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宜人昌城圆新梦

发布时间:2013-7-16 8:49: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

  魏昊星 柳洁

  宜——宜人之城;昌——昌盛之地。

  这是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宜昌采访时当地人对“宜昌”二字说得最多的注解。“山清水秀是宜昌不变的底色,宜居、宜旅、宜业是宜昌永恒的基调。”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宜昌特大城市的根本内涵,就是“既大又强,特优特美”,落脚点就是要让市民有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辐射带动拓展城市功能

  2012年7月1日,宜昌迎来首趟到武汉的客运动车。通车前3天,3万热情的宜昌市民试乘列车,体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一年后的7月1日,北京至宜昌高铁通车,宜昌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在宜昌汇聚。

  麦德龙超市,大洋百货、红星美凯龙、苏宁电器、国美电器等一批大型综合性百货商场和超市纷纷落户,使宜昌成为渝东鄂西商品交易和集散中心。

  随着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的形成,渝东鄂西来宜昌城区的消费者明显增加,一个以宜昌为中心的“一小时消费经济圈”正在形成。

  家在恩施市的女孩万青沿着宜万铁路而来,在宜昌国贸大厦,她和未婚夫置办了全套的金银首饰,还买了个“Gucci”的皮包。万青告诉记者,她刚从韩国旅游回来,来到这里,以为走进了韩国首尔新世界百货店。

  “北上广大商场里的品牌,除了少数奢侈品外,在我们这都能买到;我们12万VIP客户里,3万人来自外地;去年年底的VIP答谢会,当天有2000多辆外地车来店里购物,单店日销售7070万元,25%为外地顾客消费。”宜昌国贸集团董事长韩靖忠告诉记者。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以来,宜昌就以区位优势而著称。黄楚平说,集聚、辐射、带动周边,无疑对宜昌完善城市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宜昌第一次、第二次腾飞皆因长江,宜昌第三次腾飞动力还将会是因为长江。”宜昌市交通局副局长李中华认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的首选。李中华介绍说,长江航运的三大瓶颈,两个都和宜昌有关:三峡大坝的修建,长江货运需要在三峡翻坝运输;长江荆江段水位浅不能通行大船,江海联运货物需要在宜昌转装小船然后到岳阳的城陵矶换装大船,反之亦然。

  宜昌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个产业机遇,将现代物流业纳入到六大千亿支柱产业。该市沿江布局了云池、小溪塔、东山、枝城、三峡机场等十大物流园区,高标准打造三峡物流园、云池物流园等62个重点物流项目。全力推进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临港产业、临空产业和临铁产业,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

  据统计,2012年,宜昌注册登记的物流企业达958家,物流总收入600亿元,物流增加值达到175亿元,同比增长14.4%。规划到2016年,物流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6月25日,在伍家岗区的三峡物流园,园区信息中心主任倪永光正在为信息服务平台16个子系统进行调试,为开园纳客做最后的准备。倪永光告诉记者,“园区将提供物流信息发布与对接、电子商务、货代管理、货物实时监控、农产品溯源等一揽子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卖货不见货’,三峡物流园将成为渝东鄂西最大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和仓储冷链基地。”

  在三峡物流园不远处,6万平方米的港区一派繁忙。“宜昌的发展大大超出预期。七八年前,码头上每年只通过1000多个集装箱,今年估计会超过10万个。”宜昌港务集团集装箱公司总经理夏茂想介绍说,外地企业落地,往往先看港口能力。3年来,宜昌的外贸出口企业增加了1000多家。

  在 亭区,云池深水港正在建设,驱车行驶,云池港沿线,宜化集团、兴发集团、中兴汽车、南玻集团等一批明星企业落户。“选择这里建工业园,就是看中了省域副中心和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中兴汽车宜昌公司总经理助理邓爱民说:“我们总部在河北、老生产基地在吉林,而销售市场在川东鄂西、云南、贵州和广西,这次将新基地建在宜昌,正是考虑到了依托黄金水道降低辐射成本。”

  到2016年,一个立足三峡、呼应汉渝、多式联运、服务全国的立体综合型枢纽格局将在宜昌全面形成。

  绿色协调点染城市底色

  “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宜昌向世人展示自己绚丽色彩的同时,也点睛于现代化特大城市的魂魄——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城如人,贵有品。一座城市应该是一件凝固的艺术精品。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这是正在建设的宜昌新区的实践理念。”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

  夷陵区小溪塔高新技术产业园曾碰到过一个两难选择:一,挖走山体,可以腾出大片平地,换来数以亿计的土地收益;二,保护山体植被,减少使用面积。“最终,我们一期征地8000多亩,但其中3000多亩征而不用,保留了山体和绿色,为生态环境‘买了单’。”夷陵东城发展新区党工委办公室主任饶日菊介绍说。

  “户外500米,必然有绿地。”漫步宜昌街头,城区街道全部绿化,条条绿相似,路路树不同。全城65个公园、游园和37块公共绿地全部免费开放,“城市之肺”让人们自由地呼吸清新空气。

  重生态也重配套。近年来,宜昌扬长避短,突出山水园林和水电之都的神韵,多渠道融资70多亿元,开工建设6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老城道路改造中,供电、通讯等10多种管线全部下地,城市天空“蜘蛛网”彻底消失;270多条背街小巷路面硬化,环境美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94平方米。

  凭借“水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画中”的诗意美景,宜昌获得了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等多项荣誉。

  6月26日,记者站在夷陵区黄柏河畔,只见河面清波荡漾,水中鱼虾穿梭,水草摇曳。据夷陵区住建局副局长何光林介绍,黄柏河曾“一河黑水臭满街”。政府投入3亿元专项治理,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厂,目前水质已恢复到国家二类标准。“整治后,沿河的地皮房地产开发商想高价购买此地建造住宅,我们不仅没有出售,还投资数亿元沿河规划了一系列亲水公园,让市民切身感受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带来的‘福利’。”

  满眼青山绿水,产业如何发展?被称为宜昌“城市后花园”的点军区很有代表性。进点军区的企业,要过“三关”,首先是发改局、环保局和规划局的评审,其次是科技局、财政局的评估,最后还要经过区委会讨论。

  上月,该区刚开了一次区委讨论会,15家企业在前两关“折戟”;而过了两关的15家企业,仅4家通过,2家进一步审核。“凡是有烟囱的,我们一律不考虑。”区招商局局长张炳元告诉记者,2012年,占宜昌人口仅2.6%的点军区,贡献了该市25%的高新技术产值。

  宜昌对污染的宣战也格外果决。近年来,一批投资数十亿元的项目,被环评一票否决。仅今年,全市共安排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处理及火电、水泥行业等领域污染减排项目就达139个。如今的宜昌,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超过350天,森林覆盖率65.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08%,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悠久的历史人文、隽永的自然山水,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文化旅游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一组数字说明了宜昌旅游的“火爆程度”,据旅游部门6月对一家五星级酒店一周入住率的统计,虽然政务接待下降了15.17%,但散客入住率增长了58.86%,团队入住率增长了108%。

  目前,宜昌正在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升级版”,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加快由自然山水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到2016年,全市文化旅游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文明惠民提升幸福指数

  城市最终靠人来建,人来住。宜昌的市民支持特大城市建设吗?外来人口如何融入城市?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何得到提升?这是记者观察的重点。

  6月25日,在伍家岗区联丰村安置小区——城东花园,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喷泉绿化相互辉映的高档小区。

  “现在的日子,跟以前相比确实是天翻地覆。”联丰村村民胡兴华感慨地说,他做梦也没想到,种了大半辈子地,还能当上小区保安队长,住上高楼房。

  胡兴华的儿子胡静同样亲历着这份巨变,他抓住宜昌城市建设发展的商机,开了一家土石方公司,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了村里70多人就业、致富。“城市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说。

  “城市建设的第一出发点就是‘惠民’。”宜昌市市长马旭明说,“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必须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提高市民和外来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近年来,宜昌市将饮水、吃菜、行路、就医、环保等民众身边事梳理归类,制发成40余条具体解决方案,一件一件抓落实,累计投资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民生领域的资金逾百亿元,全民幸福指数大幅攀升。

  在宜昌,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就业援助等专项救助制度已经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面覆盖。全市建有1000多个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托儿所、托老所,500多个社区服务项目正在开展,便民、快捷成为当地社区服务的标签。

  宜昌还创新社会管理,将城区112个社区划分为1100个网格,安排一名专职网格员负责管理,实现了社会管理地域全覆盖、社情全摸清和服务全方位。办事方便的居民们满意地称之为“政府搬进社区里”。同时,利用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起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这个平台以人的生命为周期,制定出13大类119个子项的人口基础信息目录,实现对“人”从出生、入学、就业、结婚、生育、养老,一直到死亡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服务。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作为湖北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宜昌涌现出“师德楷模”郑琦、“诚信楷模”李国楚、“农民义工”李文英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以道德模范名字命名的文明团体。在身边楷模的影响下,市民整体道德水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宜昌在继承中创新、发掘整理的峡江号子、长阳山歌、南曲等18个民间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获得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大奖”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茅。每当夜幕初合,在夷陵广场,在滨江公园,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扭秧歌、唱京剧、跑旱船、健身操、巴山舞、扇子舞……各种群众文体活动缤纷上演,市民乐在其中,人与城的品位,在高尚文化的熏陶中共同提升。

  现代化特大型城市建设的普惠之光同样普照“城市新人口”。每年有10万多农民进城务工,宜昌创办全国第一家“农民工维权夜校”;城区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大力实施“万千花蕾保护工程”,让留守子女、问题青少年、孤残儿童等未成年人群体“无障碍”融入文明大家庭。

  从贵州农村来宜昌9年之久的车工李强最近感到很“快乐”,他的幸福感源于两个最为棘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一是宜昌公办学校向农民工子弟开放,7岁的女儿终于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到宽敞的教室里学习;二是他爱人在他们居住的社区当上了保洁员,每月能有1000元以上的收入。

  “洗澡用淋浴,冬夏有空调,没想到我们打工的也能住得和宾馆一样。”在宜昌船厂的万州农民工张志强也很开心。据悉,宜昌市西陵区整合辖区企业、单位、社区资源,为农民工整修公寓3栋、提供廉租房45栋,建设了一批农民工公寓。同时,西陵区还向农民工推出了进城务工生活线路图、农民工生活服务卡、农民工援助站、农民工工会、农民工夜校、农民工子女入学费用减免等系列服务“套餐”,使辖区内的每一个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服务。

  宜昌,恰如其名,如今正以其宜人的自然环境、昌盛的发展势头、温情的民生关怀,吸引着世人的目光,集聚着前进的能量,释放着发展带来的“红利”。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436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