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氏大保险蓝图
尽管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但是属于保险资金的时间窗口正悄然打开。
7月21日至22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举行了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这在保险行业人士看来,就像是一场险企创新大会,其带来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保险业“疗伤治病”与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研讨班上的讲话,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同时,就‘方方面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且具体的观点和思路。”7月26日,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
其中,项俊波描绘了一份充满想象空间的保险资金运用蓝图——简而言之,它将由三大“支柱”构成,即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改进监管;具体而言,涉及“自主多元化配置资产、放开监管比例和不限制投资范围、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等内容。
这意味着,凭借资金属性优势,一个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大保险”概念或然成形。
放权与创新
此次召开的研讨会是项俊波履新保监会近两年召开的首次保险业大会,参会人员来自120余家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或代表。
项俊波指出,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保险资产的结构和收益不能有效支持负债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的问题,未来的三大举措是——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改进监管。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9%、6.4%、4.8%、3.5%、3.4%;2013年上半年的险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4.9%。
这样的投资收益表现甚至不及其他金融行业平均水平,且多数时候低于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换言之,保险业并未完全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并由此带来诸如保险产品缺乏吸引力、销售误导等一系列问题。
据参会人士透露,具体而言,“三支柱”涵盖的改革举措内容包括:放开监管比例,如不再单独设置具体比例;按照投资品种风险属性的不同,纳入到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中;取消限定基础设施领域,拓宽债权投资计划行业的范围;凡是国家不禁止的行业都可以投资。
创新方面则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保监会正在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包括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改进监管则主要是指“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加大偿付能力和资产配置硬约束。
“将对原有六大项目各自占总体投资资金的要求,改为六项目总额占总体投资资金的比例监管。”一位保险公司参会人士这样解释放开监管比例;另外,尝试在固定投资项目中取消“基础设施”四个字,则相当于放松对项目资质的要求,同时总体的配置比例亦放开,利于保险资金增加长期资产的配置。
一位保险分析师称,如果真的将权益类(不超过25%)、无担保债券类(不超过50%)、不动产(不超过10%)、基础设施债权投资(不超过10%)、股权投资(未上市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不超过10%)、另类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等,不超过30%)等六项的原有分项比例放开,采用大项加总的比例管理投资比例,这将有利于保险公司依据自身投资收益情况合理配置不同的资产,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上述保险分析师认为,但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将增加,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提升风控能力,保证资金安全。
一位保险机构参会人士说,项俊波对保险资金运作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化改革导向,把投资权和风险责任更多交给市场主体。
虽然“蓝图”只是建议性意见,尚停留在“思路”阶段,但是在目前银行、券商和信托受一定监管条规的限制下,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还是给业界人士带来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资产配置未来转向
“未来资产配置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保险主体能够根据负债特性以及市场环境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和空间内自主进行多元化配置,以分散投资风险。”在8月1日的第七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上,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表示。
具体而言,曾于瑾说,债券投资是规模和收益相对稳定的一个渠道,2004年以来,保险资金债券配置比例始终保持在45%~55%之间,收益率占比在4%~4.5%之间,年均债券投资收益占行业投资收益的43%。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平均收益最高,但波动最大,如2004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92%。“由于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两端双向波动,从而为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曾于瑾坦言,“另类投资的基数小,但是增长潜力大。今年以来另类投资发展快速增长,前6个月就超过往年一年的增长幅度。”截至2013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7.28万亿元,其中债券占44.42%、银行存款占32.14%、股票基金占10.06%、其他投资占13.38%,其中基础设施占6.41%。
不难看出,目前,保险资金的长期资产主要配置在债券与银行存款上,由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不够,长期的和高利率的债券品种缺乏,投资收益率较资金成本而言,难以获得合理可观的期限利差。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般期限较长,收益率在6%左右,明显优于目前中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将显著提升保险公司的利差收益。“与银行、基金、信托、券商等金融兄弟行业相比,保险资金最大的特点便是资金的长期稳定性。”一位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其他行业可能面临短债长投的局面,而保险资金更多的需要承担长债短投的风险。”上述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从资金属性上来说,保险资金更适合参与国家中长期项目规划和建设,并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助力。因为,在中国经济面临中长期结构转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注定被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今天,只有长期资金最适合经济转型方向和需求。
譬如,保险资金可投资符合城镇化方向的类贷款固定收益产品。从历史上来看,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是保险公司特有的、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产品。事实上,保监会亦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新兴战略行业,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从“小保险”到“大保险”
“如果相关政策得以放开,保险业随后的发展就类似于创新元年(2011年)的证券行业。”上述保险机构参会人士说道,这是因为,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环境较从前已大为改观,如果此轮改革机制完成之后,针对保险资金能开放的都开放了。
不同于银行资金,保险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资金属性,用股债结合的形式,对接实体经济,如在近期的中石油管道项目中,以泰康资产牵头的险资类银团提供融资360亿,借道股权投资做起了类银行中长期贷款。
不过,去年一系列投资新政出台后,除了在债权投资方面表现激进(今年上半年已达1600亿元,过去五年共计2600亿元)之外,也许是囿于投资决策能力、流程再造、风控水平等方面的挑战,保险公司实质性的资金运用效益的改善并不明显。
“这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上述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中国经济面临中长期结构转型,更需要长线资金的现实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已经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履新保监会不到两年的项俊波从一开始就想把在金融领域不起眼的“小保险”做成未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保险”。目前进一步给险资“松绑”正体现了项俊波这一思路。“厘清定位——保监会是监管机构,而非主管单位,应该放权。”2011年11月,刚到保监会的项俊波便着眼于经济全局,积极主张人事权移交中组部,助力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信保、太平保险集团等四大险企升格副部级。
经过两年的综合治理,在2012年,保监会出台十多项保险资金运用新政,助推保险资产管理进入“大资管”时代;现在,项俊波思考的是——找到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建立现代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强国的中国梦。
媒体报道称,正在制定中的保险行业服务城镇化指导意见,有望推动保险机制嵌入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保监会将在城市居民养老、医疗、教育及新产业基金聚集发展等方面,充分利用保险机制,支持新型城镇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个“大保险”的概念是保险资金已经参与地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据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诸多险资巨头先后与武汉、南京、昆明等地方政府签订融资对接协议,重点参与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在上述各城市的投资额均在千亿元以上。”该人士称。
7月21日至22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举行了保险业深化改革研讨班,这在保险行业人士看来,就像是一场险企创新大会,其带来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保险业“疗伤治病”与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研讨班上的讲话,系统地分析了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同时,就‘方方面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且具体的观点和思路。”7月26日,一位保险公司高管告诉经济观察报。
其中,项俊波描绘了一份充满想象空间的保险资金运用蓝图——简而言之,它将由三大“支柱”构成,即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改进监管;具体而言,涉及“自主多元化配置资产、放开监管比例和不限制投资范围、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等内容。
这意味着,凭借资金属性优势,一个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大保险”概念或然成形。
放权与创新
此次召开的研讨会是项俊波履新保监会近两年召开的首次保险业大会,参会人员来自120余家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或代表。
项俊波指出,保险资金投资方面存在“市场化程度不高,保险资产的结构和收益不能有效支持负债的矛盾仍十分突出”的问题,未来的三大举措是——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改进监管。
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9%、6.4%、4.8%、3.5%、3.4%;2013年上半年的险资投资年化收益率为4.9%。
这样的投资收益表现甚至不及其他金融行业平均水平,且多数时候低于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换言之,保险业并未完全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并由此带来诸如保险产品缺乏吸引力、销售误导等一系列问题。
据参会人士透露,具体而言,“三支柱”涵盖的改革举措内容包括:放开监管比例,如不再单独设置具体比例;按照投资品种风险属性的不同,纳入到大类资产配置比例中;取消限定基础设施领域,拓宽债权投资计划行业的范围;凡是国家不禁止的行业都可以投资。
创新方面则是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保监会正在研究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投资基金,包括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等;改进监管则主要是指“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加大偿付能力和资产配置硬约束。
“将对原有六大项目各自占总体投资资金的要求,改为六项目总额占总体投资资金的比例监管。”一位保险公司参会人士这样解释放开监管比例;另外,尝试在固定投资项目中取消“基础设施”四个字,则相当于放松对项目资质的要求,同时总体的配置比例亦放开,利于保险资金增加长期资产的配置。
一位保险分析师称,如果真的将权益类(不超过25%)、无担保债券类(不超过50%)、不动产(不超过10%)、基础设施债权投资(不超过10%)、股权投资(未上市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不超过10%)、另类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等,不超过30%)等六项的原有分项比例放开,采用大项加总的比例管理投资比例,这将有利于保险公司依据自身投资收益情况合理配置不同的资产,提升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
上述保险分析师认为,但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保险公司投资的风险将增加,需要保险公司不断提升风控能力,保证资金安全。
一位保险机构参会人士说,项俊波对保险资金运作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化改革导向,把投资权和风险责任更多交给市场主体。
虽然“蓝图”只是建议性意见,尚停留在“思路”阶段,但是在目前银行、券商和信托受一定监管条规的限制下,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还是给业界人士带来了很大的遐想空间。
资产配置未来转向
“未来资产配置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保险主体能够根据负债特性以及市场环境需要,在较大的范围和空间内自主进行多元化配置,以分散投资风险。”在8月1日的第七期中国保险热点对话上,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表示。
具体而言,曾于瑾说,债券投资是规模和收益相对稳定的一个渠道,2004年以来,保险资金债券配置比例始终保持在45%~55%之间,收益率占比在4%~4.5%之间,年均债券投资收益占行业投资收益的43%。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平均收益最高,但波动最大,如2004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92%。“由于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导致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两端双向波动,从而为保险公司稳健经营带来很大的挑战。”曾于瑾坦言,“另类投资的基数小,但是增长潜力大。今年以来另类投资发展快速增长,前6个月就超过往年一年的增长幅度。”截至2013年6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7.28万亿元,其中债券占44.42%、银行存款占32.14%、股票基金占10.06%、其他投资占13.38%,其中基础设施占6.41%。
不难看出,目前,保险资金的长期资产主要配置在债券与银行存款上,由于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不够,长期的和高利率的债券品种缺乏,投资收益率较资金成本而言,难以获得合理可观的期限利差。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一般期限较长,收益率在6%左右,明显优于目前中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将显著提升保险公司的利差收益。“与银行、基金、信托、券商等金融兄弟行业相比,保险资金最大的特点便是资金的长期稳定性。”一位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其他行业可能面临短债长投的局面,而保险资金更多的需要承担长债短投的风险。”上述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从资金属性上来说,保险资金更适合参与国家中长期项目规划和建设,并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助力。因为,在中国经济面临中长期结构转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注定被时代赋予历史重任的今天,只有长期资金最适合经济转型方向和需求。
譬如,保险资金可投资符合城镇化方向的类贷款固定收益产品。从历史上来看,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是保险公司特有的、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产品。事实上,保监会亦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新兴战略行业,服务于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
从“小保险”到“大保险”
“如果相关政策得以放开,保险业随后的发展就类似于创新元年(2011年)的证券行业。”上述保险机构参会人士说道,这是因为,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环境较从前已大为改观,如果此轮改革机制完成之后,针对保险资金能开放的都开放了。
不同于银行资金,保险可以利用其自身的资金属性,用股债结合的形式,对接实体经济,如在近期的中石油管道项目中,以泰康资产牵头的险资类银团提供融资360亿,借道股权投资做起了类银行中长期贷款。
不过,去年一系列投资新政出台后,除了在债权投资方面表现激进(今年上半年已达1600亿元,过去五年共计2600亿元)之外,也许是囿于投资决策能力、流程再造、风控水平等方面的挑战,保险公司实质性的资金运用效益的改善并不明显。
“这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上述国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说,中国经济面临中长期结构转型,更需要长线资金的现实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已经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事实上,履新保监会不到两年的项俊波从一开始就想把在金融领域不起眼的“小保险”做成未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大保险”。目前进一步给险资“松绑”正体现了项俊波这一思路。“厘清定位——保监会是监管机构,而非主管单位,应该放权。”2011年11月,刚到保监会的项俊波便着眼于经济全局,积极主张人事权移交中组部,助力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信保、太平保险集团等四大险企升格副部级。
经过两年的综合治理,在2012年,保监会出台十多项保险资金运用新政,助推保险资产管理进入“大资管”时代;现在,项俊波思考的是——找到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建立现代保险市场,实现保险强国的中国梦。
媒体报道称,正在制定中的保险行业服务城镇化指导意见,有望推动保险机制嵌入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保监会将在城市居民养老、医疗、教育及新产业基金聚集发展等方面,充分利用保险机制,支持新型城镇化,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个“大保险”的概念是保险资金已经参与地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据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今年以来,诸多险资巨头先后与武汉、南京、昆明等地方政府签订融资对接协议,重点参与当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未来三年,保险资金在上述各城市的投资额均在千亿元以上。”该人士称。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22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项氏大保险蓝图保险
上一篇:融资指数创新低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频出
下一篇:重庆经济逼近“冷区间”民企或为突破口
·215份中报本周出炉 逾3亿元大单潜入18只预喜股2013.08.05
·创业板高管7月套现近10亿2013.08.05
·98公司预告三季报 8只“双增长”股闻“机”起舞2013.08.05
·开门红吹拂八月花香 机构相中8只潜力股2013.08.05
·机构评级勾画八月钱景 六行业或成淘宝金矿2013.08.05
·两市成交量突增前十只个股截止8月2日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