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财政资金
制图:蔡华伟
对于花钱的部门、单位来说,财政资金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至于是否能用好,在考虑中通常没放在首位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会涉及各个部门手中可支配资金的调整
要警惕一些部门通过“花干用尽”这种极端方式来“消化”存量资金
7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盘活存量,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存量资金是如何形成的?怎样才能将这些资金盘活用好?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财政资金分配往往出现有的项目钱不够花,有的项目钱花不了的情况,使用效益不高
审计署近日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中央本级财政资金闲置较多,未形成有效需求,有104个部门本级结余结转396.4亿元。地方财政资金闲置也较多,抽查的18个省本级财政专户存款余额相当于其国库存款的44%。
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表明,一些地方债务规模增长较快,部分地区和行业债务风险凸显,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已超过100%,最高达189%。
一边是大量财政资金闲置,趴在账上“睡大觉”,另一边是地方财政“吃紧”,债务规模快速增长。这种矛盾状况同时存在,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和困惑:政府到底是差钱还是不差钱?
“大量财政资金闲置沉淀,主要原因是预算编制不合理,转移支付不及时。”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一些预算安排的项目当年并不具备实施条件,部门获得财政拨款后无法安排使用;有的是一些转移支付的资金下达较晚,地方财政没来得及安排使用。当然,也有的资金是预算安排没问题,但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使原来安排的资金没有花出去。
“之所以出现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除了项目执行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之外,大多是盲目要钱的结果。”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一些政府部门还没想好干什么,就先把钱要到手再说。即使是资金使用的方向有了,但到底配置多少财政资金合适,并没有现成的科学标准。一个项目安排多少财政资金,往往是讨价还价、各种力量博弈的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财政资金分配往往出现有的项目钱不够花,而有的项目钱花不了的情况,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刘尚希说,财政资金是由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单位来具体使用的,对于花钱的部门、单位来说,财政资金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至于是否能用好,则在考虑中通常没放在首位。“财政资金怎么分配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他说。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这是继国务院提出要盘活货币存量之后的又一新举措。着眼存量,是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思路,也是当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切入点。”刘尚希表示。
财政存量资金趴在账上闲置、盘活就是要把这些资金收回来,重新安排统筹使用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56214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同比增长0.1%。后几个月制约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扩大到全国,将使结构性减税力度加大,财政收入形势相当严峻。
“财政存量资金趴在账上闲置、沉淀,盘活就是要把这些资金收回来,重新安排统筹使用,这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对缓解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提高资金效益意义重大。”杨志勇表示。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如何优化支出结构,真正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刘尚希说,这就会涉及各个部门手中可支配资金的调整,与各部门利益、权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关键是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打破利益存量,重构资金分配规则,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棚户区改造、节能环保、公共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闲置的问题,必须要抓住预算“龙头”
盘活存量资金,对于一些政府部门来说,意味着好不容易要来的钱将被“收回”,部门利益肯定会受损失,而且下一年的预算还可能被缩减。为了挽回被动局面,会不会出现一些部门不计后果、想方设法突击乱花钱?
“这确实是在盘活存量资金中的一大隐患。如果一些部门通过‘花干用尽’这种极端方式来‘消化’存量资金,不但有违国家的初衷,还会造成更多的资金无效和浪费。这个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杨志勇说。
杨志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闲置的问题,必须要抓住预算这个“龙头”,细化预算编制,做到确有需要、确可执行才予以安排预算。比如,有的项目是跨年度的,可以考虑根据项目的需求,并遵循资金支出的规律,来编制比一个年度更长的中期预算。项目进行到什么程度,就安排多少资金。
“一定要做好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力促财政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杨志勇认为,没有项目就安排预算资金,或是每年根据GDP规模按一定比例来安排预算资金,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每年GDP的增长有快有慢。不看项目就按比例来匡算财政资金的投入,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往往会造成为花钱而花钱、不花白不花的心态,而这些钱花到了哪里、见到了什么效果却说不清楚,导致财政资金绩效降低。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1105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专栏地方自行发债试点扩容 奶企掀起降价潮
下一篇:500城市住房信息联网进展不顺原因复杂
·聚焦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扩容 利于缓解债务压力2013.07.05
·快讯中国行业协会称欧盟光伏争端望下月解决2013.07.05
·国务院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 严防风险2013.07.05
·快讯财政部地方政府平台贷风险应高度警惕2013.07.05
·解读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2013.07.05
·快讯国务院货币政策持稳 严密防范金融风险201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