就没有了,“这样即使有企业乱搞,总的额度还是可控的”。
孙立坚认为,由于自贸区实行区内账户和区外账户严格分离的制度,目前来说,区内和区外并没有完全打通,所以,未来将有可能出现区内和区外两套人民币汇率的情况。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并未肯定这一说法,连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会否出现两套汇率,要视自贸区内银行体系的业务操作而定。
连平认为,近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出来,接下来可能是同业拆借、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企业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市场化,然后基准利率档次将归并,市场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官方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之一这个说法为时过早,后面还有很多东西要继续做。
如何渗透是关键
渣打银行环球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叶长远此前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自贸区的“渗透”是关键,如果没有渗透,没有区内区外沟通的话,这样的独立自贸区是没有意义的,前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因为渗透没有做好,所以效果并不是太好。
就上海自贸区而言,区内和区外是一种境内和境外的概念,对于境外的管理相对更为严格,但是,就金融服务而言,在区内和区外之间如何渗透十分关键。
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果上海自贸区要和香港的优势进行比较的话,区内和区外必须打通,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分离性,而应该强调一种渗透性。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分离性大于渗透性,所以现在香港的优势还是明显存在的。
连平认为,在自贸区内将会形成一个金融离岸交易市场,这一块将来可能大大超过自贸区的在岸业务,而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之间,也是一种互相渗透的关系,离岸和在岸虽然是分开的,但是离岸可以向在岸渗透,如果没有渗透的话,那么自贸区金融的运行,乃至与整个自贸区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担忧是存在的。
连平表示,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渗透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如何把握其中的风险,这是目前需要更好把握的。未来的金融业务应该是有限渗透的离岸金融模式,就不会成为资本流入接近上海官方人士也认为,是金融就会有风险,但是不开放也不行。上海2020年建成四个中心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所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体系是一定要推进的。关键是如何在推进过程中防范风险。
自贸区运行已逾一月,而被认为是自贸区内改革最大挑战的金融领域改革,由于中央银行的金融改革细则迟迟未下发,仍显得扑朔迷离。
在上海自贸区官方网站上发起的一项“自贸区内最受关注的改革创新举措”的调查中,24.2%的参与者选择了“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一项,位于首位,甚至排在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22%)一项之前。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从上海自贸区已出台的总体方案及管理办法来看,金融领域改革的方向大体上已经确定,目前需要讨论的是,自贸区内金融改革能进行到何种地步,即“度”的问题。
细则将比预期谨慎
“我们现在很难说清楚到底谁才是这一金融改革的受益者,但是如果不进行改革的话,中国整体的经济都会受影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在本轮改革中,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可自由兑换被视为是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最重要的两块领域,因此,中央人民银行关于即将出台的有关金融业务负面清单管理的“细则”尤为值得关注。
孙立坚认为,上海的优势主要在于金融这一块,“但是目前来看,金融这块比我们想象还要谨慎一点,金融促进我们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高标准企业进入自贸区。毕竟是国家战略,我们猜测金融的细则中还是会持有谨慎的态度”。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针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孙立坚认为,自贸区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是一种阶段性的推进,由于自贸区主要是面向企业,因此,利率市场化主要是在企业层面上,例如大额存款订单的利率市场化上逐步推进。
从交易的便捷性上讲,自贸区内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甚至是存款保险制度都应该是淡化,这可以使交易成本下降,但还是要适当地有一定调控,保持金融的稳定性。
孙立坚透露,根据他们所得到的消息,自贸区内资本账户的进和出的额度控制比较大,每家金融公司一个额度,用完了就没有了,“这样即使有企业乱搞,总的额度还是可控的”。
孙立坚认为,由于自贸区实行区内账户和区外账户严格分离的制度,目前来说,区内和区外并没有完全打通,所以,未来将有可能出现区内和区外两套人民币汇率的情况。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并未肯定这一说法,连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会否出现两套汇率,要视自贸区内银行体系的业务操作而定。
连平认为,近期贷款基准利率已经出来,接下来可能是同业拆借、大额可转让存单以及企业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利率市场化,然后基准利率档次将归并,市场化的东西越来越多,官方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之一这个说法为时过早,后面还有很多东西要继续做。
如何渗透是关键
渣打银行环球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叶长远此前在“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自贸区的“渗透”是关键,如果没有渗透,没有区内区外沟通的话,这样的独立自贸区是没有意义的,前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因为渗透没有做好,所以效果并不是太好。
就上海自贸区而言,区内和区外是一种境内和境外的概念,对于境外的管理相对更为严格,但是,就金融服务而言,在区内和区外之间如何渗透十分关键。
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如果上海自贸区要和香港的优势进行比较的话,区内和区外必须打通,这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分离性,而应该强调一种渗透性。遗憾的是,目前来看分离性大于渗透性,所以现在香港的优势还是明显存在的。
连平认为,在自贸区内将会形成一个金融离岸交易市场,这一块将来可能大大超过自贸区的在岸业务,而离岸业务与在岸业务之间,也是一种互相渗透的关系,离岸和在岸虽然是分开的,但是离岸可以向在岸渗透,如果没有渗透的话,那么自贸区金融的运行,乃至与整个自贸区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这样的担忧是存在的。
连平表示,渗透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渗透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如何把握其中的风险,这是目前需要更好把握的。未来的金融业务应该是有限渗透的离岸金融模式,就不会成为资本流入接近上海官方人士也认为,是金融就会有风险,但是不开放也不行。上海2020年建成四个中心的必要条件是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所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体系是一定要推进的。关键是如何在推进过程中防范风险。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4021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金融企业将实施额度控制 自贸区金融改革路渗透是关键自贸区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与深圳前海竞合中相互借鉴
下一篇:金融自由化仍是自贸区最大的难题
·11月13日早盘超级买入大单排行前20名2013.11.13
·11月13日早盘超级卖出大单排行前20名2013.11.13
·11月13日早盘卖盘最强劲的20只股2013.11.13
·11月13日早盘买盘最强劲的20只股2013.11.13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11132013.11.13
·半日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个股111320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