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猫阿狗怎么开银行颇费思量
近日,有消息称,苏宁银行名称获工商注册,网络域名抢注也已完成。对此,作为上市公司的苏宁云商语焉不祥地对外称,“现在国家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设立民营银行,苏宁云商确实有意筹备建立一家民营银行,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阶段。”相关部门对此也未予以确认。
中国股市历来喜欢炒概念,受此消息影响,苏宁云商股价在过去一个多月中实现了翻番。股价寂静如水的红豆,只是回答媒体“向相关部门咨询了申办民营银行的相关政策要领”,股价也连续涨停。微博上有人说,腾讯开银行、美的开银行、新希望开银行、吉祥航空开银行、苏宁开银行、奥康开银行、报喜鸟开银行、红豆开银行、中关村管委会开银行、正泰电器开银行、雨润开银行,中德金属生态城、三胞集团、华峰集团、阿里巴巴都在开银行,神奇的银行啊,让72行最后都殊途同归,并吐槽为“阿猫阿狗开银行”。
有钱不一定就能开
继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后,银监会和央行今年7月5日又下发了“金融国十条”,明确表示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央行行长周小川更在9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中发表署名文章称,要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引导其立足小微金融的市场定位。
但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明确表示,这只是一个长线的政策信号,做家电生意的苏宁,获取一张银行牌照并不像获取一张家电卖场的牌照那么简单,因为开银行不是光有钱就行。哪怕是一家再小的地级市的农商行或者城商行,其最后批准都需要总理签字。从微观层面看,发起设立一家新银行,如果没有人才、管理、文化和风控的基础储备,新兴业务如何培育、资产结构如何匹配、风控文化和风险定价如何调适。如果没有清晰准确的市场定位,民营银行并不必然成为“现金奶牛”,一不小心甚至还会落入“转型陷阱”,把主业都搭上。
与一位长期从事银行业风险监管的负责同志交流,他反问说,以苏宁的能量,即使办出了一家银行又能怎么样?外资法人银行进入中国2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这十年,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银行,现在中国市场的总份额只有1%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际国内没有任何银行业务基础的苏宁能逆天?按现行监管体系,小型民营银行五年之内不会形成自己的规模和网络体系。按现在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主发起人与民营银行间的关联交易如何厘清、利益输送如何管控,这都给管理层出了难题。
银行不是包赚不赔
银行是一部风险机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欧美许多百年大银行一夜间倒闭,中国的国有银行虽然长期以来以国家信用为背书,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净利息差将进入一个剧烈波动阶段,高层近来一再吹风,要建立银行业的退出机制。银行业不再是包赚不赔的,如果利差收窄,经营不善,甚至会把主业都搭进去,当年中国台湾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办起一批新银行,在经济波动中大量倒闭,这给急于想进入银行业的投资者们泼了一盆冷水。
银行是经营风险和信用的特殊企业,其定价能力和平衡审慎的风控文化是安身立命之本。但是,中国式的中小银行普遍有贪大的冲动。此轮经济下行以来,银行业的风险事件不断,齐鲁银行在10亿元票据诈骗案上栽了个大跟头,多名厅局干部涉案被抓。最近,类似风险差点重演,厦门国际银行因同业资管任务指标重,荒不择路地抢份额,在与上海证券的一单通道业务中,疏于尽职调查,多道防火墙失效,在一场手法十分拙劣的骗局中,险些被骗去10个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推进,收入结构所决定的利润来源不同,不同规模的银行机构融资成本不一。大银行在综合服务能力和非利息收入创造上,比中小银行更有优势。而中型银行服务能力和对象的限制,其主要面对高风险的小型企业进行融资,无疑对其风控体系有更高的要求。正如一些西方成熟市场的经验,美国中等规模的银行(资产规模2.5亿美元至100亿美元)的生存时间最短、倒闭的比例也最高,而最小和最大的社区银行却反而都更为稳定。
不良资产隐藏风险
2010年以来,高利差保护和信贷膨胀造就了中国银行业天文数字般的年度利润,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这并不意味着后来者能分得蛋糕最上层的奶油。而尽管利润高得惊人,但中国银行业的股价一直承压,核心在于其如影随形的不良资产。因为对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忧虑,各大国际投行都在减持中国银行业的股票。著名投资家罗杰斯说,我从来不买中国的银行股,因为我看不懂它们的报表,看不清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花旗、汇丰的利润远不如中国五大行的任何一家,但人家股价动辄以百元计,这就是市值排名居全球前五名(工行一度全球市值最大)、最赚钱的中国银行业盲目贪大而疏于风险管理的宿命。
翻开银行业在每一轮周期性癫狂中所付的高昂学费,政府隐性担保助长银行业“亲政府的贷款冲动”,助长道德风险。闯再大的祸,有政府隐性担保注资,有不良资产剥离,而这都是通过增加赤字来完成的。弥补赤字自然要通过税收或增发货币,最终由纳税人和储户埋单。只不过全程设计得十分精巧,是一场无痛手术而已,每一次为贪婪的银行体系终极损失埋单的是纳税人和储户。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为5395亿元,较第一季度末增长130亿元,已连续7个季度反弹,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17个季度新高。其中,次级类贷款2335亿元,可疑类贷款2413亿元,损失类贷款648亿元。业内人士深知,公开数据还是保守的,仅钢贸、光伏、造船业的风险资产都分别在千亿级规模,还没有完全释放。等到明年初银行业的年报出来,这一数字可能会再乘以2。
民营银行前途难料
每一波不良资产的暴露都有其共同规律,你看我,我看你,千方百计地“捂盖子”,不到最后不会集中释放。在等什么?等政策,等法不责众的宽松环境,因为时间能消化一切,时间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10年前的那一轮不良资产剥离,一开始政策不明朗,大银行都把不良率压在个位数,一听说政府要注资了。哗,一夜间翻了几倍,不良率高的甚至超过了30%——一个在技术上可以完全破产的银行体系,通过财政注资剥离1.3万亿的不良资产,政府隐性担保和救助,“新世纪”的恐龙不仅复活了,而且活得无比滋润。
次贷危机中,一位美国学者在《纽约时报》上撰文说:“规模足够大,手法最老的银行早就炼就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金刚不坏之身。虽然真相显而易见,但作为纳税人,我们毫无办法,因为在游说团体的一致行动面前,我们不能控制结果,对管理层贪婪的天文数字般的年薪完全束手无策。监管存在的惟一意义在于监管者、律师和衍生品交易员赚取更多的钱。”
从华尔街到金融街,常常“因为贪婪而忘记了基本的戒律”,如果经营者只以市场份额和当期利润为目标,只以年终奖为追求,而无视对国家和存款公众的信托责任。如果重走老路,必然重蹈覆辙。银行业的风险源于人性的贪婪和内控制度的失效,在过度考核、过度激励、过度膨胀的冲动下,各类银行不断惊曝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大案要案。仅江苏无锡一地,建行、交行竟分别以百亿规模的信贷资金以身伺虎,损失惨重,“一夜回到解放前”,把在当地办行20年的全部利润赔光都不够,这都是野蛮发展酿就的苦果。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说,动辄10亿、100亿的风险出现,对它们来说几乎是一枪毙命,一剑封喉——如果严格按技术标准处置,它们在技术上已经处于破产的边缘。
从近年屡屡发生的大案看,内控混乱、监管缺失、惩戒力度不足,纵容了金融从业者通过做假账、“空转”来粉饰业绩,掩盖不良贷款,这甚至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如果纵容这种玩法,类似次贷危机的“炉心熔毁”式国家灾难将不请自来。
就此意义而言,一些民营银行即使获批,等待它的也是福祸相倚前途难料的事,有必要这么炒作吗?
原标题:"阿猫阿狗开银行"颇费思量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30680.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央行明确近期利率市场化三项任务 未来银行自主性会更强
下一篇:央视评选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意大利9月Istat商业信心指数为96.6 预期93.42013.09.27
·英国正采取行动 将就银行家奖金上限规定起诉欧盟2013.09.27
·谷歌搜索“朴槿惠”通过不正当选举当选总统2013.09.27
·韩国2014年预算案推缓基本退休金等公约引争议2013.09.27
·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3个月上升 8月同比上升0.8%2013.09.27
·阿巴斯敦促世界强国阻止以色列新建犹太人定居点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