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山西盂县搭乘高铁快车的城镇化梦想

发布时间:2013-8-27 10:25: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浏览: 【字体:
  本报记者 曹英 张琴琴
  阳泉盂县是山西省的 “煤炭大县”和“国土面积大县”:煤炭储量37亿吨,年产量1200万吨;国土面积占阳泉市的51%,是山西第八“面积大县”。2009年,国内建成最早的石太高铁在盂县设阳泉北站,此后,盂县多了一张“新名片”:山西唯一拥有高铁客运站的县。
  纵观世界高铁家族史,被高铁催生出的一个个工业走廊和城市群、城市带为国内的高铁沿线城市带来了无限遐想,盂县也不例外。阳泉北站落户盂县方案定调那一刻,这座古老的县城就沸腾了。
  眼下,盂县的高铁红利仍在持续发酵,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是其中最直观的表现。
  “高铁梦”下的城市扩容
  作为内陆地区的一个资源型城市,盂县城镇化水平一度较为滞后,直到2007年,盂县城镇化率仅为25.12%,城建欠账多,县城辐射带动能力差,这与其经济强县的地位形成了鲜明反差。
  2007年起,盂县开始启动大规模城市建设和改造行动,而阳泉北站的正式落户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从拉大道路框架到城市管网、供热等基础设施,再到一大批城市广场、公园的建成竣工,历经数年建设,一座建成区达6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的“高铁新城”呼之欲出。“2007年以前,我们的城区面积仅有4.5平方公里。目前,‘四纵、三横、两环’的路网框架已经搭建起来,南娄镇、牛村镇等周边五镇都将纳入‘大县城’中,成为新规划的城市功能区。”盂县规划局局长侯进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语境中,城市的无限扩容备受诟病。观察盂县城市规模的迅速提升,需要放在其“高铁经济”的愿景下考量。“石太高铁穿城而过,太阳、阳五、阳泉西外环三条高速公路贯穿建设,盂县正融入晋冀省会城市 ‘半小时经济圈’,成为晋东地区新兴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而我们的城镇化率还仅为35.13%,差距明显。”盂县县委书记张玉斌这样分析。
  实际上,自从石太客运专线开通后,阳泉市原有的客运列车已全部移至位于盂县的阳泉北站,建设北站新区,把盂县开发为阳泉辅城也已成为阳泉市全域城镇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盂县常务副县长韩加政还告诉本报记者,对山西全省来说,盂县的城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山西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体系中,阳泉在连接京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具有战略地位,这也需要盂县发挥更大作用。
  从民生层面来看,受益于城镇化的盂县农民越来越多。“不耕田不种地,放下锄头做生意;不生火不和泥,吃饭用的是天然气。”72岁的水泉村村民赵世绩说起自己的“城市生活”,头头是道。水泉村村支书赵志明介绍说,是县城金龙大街的建设让这座有几百年建村史的沟底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抓住机遇搞了旧村改造,建起了一批商铺作为村集体资产,村民福利也有了保障。
  在盂县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建设的同步推进是一大亮点。“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是新型城镇化已经确定的路径选择,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尤为重要。“2006年,盂县二级以上天气在全省119个县区排名倒数第三,我们通过几年努力,去年的二级天气已达到了357天。”韩加政说。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盂县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力度,推进绿化生态建设工程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近年来,盂县正在打造东、中、西部三个林业生态循环圈造林工程,森林覆盖率已达28.56%。
  产业转型 激活城镇化动力
  对于当地不断加速的城镇化,盂县决策层头脑清醒。
  “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城镇化不可持续,必须有产业的支撑。盂县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建起了不少高楼,但也存在违规乱建的问题,亟待规范管理,如何消化房地产存量也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盂县县委书记张玉斌说。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进城’,而是要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有效途径,真正解决农民的身份问题、生活问题和保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可持续的,能够承载农民转型的产业,对盂县来说,这一点尤为迫切,因为我们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甚于全省。”盂县县长杜平华说。
  “近年来,我们的城镇化框架逐步拉大,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最大的支撑还是煤炭产业。但按照目前的煤炭形势,要继续支撑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确实有困难。而且,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加大政府财政压力的同时也对后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盂县住建局局长刘家财说。
  依托产业带动城镇化,让城镇化之路更稳健已是盂县各界的共识。杜平华向本报记者分析称,能源产业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盂县推进产业转型的主导方向,在这一过程中,盂县将更加注重承接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更加注重发展一批解决就业的中小微企业,更加注重以工业化理念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
  就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言,摆脱单一的原煤产业,提升煤炭就地转化率是盂县的重点方向,目前,盂县正在冶金、电力、化工等煤基产业上进行布局,并且全面启动了苌池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园区、中岚现代物流园等“五区一园”的建设,旨在打造经济转型和企业、项目集聚平台,而依托园区带动的中心镇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中。
  受益于高铁红利,盂县旅游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放眼华北,盂县也是唯一有高铁站的县,到北京两小时,到太原、石家庄周边省会半小时,我们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建设‘北京后花园’,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休闲的生态福地。”杜平华说。
  据介绍,盂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滹沱河、梁家寨温泉、藏山祠、大王庙等名胜古迹。近年来,其旅游业发展正在不断加速,去年接待游客达38万人次,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1%,尤其是“赵氏孤儿”故事藏匿地藏山已成为山西省内外的知名景区。
  此外,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盂县规模化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正在逐渐显现。盂县新布衣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由农村致富带头人出资,农民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典型案例,据该合作社负责人高爱林介绍,这里有43个蔬菜大棚,3个智能化育苗温室,以土地入股的农民每年除拿到每亩600元的租金外,还有400多元的分红,来这里打工的农民每天也能拿到70—80元的工资。
  城镇化难题 仍需顶层设计
  在盂县的城镇化远景中,全县30余万人口,要有三分之二人口成为市民。这就意味着该县22万农业人口中将有12万农民实现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身份的转换,难度可想而知。
  侯进峰向本报记者解释称,盂县其实是“村中城”,规划的建城区绝大部分都还是村集体土地,涉及5镇117个村。其中11个城中村的土地已经征收为城市建设用地,但农民户籍没变,还有一些城郊村从生产生活方式上也已完全城市化了,只是土地性质和农民身份未能转换。这也是盂县城镇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难点和重点,也同样是横亘在盂县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瓶颈。就土地而言,盂县一直注重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存,每年按照每亩1200斤玉米的市值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并且纳入当年财政预算。
  “补偿款是随行就市,按照每年的玉米市场价来算,比起一次性补偿来,这种方式更能保障老百姓的生活。”水泉村村支书赵志明说。
  但随着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指标受到制约的同时,财政压力也日益凸显。“2009年以后,明显感觉到把城镇化改造、建设支出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确实压力很大,盂县财政供养人口较多,工资福利等支出比重大。拿去年来说,财政收入23亿元,包括上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等在内,支出是13亿元,很紧张。”盂县财政局副局长田望喜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户籍改革的推进,盂县南娄镇纪委书记王先才、秀水镇镇长李佩斯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大多数农民并不愿意改变身份。对南娄镇这样的工矿型地区来说,村里福利待遇都比较高,“再加上好多村都有资源,企业一开发,农民就能拿到补偿,以前不少转户口的农民都后悔了。”王先才说。
  而对地处城市中心的秀水镇农民来说,都能享受到上学、医疗等公共服务。“而且下一步搞城镇化肯定还需要征用集体土地,还会涉及到补偿问题。”李佩斯表示。
  “国家对城镇化可以说是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仍需要实质性的政策配套,如户籍、土地等难点问题,上面有明确的政策,下面才好操作。否则地方想去推进城镇化,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有招数使不上力。而且仅仅依靠地方,债务压力也会特别大。”张玉斌说。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4568.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