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用更多工具调节银行流动性
央行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记者 苗燕 ○编辑 枫林
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原则下,央行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将不再局限于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手段,工具种类将更为丰富。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央行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曾在上半年崭露头角的央票续做及常备借款便利等工具,有望在下半年继续担当主要角色。同时,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常备借贷便利余额超4000 亿
报告表示,央行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近两年来,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总体小于到期量,余额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及作为定价基准的有效性。为此,央行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央票开展了到期续做。续做后的央票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并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同时,央行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央行表示,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央行表示,通过对部分到期央票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有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
曾在6月份用于解决货币市场流动性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备借贷便利也将有望成为常态化的工具。继2013 年春节前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解决部分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后,6 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央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截至6 月末,中央银行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160 亿元。
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定价范围
今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在下一阶段,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报告称,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的水平,强化价格型调控机制,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央行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冷、金融热”非新现象
今年上半年,金融和经济数据“不同步”现象有所加剧,“经济冷,金融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货币政执行报告中,央行也专门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央行称,金融和经济数据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严格匹配的情况比较少。从历史数据来看,两者或多或少会有偏离。
报告称,近期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背后主要还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更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其中土地储备、购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在项目开工之前并不产生 GDP。此外,传统低效产业边际产出递减的同时,新兴产业尚未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而周期性因素主要是在形势和预期不稳时,企业更倾向多储备资金。
报告称,从历史上看,M2 增速与GDP 增速之间的“不同步”并不是新现象。经济景气度相对较低时,M2 增速则会明显超出 GDP增速。这与企业预期不乐观、投资领域不足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有关。报告指出,不能单纯从制造业或者某种类型企业贷款的占比来衡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程度。无论是贷款还是其他融资方式体现的都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记者 苗燕 ○编辑 枫林
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原则下,央行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将不再局限于存款准备金率等传统手段,工具种类将更为丰富。昨日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央行将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曾在上半年崭露头角的央票续做及常备借款便利等工具,有望在下半年继续担当主要角色。同时,央行还表示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
常备借贷便利余额超4000 亿
报告表示,央行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合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及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与市场和公众沟通,稳定预期,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近两年来,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总体小于到期量,余额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及作为定价基准的有效性。为此,央行对部分到期的3年期央票开展了到期续做。续做后的央票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流通并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同时,央行根据一些参与续做机构的当期需要,向其提供了必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央行表示,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操作结合起来,其对流动性影响的综合效果总体上是中性的,同时兼顾了稳健货币政策下保持流动性适中水平和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双重要求,也是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上的创新。央行表示,通过对部分到期央票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有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
曾在6月份用于解决货币市场流动性危机的重要手段,常备借贷便利也将有望成为常态化的工具。继2013 年春节前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解决部分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产生的资金缺口后,6 月份在货币市场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出现波动时,央行开展了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接受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资产等合格抵押品,向贷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审慎要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总量和进度比较稳健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对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的机构,也视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维护金融稳定。截至6 月末,中央银行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160 亿元。
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定价范围
今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在下一阶段,央行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金融体系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报告称,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和调控市场利率的水平,强化价格型调控机制,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央行称,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冷、金融热”非新现象
今年上半年,金融和经济数据“不同步”现象有所加剧,“经济冷,金融热”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货币政执行报告中,央行也专门解释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央行称,金融和经济数据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严格匹配的情况比较少。从历史数据来看,两者或多或少会有偏离。
报告称,近期金融与经济数据的不同步现象,背后主要还是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更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其中土地储备、购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在项目开工之前并不产生 GDP。此外,传统低效产业边际产出递减的同时,新兴产业尚未产生明显经济效益。而周期性因素主要是在形势和预期不稳时,企业更倾向多储备资金。
报告称,从历史上看,M2 增速与GDP 增速之间的“不同步”并不是新现象。经济景气度相对较低时,M2 增速则会明显超出 GDP增速。这与企业预期不乐观、投资领域不足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有关。报告指出,不能单纯从制造业或者某种类型企业贷款的占比来衡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程度。无论是贷款还是其他融资方式体现的都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18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打开“黑箱”
下一篇:央行严控对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
·215份中报本周出炉 逾3亿元大单潜入18只预喜股2013.08.05
·创业板高管7月套现近10亿2013.08.05
·98公司预告三季报 8只“双增长”股闻“机”起舞2013.08.05
·开门红吹拂八月花香 机构相中8只潜力股2013.08.05
·机构评级勾画八月钱景 六行业或成淘宝金矿2013.08.05
·两市成交量突增前十只个股截止8月2日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