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日前,住建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对2004年公布的1887个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使每个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的建制镇列为全国重点镇。据统计,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这意味着,我国将至少有2856个重点镇。由于该项意见仍延续了原有的计划思维,因此其最终实施效果也引起人们的担忧。
回顾历史,2004年重点镇规划的启动,是基于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规划实施近10年来,重点镇实际发展情况如何呢?据统计,我国建制镇有1.7万多个,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且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边经济比较好的地方。此外,住建部表示,总的来看,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原有重点镇中“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由此看来,原有规划的实施,还难以令人满意,在此情况下,继续以行政思维推进“新型城镇化”,其实际影响值得商榷。
从根本上看,传统城镇化基本上源于“求大求强”的城市发展思路,其中大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且向城市群、城市圈发展;小城镇遍地开花,除了国家重点镇,还有大量的省级、市级、县级重点镇,点缀着各级政府的“政绩”。
可以看到,包括重点镇在内的“自上而下”式的区域改革,往往只是给了下级政府以“争资金、引投资、扩行政、要资源”的“尚方宝剑”,当然这“宝剑”是否管用,还受制于重点镇的协调能力与地方实际情况。坦白地讲,目前重点镇的发展仍未跳出“人为造城”的思路。例如,重点镇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一些困难,包括:重点镇建设中缺乏产业的发展和支撑,使得这些镇变成“空城”、“鬼城”;规划中出现贪大求多、论证不充分、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土地、户籍、资金、贷款等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有些重点镇只是“空帽子”;因为政府财力有限,又缺乏吸引民间资本的机制和环境,建设资金缺乏;政府管理机制落后,无法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来吸引人口;过于追求城市发展规模和速度,缺乏城市文化的积淀等。
诸如此类问题,显然不是条线式的规划所能解决的,也非凭借“落实政策”就造出一批堪比发达国家的、欣欣向荣的小城镇。新一届政府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因此,在以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拉动力同时,不能忽视产城一体化发展、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公共服务的改善、行政造城模式的退出等情况。
由此,一方面,在推出新政策之前,有必要科学评估原有改革的成果与问题,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路径和重点;另一方面,要关注城镇发展的质量。与其关注数量扩张,不如把重心放在原有重点镇的佼佼者身上,从建设硬件过渡到提升软件,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小城镇发展样本。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350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重点镇建设行政区划单位建设资金
上一篇:国务院全面启动铁路投融资改革
下一篇:周小川可以尽快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
·央行获准牵头建立金融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3.08.21
·资金大规模流动性紧张可能性不大2013.08.21
·中美同日开启“联合式监管”2013.08.21
·东北洪灾损失超160亿2013.08.21
·陕西将拓宽民企融资渠道2013.08.21
·调控长效机制有望10月亮相 房产税扩围是重头戏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