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绍兴旧房改造九大地块规划三年一块未动

发布时间:2013-7-16 4:43: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38℃高温下,没有空调,稍一走动,汗出如雨。这里的联排“棚户区”外表看起来青砖白墙,走进去却是破败阴暗的砖木结构旧宅,有的外墙上贴着铁皮,闷热不已。
    这里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渔化桥河沿地块,规划三年,还没有实质性动作。渔化桥河沿48号的老人许瑞龙这样总结道:“客观原因是我们是个古城,保护和改建怎么确定好关系;主观原因是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决心不大。”
    规划三年未动
    按照《绍兴旧城“夹心层”改造(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绍兴市将在老城区进行九个地块的“老旧房区域改造”。根据安排,渔化桥河沿和后观巷两个地块中将确定一个率先启动改造。按照“成熟一块,改造一块”的原则,先试点,再推开。
    2010年7月,绍兴市政府正式将上述规划重点列入《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绍兴市区老旧房区域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从2010年开始,绍兴将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古城保护规划片区以外区域的老旧房区域改造。
    当年,渔化桥河沿地块被选为“改造试点”,居民欣喜之余,以为搬迁就在眼前。根据以上方案,该地块北临东街,南靠人民路,渔化桥河沿从地块中间穿行而过,将地块分成南北两个区块,地块总用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
    没料到三年过去,此事拖延至今,各项登记工作才初步完成。目前,区域内的89户居民仍然在38摄氏度暑天里过着没有空调的日子,他们的周围是一片高层住宅、酒店和人民路商圈。
    大多数年轻人已经搬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老人。今年年初,为了团结一致促拆迁,居民们自发成立了一个“居民推进委员会”,离休干部许瑞龙被选为主任,代表居民与房屋征收办接洽。
    “居民推进委员会”副主任陈新与许瑞龙同属一个“门台”,独自生活的她在院子里一个角落拉了一块布帘,如厕的马桶就放在里面。她是回城知青,在此居住了三十年,她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片老宅建国前是老字号咸亨酱园的私产,建国后被用作绍兴三中和一家医院的宿舍楼,她回城后选在这里租房,“没想到一住就住到今天,后悔死了。”
    在这里,鼠患不足为怪,社区里甚至成立“白蚁防治办公室”。某年冬天过后,陈新打开樟木箱,一翻开折叠的衣服发现一窝死老鼠,“可能冬天时在里面取暖”,此事让她震撼至今。陈新说,约十年前就“听说这里要动”,但是因为是绍兴三中的宿舍,有人反映“拆迁对学校周边环境有影响”,于是就搁置了。直至2010年市政府确认方案,迄今又是三年。
    年代更迭中,很多住家已经将原本的宿舍“公转私”,变成了世代相传的祖屋,一些不能忍受简陋的年轻人将房子出租给外来打工者,在别处买了商品房。而陈新每月还要为50来平方米的房子缴纳几十元租金,但相对于那些一家几口挤在十几平方米屋子里的邻居,她的居住条件还算不错。
    “政府非常谨慎”
    本报记者在绍兴市建设局2011年市区城建重点工程进度通报上看到,2011年10月,老旧房改造(渔化桥区块)规划审批完毕,项目还在立项中。而当年11月,“老旧房改造(渔化桥区块)规划审批完毕,暂缓”。
    2012年10月至今年2月,绍兴市房屋征收办开始对该地块全体住户开展征询意见;今年6月,绍兴市旧城改造办公室对该地段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进行了调查登记。多位居民称,他们认为该工程拖延至今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包括了市政府换届、主管拆迁部门换班、资金短缺、房屋征收和补偿新旧办法的过渡……
    “绍兴市政府一心要打造大绍兴概念,钱都花在了新城区建设和古城保护上。”许瑞龙说。
    而绍兴市房屋征收办主任汪朝阳否认了这个说法,他认为,对于渔化桥河沿地块的拆迁,“政府非常谨慎”。他对本报记者说,因为是一期,并且是试点,所以具有相当的示范性。“因为只要有一户居民不愿拆,整个工程就进行不下去。”将来,在该地块上,会建设200多套保障房,所有居民在自愿基础上就地安置。
    汪朝阳称,就因为考虑到当初规划的九个地块上的居民生活困难的特殊性,才将旧房改造工程纳入保障房建设中。“不是用来商业开发的,所以政府在这方面是亏钱的。”另一方面,基于保护绍兴古城的原则,古城内的拆迁和建设要“格外小心”。汪朝阳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自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后,各地都在摸索各自的新办法。2011年8月,浙江省委发布《关于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若干意见》,直至2012年3月,绍兴市政府才正式出台新的暂行办法。
    根据国务院要求,“市、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征收部门(下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之后,绍兴市的拆迁工作全部移交给新成立的房屋征收办公室。
    “以前征收和拆迁由一家建设单位来做,现在分为两条线,所以也不能插手政府的征收工作。”绍兴市保障房建设有限公司一位沈姓负责人对记者说,作为绍兴市旧城夹心层改造一期规划的建设方,该公司目前能做的也只是等待。
    “旧城改造”绍兴模式下的拆迁
    作为“居民推进委员会”主任,许瑞龙7月初去绍兴市征收办开了个通气会,初步定下的补偿方案将实行货币补偿和实物安置相结合。高房价背景下,居民都倾向于实物安置,但许瑞龙有了新的隐忧。
    按照未来新建的保障房标准,在基于原本住房面积上,如果比原本住房面积新增20平方米以内,可实行80%的市场价优惠。许瑞龙说,按照目前仍未公示的征收标准,他的房子征收价为一万六千多元/平方米,“我家50平方米,应该总价83万元左右,但我不愿意货币拆迁,我要房子,我准备要70平方米,按照一万八千元市场价可以打八折,算下来只需要补十几万。”
    但不乐观的是,地块内多数居民的居住面积只有十几、二十平方米,“如果拿70平方米的新房,补差就大了。” 许瑞龙受绍兴市房屋征收办委托在小范围的居民内部进行了征询,“很多人已经想不通了,要求特别再优惠。”
    “但如果给他们再优惠了,那么我这类面积大的是不是又要想不通了?”许瑞龙说。虽然渔化桥河沿拆迁历经三年也像它的名字一般成为一个古老、坚硬的难题,但这个“示范工程”已远远走在其余八个地块之前。
    此外的八个地块为后观巷、富民坊、营桥河沿、原卫校西侧、祭坛后、高家弄、水沟营、劳动路,拆迁面积十余万平方米。然而,以上仅是绍兴旧城“夹心层”改造的一期工程,“可能有二期,可能有三期,往后都还不知道。”汪朝阳说。
    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绍兴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上世纪90年代,绍兴制订出台了《绍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基本定格了古城保护规划布局。目前,在8.32平方公里的老城范围内有八大历史街区,在这片并不大的区域内,记者并没有看到大规模的工地。
    古城保护“绍兴模式”在全国广受美誉,而2003年,绍兴更是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在“古城维持”和“修旧如旧”的现行思路下,绍兴小心地徘徊在拆与不拆的边界上,即使是已经经过修缮的历史街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仍不容乐观。
    而绍兴市委外宣部一位马姓处长告诉记者,但凡历史街区内老房子,不可能再拆迁,“绍兴要打造全城旅游概念,甚至要将八大历史街区连点成面地串起来,所以不可能再减。”
    在距离后观巷几步之遥的前观巷大乘弄,陈家台门里73岁的陈阿婆三年前听说她的房子也会拆迁,但三年来从未有政府征收人员上门。陈家祖宅已有百年历史,隔壁便是著名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藤书屋”。而大乘弄里的居民却未觉自豪,他们多年来的心愿就是搬离此地。陈阿婆1953年嫁到这里,从未用过抽水马桶,而独居的她越来越觉得不方便,目前,邻居帮她在院子里埋了个化粪池,即将装上抽水马桶。
    绍兴在去年刚确立了第八个历史街区——前后观巷历史街区,大乘弄无疑被列入其中。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主任刘凯对记者说,青藤书屋周边的房子不可能动,“青藤书屋是省级文保单位,除非省政府批。”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427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