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市长联席制能否打破中原经济区藩篱

发布时间:2013-9-13 10:2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在9月10日召开的市长联席会议上,市长们谈论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所在的城市融合到中原经济区中,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发展。

  本报记者 吴建有

  9月10日,中原经济区涉及的5省30市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了中原经济区首届市长联席会议,各省省辖市市长签署了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全力打造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中西部城市群。这也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经济区迎来了大融合时代,一个跨省的超大城市群即将出现。

  但是,由于经济区内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内各方虽有合作意识,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专家认为,此次市长联席会议由国家出面召集,说明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若会议形成长效机制并有效落实会议相关精神,这个中国最大经济区域内的各种藩篱将被逐步打破,真正走向融合。

  国家支持真金白银

  “实际上,中原经济区之所以能吸引5省30市的市长来郑州参加市长联席会议,除了是国家发改委召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中原经济区批复建设之后,国家有关部委给中原经济区带来的优惠政策。”河南省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11年至今,国家部委、中央单位达成46项战略协议,鼎力支持中原经济区。“一项项战略合作协议正在从纸面上走下来,变成一处处工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他表示,国家部委、中央单位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无论政策还是资金,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银”。

  河南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表示,去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在2012—2016年每年给予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专项财力补助10亿元。国家在测算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奖补资金时,充分考虑了对人口大省、产粮大省和财政困难地区有利的因素,2012年仅此两项就对河南省补助500多亿元,比2011年增加150.4亿元。同时,郑州机场二期等一批事关河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或进入国家规划。截至2013年上半年,河南省共有67个重大项目获国家审批、核准,国家发改委已下达河南省建设资金超过150亿元。

  “这些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看来,更重要的是,“在人地挂钩、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城镇建设资金筹措、对外开放模式创新、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等创新性措施方面给予支持,允许先行先试,力求通过改革加速中原崛起,并对河南重大基础设施特别是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给予支持。这也是目前河南乃至中原经济区内最需要的。”

  联合效果不明显

  在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耿明斋教授看来,虽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全国各地区逐渐认识到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一体化市场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原地区先后建立了不同层面、涵盖不同区域的合作机制。“但是由于经济区内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内各方虽有合作意识,但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因此,效果不明显。”

  1985年成立的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协调会,包括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东省聊城市、菏泽市、临清市;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鹤壁市、济源市13市。

  1986年成立的淮海经济区,由鲁南的泰安、莱芜、济宁、菏泽、临沂、日照、枣庄,苏北的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豫东的开封、商丘、周口,皖北的淮北、蚌埠、亳州、阜阳、宿州20个地级城市及所辖范围组成。

  1988年成立的黄河经济协作区,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等9省区11方组成。

  2008年3月开始启动的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地处我国中部、西部接合部与陇海经济带。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说,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发展战略中,中原经济区是全国范围最大的经济区,地域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多,除了河南省,周边省份相关区域的面积和人口就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总人口占全国的八分之一。

  “目前,中原经济区内仍旧是一种以行政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行政上的划分往往使各方仅仅关注自身利益,市场分割明显,利益协调比较困难。由于先决条件的差异,基于资源相对优势的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导致各方所获得的利益大小并不一样,而各方往往从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故区域内各方往往成为利益博弈的对方,即使合作利益最大,但却不是博弈各方的最优选择。”他总结说,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受到中原经济区所涉及到的省市乃至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这才有了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的召开。

  从大联合到大融合

  在9月10日召开的市长联席会议上,市长们谈论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己所在的城市融合到中原经济区中,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更好地发展。“大家都表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也就是说,想从过去的联合到现在的深度融合。”郑泰森表示:“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完全不同,因为联合可能限于表层,而融合则是从内心深处,全方位、多角度的。”

  本报记者注意到,5省30个省辖市共同签约,提出将发挥中原经济区各市的比较优势,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探索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共同探索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城市群建设模式等。

  这30个省辖市签署协议将在九大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共同编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争取将中原城市群纳入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城市群;共同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共同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分工合作、加强农业合作、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区域生态共建环境同治、加强市场开放合作、深化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领域合作。

  安徽省淮北市市长黄晓武发言说,纳入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建设“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为淮北转型发展、跨越崛起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和政策机遇。淮北抓住机遇、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皖北豫东城市密集区目标,强化规划对接,强化产业对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强化旅游文化合作对接,强化科技与人才合作对接,强化生态环保合作对接,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

  “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替代单个城市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耿明斋教授表示,通过区域分工合作,使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产业梯度转移都需要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作为基础。“要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牢固树立‘优势互补、区域成员共赢’的合作理念;把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主线。”

  “如果合作能够真正得以深入,中原经济区发挥的作用将是无可比拟的。”郑泰森表示,因为中原经济区是国内面积最大的经济区,虽然现在还存在区域内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但应该看到,中原经济区人口密集、城镇密度大、城镇间交通便利,具有城市群联系紧密、连接高效、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而且具有国家政策支持、发展愿望迫切的后天优势。“假以时日,这个跨省的中西部城市群的出现,将形成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南北呼应、引领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768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