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预测10月通胀升至3.2% 新增贷款缩至5867亿元
2013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发布:10月通胀升至3.2%新增贷款缩至5867亿元
[ 近期数据向好为中央政府将政策重心放在经济改革和加大力度调结构打下了基础,预计新一届领导人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关键领域的改革战略,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不过这种改革将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而非推出激进的,大面积的改革措施 ]
2013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0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10月通胀水平继续上升,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2%,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1%)。
市场关注的10月新增信贷规模预测均值为5867亿元,较央行公布的9月规模(7870亿元)明显回落。
2013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6,略低于上月调研水平(51.1)。
信心指数:预测均值
50.6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6,中位数为51.0,均较10月信心指数51.1有所回落。其中,中国银行给出了最大值52.0,建银国际证券给出了最小值48.0。
10月官方与汇丰PMI双双回升,其中官方PMI为51.4%,比9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且达到18个月以来的新高;民间汇丰PMI终值为50.9,比9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丁爽指出,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活动在10月份延续了三季度的扩张势头,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但是货币信贷条件的收紧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会抑制投资需求,最终影响到生产活动,因此预计经济增速会在今后几个月放缓,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会降到7.4%左右。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工业环比已经放缓,生产资料价格回落,显示经济反弹已至高位,预期将难以再上调,经济增长的确定性仍将下降。
从经济增长的环比增速来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他认为,三季度可能是经济复苏的顶峰,预计今年GDP增长7.6%,实现中央设定的增长目标看来没有问题,然而明年的GDP预计会回落至7.4%,主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信贷放缓以及外部需求,特别是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仍然表现疲弱。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 “弱势震荡”状态,迈向持续复苏的反转仍未到来。他分析称,生产端,环比已开始走平,过剩产能及库存去化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震荡反复;需求端、强势汇率及地方债务问题将制约出口及投资的拉动加力,新增动力尚未出现。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计,伴随着四季度政策力度的减弱,以及去年年底基数效应较高的影响,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或比三季度会略有回落,同比增速为7.6%,全年经济增长7.7%,预计明年经济前高后低,全年增速或将达到7.3%。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8%)
最佳预测:
彭文生:中金公司
潘向东:银河证券
曹远征:中国银行
丁 爽:花旗集团
鲁政委:兴业银行
邱晓华:民生证券
李苗献:交银国际
宋 宇:高盛高华
CPI:预测均值
3.2% 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10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3.2%,均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1%)有所上升。其中,中金公司等8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3.3%,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小值2.9%。
沈建光表示,10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不过非食品价格,特别是房价上涨导致的居住价格的上涨值得警惕,预计10月CPI将进一步走高,或将达到3.3%。
林采宜预计,四季度通胀持续上行,未来两个月维持在3.1%~3.3%。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三季度CPI同比将高于上半年,年内CPI同比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不过涨幅仍然温和,在2.9%左右,全年CPI同比约为2.7%,将远低于政府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
鲁政委则认为,虽然环比涨幅不大,但当前至明年第一季度,CPI同比读数都将持续承压,第二季度才会有所缓解。
调研结果显示,10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4%,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3%)。其中,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1%,建银国际证券给出了最小值-1.7%。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随着短期经济的相对稳定,生产资料价格也基本稳定,10月PPI环比为0.1%,同比在-1.4%左右。
9月CPI同比增速(3.1%)
最佳预测:
彭文生:中金公司
刘红哿:建银国际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彭文生:
刘红哿:
9月PPI同比增速(-1.3%)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林采宜:国泰君安
马 骏:德意志银行
刘利刚:澳新银行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林采宜:
马 骏:
刘利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均值
13.3% 持平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3.3%,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一致。其中,摩根大通和交银国际给出了最大值13.5%,美银美林给出了最小值13.1%。
诸建芳预计,考虑到规范“三公消费”以及中秋错位的负面影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3.2%左右,相对上月消费小幅回落,而未来由于基数走高,零售增速将有所回落。
连平认为,受益于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明显企稳、居民可支配收入底部复苏的推动,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反弹,依据消费者信心指数领先于消费总额增速约两个月的历史经验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小幅反弹13.4%。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3.3%)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工业增加值:预测均值
10.0%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0.0%,均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0.2%)。其中,渣打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0.3%,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9.7%。
沈建光表示,10月六大电厂日均耗煤有所回落,预示着10月工业增加值或从高位有所走低,预计同比增长为10%。
连平预计,考虑到国内工业领域PPI依然存在负增长的压力,工业品价格低迷及产能过剩等因素仍将继续抑制企业增加库存的意愿,工业企业存货投资增速的放缓将影响工业增加值的整体增速,同时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的影响,未来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2%)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潘向东: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均值
20.1%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20.1%,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月水平(20.2%)。其中,德意志银行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20.3%,银河证券和中国银行给出了最小值20.0%。
诸建芳表示,目前整体投资规模维持,制造业投资小幅恢复,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受基数影响,同比增速回落,预计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
连平认为,前期受地方债务审计影响在建项目施工有所放缓,但进入四季度赶工期工程明显增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集中释放特征明显,预计1~10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20.2%左右。
下半年以来,克强指数持续走高,截至9月末,克强指数已经连续反弹了4个月度,反映出国内投资增长动能明显转向扩张。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0.2%)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鲁政委:兴业银行
1~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10月预测:
潘向东:
鲁政委:
外贸:贸易顺差均值跃升至
244.5亿美元 进出口增速同涨
调研结果显示,10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44.5亿美元,中位数为256亿美元,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规模(152亿美元)大幅上涨。其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大值344亿美元,兴业银行给出了最小值175亿美元。
出口方面,10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2%,中位数为3.0%,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0.3%)有所上升。其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大值7.0%,瑞穗证券给出了最小值0。
进口方面,10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8.8%,中位数为8.1%,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7.4%)有所上升。其中,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8.0%,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小值4.5%。
沈建光预计10月中国出口或为零增长,进口增长受影响较小,或将保持10%的增速;展望未来,由于去年年底中国已经出现资本流入的态势,因贸易套利行为导致去年年底出口数据虚高,而较高的基数效应也将导致未来数月中国出口数据不容乐观。
诸建芳表示,欧美PMI指标以及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外需仍在边际改善,未来将大致呈现出口需求恢复性增长、进口弱势复苏的格局,预计10月出口增速为5%,进口增速为13%,贸易顺差为222亿美元。
9月贸易顺差(152亿美元)
最佳预测:240亿美元
李苗献:交银国际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李苗献::290亿美元
9月出口同比增速(-0.3%)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潘向东:
9月进口同比增速(7.4%)
最佳预测:
丁安华:招商证券
朱海斌:摩根大通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丁安华:
朱海斌:
新增贷款:预测均值
5867亿元 大幅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10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5867亿元,中位数为6000亿元,均较央行公布的9月规模(7870亿元)大幅回落。其中,德意志银行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6500亿元,澳新银行和交银国际给出了最小值5000亿元。
鲁政委表示,10月信贷可能新增不多。他指出,从往年投放节奏看,10月信贷往往较9 月明显少增,且10月新增量在全年信贷中的占比亦不高,考虑到虽然已过季末月份,但媒体依然报道各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预计10月信贷可能仅新增6000亿元。
连平预计10月境内新增人民币贷款6000亿元,较上月少增约1900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4.3%;从宏观运行状况来看,年内经济有望保持良好态势,形成较强的信贷需求,但信贷投放节奏将略有放缓,预计第四季度新增贷款在18000亿元左右,对应年末余额同比增速14.1%。
诸建芳认为,根据2013年约9.2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并且参考近年来季节放贷节奏以及近期政策的微调,预期10月新增贷款额在6200亿元左右,整体社会融资总量将为13000亿元。
丁爽指出,央行近期的表态说明,货币和信贷的增速偏快,向中性政策的转变还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月份,货币信贷条件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上述判断已经体现在央行的行动中。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资金的净回笼,逆回购利率水平和银行间利率有所提高。
9月新增贷款(7870亿元)
最佳预测:7000亿元
李苗献:交银国际
汪 涛:瑞银证券
彭文生:中金公司
沈建光:瑞穗证券
刘利刚:澳新银行
马 骏:德意志银行
林采宜:国泰君安
刘红哿:建银国际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李苗献:5000亿元
汪 涛:5500亿元
彭文生:6000亿元
沈建光:5500亿元
刘利刚:5000亿元
马 骏:6500亿元
林采宜:6000亿元
刘红哿:6500亿元
M2:预测均值
14.2% 持平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10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4.2%,与央行公布的9月水平一致。其中,兴业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4.7%,花旗集团等5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14.0%。
鲁政委预计,考虑到资本市场更活跃、强势人民币下外汇占款将继续多增,以及去年同期因理财出表带来的读数少增、基数偏低,10月M2 同比增速可能大幅反弹至14.7%附近。
诸建芳认为,考虑到低基数,10月M2增速可能略有回升,预期同比上升14.3%左右。
展望未来,连平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国内经济企稳较为明确,外生流动性补充将比较充裕,在宏观经济保持适宜增长速度、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通胀水平稳定可控的条件下,央行将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全年M2增速约13.5%~14%的判断。
9月M2同比增速(14.2%)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11月份 保持不变
调研结果显示,给出11月底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预测的13家机构,一致预期月内利率和存准率保持不变。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0%和6.0%,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为20%。
鲁政委认为,央行关于“下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会继续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的表态,显示利率水平年内仍将维持在这一“合意”水平上,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大起大落。
连平预计,年内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同时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和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考虑,年内几无降息可能,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除非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汇率:预测均值
6.11 略有升值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11,中位数为6.10,较上次调研水平(6.13)略有回落。其中,国泰君安预计年内贬值幅度最大,年底汇率看至6.20;建银国际证券预计年内升幅最大,年底看至6.0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447,较前一交易日反弹35个基点。
连平认为,年内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和美联储政策维持量宽政策不变,仍将推动人民币升值,但考虑到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已经较大,快速升值不利于出口和稳增长,升值空间会比较有限。
政策:未来将偏向改革和调结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多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未来经济政策将侧重改革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力度将有所减弱。
丁爽认为,总体而言经济运行处于政府设定的合理区间,政策的重点是改革和转型。林采宜也预期未来政府结构性稳增长政策将有所放缓。
在朱海斌看来,近期数据向好为中央政府将政策重心放在经济改革和加大力度调结构打下了基础,预计新一届领导人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关键领域的改革战略,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不过这种改革将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而非推出激进的、大面积的改革措施。
沈建光表示,从PMI以及其他经济指标来看,伴随着三季度以来的稳增长政策以及企业信心的恢复,中国经济向好的态势已经基本稳定,预计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于结构调整而非稳定增长。
[ 近期数据向好为中央政府将政策重心放在经济改革和加大力度调结构打下了基础,预计新一届领导人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关键领域的改革战略,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不过这种改革将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而非推出激进的,大面积的改革措施 ]
2013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0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10月通胀水平继续上升,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2%,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1%)。
市场关注的10月新增信贷规模预测均值为5867亿元,较央行公布的9月规模(7870亿元)明显回落。
2013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6,略低于上月调研水平(51.1)。
信心指数:预测均值
50.6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11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6,中位数为51.0,均较10月信心指数51.1有所回落。其中,中国银行给出了最大值52.0,建银国际证券给出了最小值48.0。
10月官方与汇丰PMI双双回升,其中官方PMI为51.4%,比9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且达到18个月以来的新高;民间汇丰PMI终值为50.9,比9月上升了0.7个百分点。
花旗集团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丁爽指出,采购经理人指数显示经济活动在10月份延续了三季度的扩张势头,实现全年7.5%的增长目标应该没有悬念,但是货币信贷条件的收紧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会抑制投资需求,最终影响到生产活动,因此预计经济增速会在今后几个月放缓,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会降到7.4%左右。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表示,工业环比已经放缓,生产资料价格回落,显示经济反弹已至高位,预期将难以再上调,经济增长的确定性仍将下降。
从经济增长的环比增速来看,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也得出了相似结论。他认为,三季度可能是经济复苏的顶峰,预计今年GDP增长7.6%,实现中央设定的增长目标看来没有问题,然而明年的GDP预计会回落至7.4%,主要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信贷放缓以及外部需求,特别是来自新兴市场的需求仍然表现疲弱。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经济仍处于“弱反弹、会反复”的 “弱势震荡”状态,迈向持续复苏的反转仍未到来。他分析称,生产端,环比已开始走平,过剩产能及库存去化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企业主营业务利润震荡反复;需求端、强势汇率及地方债务问题将制约出口及投资的拉动加力,新增动力尚未出现。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预计,伴随着四季度政策力度的减弱,以及去年年底基数效应较高的影响,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长或比三季度会略有回落,同比增速为7.6%,全年经济增长7.7%,预计明年经济前高后低,全年增速或将达到7.3%。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7.8%)
最佳预测:
彭文生:中金公司
潘向东:银河证券
曹远征:中国银行
丁 爽:花旗集团
鲁政委:兴业银行
邱晓华:民生证券
李苗献:交银国际
宋 宇:高盛高华
CPI:预测均值
3.2% 有所上升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10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3.2%,均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3.1%)有所上升。其中,中金公司等8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3.3%,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小值2.9%。
沈建光表示,10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不过非食品价格,特别是房价上涨导致的居住价格的上涨值得警惕,预计10月CPI将进一步走高,或将达到3.3%。
林采宜预计,四季度通胀持续上行,未来两个月维持在3.1%~3.3%。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三季度CPI同比将高于上半年,年内CPI同比呈现小幅缓慢攀升的趋势,预计四季度CPI同比仍有可能继续小幅走高,不过涨幅仍然温和,在2.9%左右,全年CPI同比约为2.7%,将远低于政府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
鲁政委则认为,虽然环比涨幅不大,但当前至明年第一季度,CPI同比读数都将持续承压,第二季度才会有所缓解。
调研结果显示,10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4%,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3%)。其中,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1%,建银国际证券给出了最小值-1.7%。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预计,随着短期经济的相对稳定,生产资料价格也基本稳定,10月PPI环比为0.1%,同比在-1.4%左右。
9月CPI同比增速(3.1%)
最佳预测:
彭文生:中金公司
刘红哿:建银国际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彭文生:
刘红哿:
9月PPI同比增速(-1.3%)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林采宜:国泰君安
马 骏:德意志银行
刘利刚:澳新银行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林采宜:
马 骏:
刘利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均值
13.3% 持平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3.3%,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一致。其中,摩根大通和交银国际给出了最大值13.5%,美银美林给出了最小值13.1%。
诸建芳预计,考虑到规范“三公消费”以及中秋错位的负面影响,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在13.2%左右,相对上月消费小幅回落,而未来由于基数走高,零售增速将有所回落。
连平认为,受益于三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明显企稳、居民可支配收入底部复苏的推动,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反弹,依据消费者信心指数领先于消费总额增速约两个月的历史经验看,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小幅反弹13.4%。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3.3%)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工业增加值:预测均值
10.0%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0.0%,均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水平(10.2%)。其中,渣打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0.3%,中金公司和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9.7%。
沈建光表示,10月六大电厂日均耗煤有所回落,预示着10月工业增加值或从高位有所走低,预计同比增长为10%。
连平预计,考虑到国内工业领域PPI依然存在负增长的压力,工业品价格低迷及产能过剩等因素仍将继续抑制企业增加库存的意愿,工业企业存货投资增速的放缓将影响工业增加值的整体增速,同时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高的影响,未来两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小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0.2%)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潘向东:
固定资产投资:预测均值
20.1% 有所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20.1%,略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月水平(20.2%)。其中,德意志银行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20.3%,银河证券和中国银行给出了最小值20.0%。
诸建芳表示,目前整体投资规模维持,制造业投资小幅恢复,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受基数影响,同比增速回落,预计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
连平认为,前期受地方债务审计影响在建项目施工有所放缓,但进入四季度赶工期工程明显增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集中释放特征明显,预计1~10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为20.2%左右。
下半年以来,克强指数持续走高,截至9月末,克强指数已经连续反弹了4个月度,反映出国内投资增长动能明显转向扩张。
1~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20.2%)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鲁政委:兴业银行
1~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10月预测:
潘向东:
鲁政委:
外贸:贸易顺差均值跃升至
244.5亿美元 进出口增速同涨
调研结果显示,10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44.5亿美元,中位数为256亿美元,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规模(152亿美元)大幅上涨。其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大值344亿美元,兴业银行给出了最小值175亿美元。
出口方面,10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3.2%,中位数为3.0%,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0.3%)有所上升。其中,德意志银行给出了最大值7.0%,瑞穗证券给出了最小值0。
进口方面,10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8.8%,中位数为8.1%,均较海关总署公布的9月水平(7.4%)有所上升。其中,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8.0%,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小值4.5%。
沈建光预计10月中国出口或为零增长,进口增长受影响较小,或将保持10%的增速;展望未来,由于去年年底中国已经出现资本流入的态势,因贸易套利行为导致去年年底出口数据虚高,而较高的基数效应也将导致未来数月中国出口数据不容乐观。
诸建芳表示,欧美PMI指标以及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处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外需仍在边际改善,未来将大致呈现出口需求恢复性增长、进口弱势复苏的格局,预计10月出口增速为5%,进口增速为13%,贸易顺差为222亿美元。
9月贸易顺差(152亿美元)
最佳预测:240亿美元
李苗献:交银国际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李苗献::290亿美元
9月出口同比增速(-0.3%)
最佳预测:
潘向东:银河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潘向东:
9月进口同比增速(7.4%)
最佳预测:
丁安华:招商证券
朱海斌:摩根大通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丁安华:
朱海斌:
新增贷款:预测均值
5867亿元 大幅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10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5867亿元,中位数为6000亿元,均较央行公布的9月规模(7870亿元)大幅回落。其中,德意志银行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6500亿元,澳新银行和交银国际给出了最小值5000亿元。
鲁政委表示,10月信贷可能新增不多。他指出,从往年投放节奏看,10月信贷往往较9 月明显少增,且10月新增量在全年信贷中的占比亦不高,考虑到虽然已过季末月份,但媒体依然报道各银行信贷额度紧张,预计10月信贷可能仅新增6000亿元。
连平预计10月境内新增人民币贷款6000亿元,较上月少增约1900亿元,余额同比增速14.3%;从宏观运行状况来看,年内经济有望保持良好态势,形成较强的信贷需求,但信贷投放节奏将略有放缓,预计第四季度新增贷款在18000亿元左右,对应年末余额同比增速14.1%。
诸建芳认为,根据2013年约9.2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并且参考近年来季节放贷节奏以及近期政策的微调,预期10月新增贷款额在6200亿元左右,整体社会融资总量将为13000亿元。
丁爽指出,央行近期的表态说明,货币和信贷的增速偏快,向中性政策的转变还没有完成,在今后的月份,货币信贷条件可能会进一步收紧。
上述判断已经体现在央行的行动中。10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资金的净回笼,逆回购利率水平和银行间利率有所提高。
9月新增贷款(7870亿元)
最佳预测:7000亿元
李苗献:交银国际
汪 涛:瑞银证券
彭文生:中金公司
沈建光:瑞穗证券
刘利刚:澳新银行
马 骏:德意志银行
林采宜:国泰君安
刘红哿:建银国际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李苗献:5000亿元
汪 涛:5500亿元
彭文生:6000亿元
沈建光:5500亿元
刘利刚:5000亿元
马 骏:6500亿元
林采宜:6000亿元
刘红哿:6500亿元
M2:预测均值
14.2% 持平上月
调研结果显示,10月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14.2%,与央行公布的9月水平一致。其中,兴业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4.7%,花旗集团等5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14.0%。
鲁政委预计,考虑到资本市场更活跃、强势人民币下外汇占款将继续多增,以及去年同期因理财出表带来的读数少增、基数偏低,10月M2 同比增速可能大幅反弹至14.7%附近。
诸建芳认为,考虑到低基数,10月M2增速可能略有回升,预期同比上升14.3%左右。
展望未来,连平预计,2013年第四季度,国内经济企稳较为明确,外生流动性补充将比较充裕,在宏观经济保持适宜增长速度、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通胀水平稳定可控的条件下,央行将在宏观审慎框架下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全年M2增速约13.5%~14%的判断。
9月M2同比增速(14.2%)
最佳预测:
汪 涛:瑞银证券
9月最佳预测经济学家10月预测:
汪 涛: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
11月份 保持不变
调研结果显示,给出11月底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预测的13家机构,一致预期月内利率和存准率保持不变。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3.0%和6.0%,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为20%。
鲁政委认为,央行关于“下阶段银行体系流动性仍会继续处于合理适度的水平”的表态,显示利率水平年内仍将维持在这一“合意”水平上,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大起大落。
连平预计,年内经济继续温和复苏,同时出于对物价重新上行、防止房价大幅反弹和防止地方融资平台风险进一步加大的考虑,年内几无降息可能,预计货币政策仍以维稳为主,除非经济状况显著恶化,基准利率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汇率:预测均值
6.11 略有升值
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预测均值为6.11,中位数为6.10,较上次调研水平(6.13)略有回落。其中,国泰君安预计年内贬值幅度最大,年底汇率看至6.20;建银国际证券预计年内升幅最大,年底看至6.0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447,较前一交易日反弹35个基点。
连平认为,年内中国经济企稳向好和美联储政策维持量宽政策不变,仍将推动人民币升值,但考虑到年初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幅已经较大,快速升值不利于出口和稳增长,升值空间会比较有限。
政策:未来将偏向改革和调结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多家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未来经济政策将侧重改革和调结构,稳增长的力度将有所减弱。
丁爽认为,总体而言经济运行处于政府设定的合理区间,政策的重点是改革和转型。林采宜也预期未来政府结构性稳增长政策将有所放缓。
在朱海斌看来,近期数据向好为中央政府将政策重心放在经济改革和加大力度调结构打下了基础,预计新一届领导人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制定关键领域的改革战略,勾勒出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不过这种改革将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而非推出激进的、大面积的改革措施。
沈建光表示,从PMI以及其他经济指标来看,伴随着三季度以来的稳增长政策以及企业信心的恢复,中国经济向好的态势已经基本稳定,预计未来政策将更加注重于结构调整而非稳定增长。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906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经济学家预测10月通胀升至3.2% 新增贷款缩至5867亿元通货膨胀新增贷款
上一篇:经济改革必须引入法治变量
下一篇:同业存单箭在弦上 存款利率市场化迈出一大步
·央行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2013.11.05
·强势人民币的国际效应将逐步放大2013.11.05
·高层三中全会前密集调研 释放改革公平正义信号2013.11.05
·中国高层首次透露三中全会议题2013.11.05
·统计局撰文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年增长71倍2013.11.06
·李克强言论四大关键词改革和分权 新经济和开放201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