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怒江期待建成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示范州

发布时间:2013-8-2 9:3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本报记者 王小霞 李强 邓道勇
  来到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随便打听,就能找到丁大妈家开在镇上的农家乐餐厅。但是,真正让丁大妈引起大家关注的并不是这个餐厅,而是他们一家多民族、多宗族和谐共处的幸福生活。
  据丙中洛镇镇长王振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丁大妈本是生长在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家庭,后来嫁给了信仰藏传佛教的丈夫,现在,丁大妈的儿子娶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儿媳妇,儿子也就跟着信仰基督教了。就这样,丁大妈一个家庭里就有两个民族、三种宗教,而且相互间却相处得非常和谐融洽。据当地人介绍,这样的例子在怒江并不少见。
  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在怒江,一个家庭中常常是不同家庭成员间各自信仰不同的宗教;一个村子中,不同民族的人会聚集在一起,学唱红歌、听专人宣讲国家的惠民政策。可以说,这种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的故事在整个怒江都非常普遍。
  多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
  在怒江采访期间,当地人多次向记者介绍说,丙中洛是怒江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宗教和谐共存、多生态和谐共生的“人神共居”的和谐家园。由此,记者从州府六库沿怒江北上采访的第一站便选在了丙中洛。
  王振华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最北部的丙中洛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至中国 “驼峰”航线的必经之地,是目前在茶马古道上唯一一条仍沿怒江北进西藏有马帮运输的通道。
  为了了解更多的情况,记者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继续沿怒江北上,途经石门关、孜当村,到达秋那桶村,一路上领略了怒江大峡谷的雄奇险峻和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
  据工作人员介绍,丙中洛是怒江的旅游盛地,周围有十座著名的神山,每座山都有自己的神主,一座山就是一个神秘的故事。
  傍晚时分,漫步在丙中洛寂静的小镇上,呼吸着负氧离子很高的清新空气,远眺夕阳落山时与当地最高神山嘎娃嘎普雪山相映而成的霞光,听听奔腾的怒江水声,忙碌一天的疲惫顿时消除。当然,除了优美景色外,打动记者的还有很多体现当地民族团结的故事。
  “怒江的各个民族、多个宗教之间并不互相排斥,相反,大家相处得很融洽。”贡山县民宗局副局长俞秋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像当地天主教过圣诞节的时候,信仰别的宗教的人也可以参加,观看天主教的一些庆典仪式,而藏传佛教举行仪式时,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奉者也会来凑热闹参加。在这里,不同信众之间能够相互和谐共处。
  除此之外,在教堂里教唱红歌、教傈僳族群众学习汉语、宣讲国家惠民政策也是怒江当地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一道独有风景。
  福贡县赤鹿马登乡赤恒底村全村有520人信教。基督教教堂职司阿格博大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年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为了表达对党的感恩之心,教会就在教堂里教大家唱红歌。但是,由于当地一些人不会讲汉语,之前用汉语教大家唱红歌时,很多人对歌词的意思理解得不透彻。“现在,我们改用傈僳语教唱红歌,大家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了。”阿格博大叔说,除了唱红歌,教会还会请专人在教堂给大家宣讲爱党、爱国、爱教以及国家的惠民政策等,这样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比单纯唱红歌时还要高。
  怒江多民族、多宗教如此团结和谐的原因是什么?提起这个问题,怒江州县两级相关负责人都向本报记者这样分析道,怒江少数民族种类多、比例大,4个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94%,汉族在这里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这在中国都是少有的。而且,由于少数民族众多,造成了这里的文化形态众多,特别是宗教形态多样。
  最为重要的是,怒江地区一直比较贫困,人民生活困难,灵魂处于没有寄托的阶段,这给宗教的发展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据记者了解,这里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外,还有藏传佛教以及一些当地的原始宗教,各种宗教、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这一特点非常突出。
  “怒江州境内的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等主体民族大多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到现代社会,在几十年间就跨越了其自然发展需要的上百年时间。”贡山县委书记李红文告诉本报记者,怒江地区的主体民族在解放前,大多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属于人类发展的童年时期。这里很多民族、很多人直接从“刀耕火种”时期进入了现代社会,尚没有形成阶级、斗争等意识,思想上比较单纯,很容易接纳外来事物。“在民族文化和宗教意识上不会排外,这是当地各民族、多宗教和谐共处的主要原因。”李红文说。
  期待成为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本
  各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也为怒江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近期在 《和睦相处 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扎实推进云南民族示范区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世纪之初,云南省作出 “现代化进程中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地方性法规,使全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连续多年以来,云南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起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创造了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形成了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怒江是全国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一个典型缩影。怒江如果能够实现跨越发展、建成小康社会,将成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将是国家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一个重要象征。
  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怒江的发展非常滞后。由于地理封闭、交通不便,与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受到极大地限制,当前怒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当然,在发展滞后的同时,怒江州的发展潜力也最大。”怒江州民委副主任李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怒江水电、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沿边开放优势明显,各族人民期盼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近年来,国家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方面,先后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怒江已经具备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
  “希望国家能把怒江作为边疆民族地区跨越发展的样本,给予相应的指导支持,实现跨越发展目标,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示范。”怒江州副州长乔国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怒江的发展仅靠地方自身努力和常规扶持政策很难奏效,必须依靠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定发展阶段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逐步加以扶持,需要国家层面给予特殊的支持。
  首先,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国家民委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水利部、教育部、扶贫办等国家有关部门参与,与云南省政府组成怒江跨越发展调研协调小组,对怒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水电移民和生态移民、扶贫攻坚、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具体政策措施。
  其次,建议国务院出台或批复支持怒江跨越发展的意见,允许政策创新,给予先行先试,加大支持力度。
  另外,建议建立国家层面的推进怒江跨越发展协调联系机制,由云南省每年就落实国家支持怒江跨越发展意见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委进行汇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指导怒江探索跨越发展,使以贫困为特征的“怒江问题”转变为引导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怒江模式”。

发送好友:http://finance.sixwl.com/shishiyaowen/12007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