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国城镇化应重点发展中间规模城市

发布时间:2013-10-28 16:54: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陈婧

  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由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和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繁重等特殊国情,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始终面临着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压力。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勇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中国的高度城市化,首先需要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明确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议今后我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应当主要以100万—200万人的中间规模城市为发展和建设重点,对该范围以上和以下的城市则采取一定的限制发展的措施。

  形成“2000座城市+20000个建制镇+40万个建制村”的居民点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球化背景下,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需要怎样的顶层设计?

  刘勇:世界上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城镇体系,城镇数目众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结构合理,基本呈现出1:10:100:1000的金字塔结构,空间分布均衡,能有效地辐射整个国土面积,形成了以人类城镇聚落为中心的完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事实上,城镇化建设是百年大计,未来中国的高度城市化,首先就需要这样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明确城镇化和城镇建设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城镇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657座城市+20000个建制镇+60万个建制村”的居民点框架体系,其中城镇体系为“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627个地县城市”。

  此外,城镇布局日趋合理。人口向“四沿(沿海、沿江、沿边、沿线)”集中、城镇呈“东密、中散、西稀”空间格局,符合“大分散、小集中”要求。中心城区(建成区+预留扩展区)、都市圈(中心城区+近郊区(市)和远郊县)、城镇群(若干都市圈)三层微观结构初显。

  城镇化本身是集约化过程,但考虑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后发大国的国情,城镇化要走“四个更加”之路:更加集约,更加快速,更加有质量,更加可持续。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未来我国具体应该形成怎样的城镇体系与空间布局?

  刘勇:目前,我国城镇体系的空间框架基本拉开,初步形成了“657+20000(城市和建制镇)”的布局框架,大体上是符合“大分散、小集中”的城镇布局原则。但完善的城镇体系尚未形成,也就是说,城镇以及整体城镇的集合还没有完全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表现在城市数量太少、城市人口比重还比较低、农业的比重还不低以及城市功能尚没有覆盖全国国土等方面。

  我认为,未来我国高度城市化水平条件下完善的城镇体系将呈现如下总体格局: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70%以上,城镇人口达10.5亿人以上 (按最新的中国人口高峰15亿人计算),形成 “2000座城市+20000个建制镇+40万个建制村”的居民点体系,其中,城镇体系层次结构如下:

  第一层次:设立8—10个直辖市,作为国家级城市。将这些城市建设成中心城区1000万人左右的特大城市,可容纳人口0.8亿—1亿;

  第二层次:以未来50—60多座省会城市和300多个地级市为基础,将这些城市建设成中心城区100万人左右的城市,可容纳人口3亿—3.5亿;

  第三层次:以未来2000多个县级市和县城为基础,将这些城市建设成中心城区20万人左右的城市,可容纳4亿人口;

  第四层次:剩下的建制镇镇区人口要达到1万左右,可以容纳人口1.8亿—2亿左右。

  在空间布局上应当遵循“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首先,人口形成“三集中”:一是向“四沿”集中,形成“三纵二横”的格局;二是向大城市圈和城镇群集中;三是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中。建议县域人口布局模式为县城人口50%,建制镇人口30%,乡村人口20%。

  其次,城乡建设做到“三化”:大城市郊区化,疏散中心城区人口,强化都市圈建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规模化,形成人口和产业集中区;乡村集约化,村落合并,形成农业后勤和农副产品初加工基地。

  此外,城镇内部形成“四圈层分布”:中心城区核心区高层高密度、中心城区边缘地区高层低密度、近郊区低层高密度、远郊区低层低密度。

  重点发展100万—200万人口的中间规模城市

  中国经济时报:要达到这样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未来一段时期内推进城镇化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刘勇:“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将在前两个五年规划纲要形成的城镇化战略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将新的100万—200万人口城市作为落实城镇群建设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点。“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战略将可能描述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将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以新的100万—200万人口城市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速中国特色城镇化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体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位于中间层次的城市数目和人口都比较少,中间层次的城市功能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城镇体系正常功能的发挥。未来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这类城市,同时也可以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找到一个具体的抓手和突破口。

  根据众多的关于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效益关系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城市人口规模过大和过小都可能存在明显弊端,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建议今后我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应当主要以100万—200万人的中间规模城市为发展和建设重点,对该范围以上和以下的城市则采取一定的限制发展的措施。其中,限制规模以上的城市发展目的在于防止所谓“大城市病”;限制规模以下城镇的发展目的在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696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