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新房贷人 银行资金成本上升 险资现金流充裕

发布时间:2013-8-31 12:52: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浏览: 【字体:

    资金成本上升的趋势正在变得愈加显性。8月29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3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其中宁波的民企占据21席。宁波市工商联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资金成本的上升正在不断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6月份突发的银行间市场利率突然飙涨的情形让人记忆犹新,但整个融资市场资金成本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星展银行董事总经理张建生认为,银行间竞争存款渐趋剧烈,令资金成本上升。
    事实上,资金成本的上升正在改变着整个金融生态圈。“短钱长用”的商业银行囿于资金成本的约束,越来越追求高利率的贷款,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行长直言,现在拉存款越来越困难,低利率的贷款基本不放了。
    而“长钱短用”的保险机构似乎正在遇到一个好机遇,现金流充裕的保险资金正间接充当“放贷人”。“只要是国家允许的行业,保险资金都可以去投资。支持险资投资于新兴战略行业,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一位保监会领导说。
    8月28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支持保险公司以股权、基金、债权、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为重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型安居工程等民生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一位银监会接近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现在银行减少的长期贷款正转向保险,虽然形式不是贷款形式,但这是金融结构调整与转换的必然过程。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近期举行的“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创新”内部研讨会认为,“在我国能够大量提供长期股权资本的机构,主要是保险和社保。”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日撰文指出,保险资金应大力发展股权投资。
银行变脸
    “银行的玩法变了,‘钱荒’之后,会有意识地多留一些头寸,但以前不是这样——那时总认为低收益资产占比太大影响利润,现在可能会多留些钱,以提高备付率。”一位国有银行内部人士说。
    业务层面也是如此。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业务客户经理,赵先生用“腹背受敌”来形容现状。   “揽客(有存款资源四处寻找需要存款赚钱机会的人)给的价格每天都在变化。像我这样没有太多固定存款资源的人,如果不能寻找到可以接受更高价格的贷款客户,我很可能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他告诉经济观察报。
    一位在银行业浸淫多年的从业者说,在监管机构大幅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未来,“存款”的概念将逐步在市场中消失转而由“流动性”所取代。不管是客户经理个人还是商业银行主体,找差价将成为经营的主线。“未来的银行客户经理,一种是在想法子业务如何挣钱,一种是想法子如何让业务的成本更低。”他解释道。
    当原有固化的定期存款不断逃离银行,银行开始改变其原有的经营策略。由于贷款期限长达20至30年,个人房屋贷款成为首当其冲被调整的对象。据记者了解,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将最低折扣利率水平从七五折调整到八八折。而有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完全退出了个人房屋按揭市场。
    “性价比”成为银行调整这项业务的主要原因。“首先,为防止贷款客户虚假交易,银行需要派人全程跟踪房屋买卖交易。房屋成交量下降从而导致规模产生效益开始下降,在人工成本衡定下,此业务综合收益开始下降;再者,伴随资金成本的上升,支行为完成综合收益考核任务,那么就会向性价比高的业务倾斜。因此,提高借款人的成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从事贷款业务的人士解释道。
    对此,上述那位赵姓银行客户经理告诉本报,由于资金成本的上升,他只有去寻找高收益的贷款项目,例如房地产融资项目。“贷款风险当然也同步上升。”
    这又无形中抬高了企业贷款的成本。在李某看来,目前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它想获得贷款都必须存入相当于贷款数额一半的存款作为条件。由此贷款利率为9%左右的三年期贷款其只要拿出相当一部分回存存款利率只有4%左右的存款,这样下来企业综合的贷款利率更加高企。
    澳新银行全球市场研究部主管Richard Yetsenga认为,资金的成本已经上涨,这是个大问题。他甚至断言亚洲所有地区都受到资金成本上涨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金融抑制逐渐得以释放:金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投资产品与投资形式日渐丰富;在一线城市,存款不再是投资者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名目种类的理财产品或投资工具,这也是导致银行存款流失的原因之一。
    据央行的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统计数据显示,7月的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均在下降,环比分别减少了2283.92亿、186.7亿。
    在这些金融机构里,基金公司的感受也比较明显。以前很多基金公司发新基金的时候,总是会引入“帮忙资金”来推高初期发行规模,但是随着资金成本的上涨,基金公司也开始望而却步。Wind数据显示,8月以来新成立的27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已跌破10亿大关。
    据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人士介绍,目前铁路总公司向他们推介一个总额在千亿元左右的铁路项目。这样的项目在过去都是各家银行争抢的肥肉,但是现在,出于部分流动性失衡的风险,对这样原来各行争抢的国家信誉级别的贷款,他们现在也要好好掂量。
    “在利率市场化初期,传统公司业务较强的银行受到的冲击更为巨大。而目前银行竞相上调存款利率只是银行间大战之前的预演。”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说,“随后,在银行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的预期下,各家银行的竞争会十分惨烈。”他告诉记者。
    事实上,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金中夏看来,2012年下半年,利率市场化开始加快,特别是6月份和7月份,中国经过两次不对称的降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在缩小,贷款利率从6%下浮30%,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10%,存贷利差被压缩到不到1%,因此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已经不再对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形成任何政策上的保护。
    “这种情况会极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另外,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也会促使金融业结构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金中夏表示。
金融业态生变 险资担当?
    “中国财富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保险投资也在变。”上述接近银监会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而金融结构的调整,保险营销的增加,令保险需求上升。这样,财富将会比较均衡地分布在存款、投资、保险领域。
    那么,“银行减少的这部分长期贷款将转向保险,这也是金融结构、调整与转换的过程。”上述银监会接近人士说。
    一位债市交易员对经济观察报说,现行监管政策在规范银行行为的同时,也令短钱长用的银行之“手脚”受到束缚。一些融资需求就会找长钱短用的保险,如此,便给保险提供了间接介入融资领域的契机。
    “这是好事啊,信贷风险不能都集中在银行体系。融资渠道多元化是种趋势,包括可以有不同层次的金融产品供大家选择。”一位工商银行内部人士称。
    现在,我国经济可能出现拐点,股本价值会逐渐凸显。如国家逐步控制地方债务规模,企业去杠杆化进程继续发展,则社会对股权资本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今后一段时期,保险资金股权投资可能面临较好机遇。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撰文指出,2010年以来,随着各项股权投资政策陆续发布,保险机构的股权投资业务进入了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阶段。截至今年7月末,保险业实际投资股权余额为3016.75亿元,占资金运用余额的4.18%,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有别于传统投资渠道,保险资金正在以另类投资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服务。在一些中长期投资项目中,近来不见银行的身影,却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险资面孔。
    8月22日,青岛市政府、华夏人寿、北大第一医院、绿城集团签定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四方计划在青岛市崂山湾规划建设大型国际化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园,并在园区内建设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
    这其中,华夏人寿将携手绿城集团,预计投资上百亿元,用五六年时间,在青岛市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开发建设占地四五千亩的大型国际化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园,同时在园区内建设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青岛院区(拟命名)。
    “华夏人寿与绿城集团的合作,将实现保险公司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优势互补。”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说。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也指出,另类投资正在成为中国人寿资产的重点拓展领域。上半年中国人寿投资国寿苏州城市发展产业基金,合同金额人民币50亿元;投资首个基础设施股权计划“中石油西一二线西部管道项目股权投资计划”,认缴金额人民币48亿元;推进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已投资金额累计人民币455亿元。
    中国太保2013年上半年发起设立11个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合计金额174 亿元。
    不过,相对银行,总资产8万亿的保险资金之体量还很小,即使触及投资占比10%的上限,最多只能拿出8000亿的资金参与另类投资。
    “虽非主流,但保险资金可以成为融资渠道的一种补充,之所以格外强调,个人认为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需要保险资金的参与。” 香港证券专业学会委员会成员温天纳说。
    不管怎样,“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也会因为利率市场化而发生变化。贷款会更多地投入一些效益比较好的企业和部门,投资规模会相对下降,但是投资效益会比以前有所改善。”金中夏认为,“因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从过去的投资规模驱动向投资效益驱动转变。”
    而利率市场化预期之下,商业银行传统信贷活动被多渠道的融资模式不断替代却是事实。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说,某种程度上,目前金融业态也是彻底利率市场化之前的一种预演。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536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