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财经 >> 时事要闻 >> 浏览文章

经济学家危机释放背景下的结构调整与救市之道

发布时间:2013-7-1 4:48: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体:

  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近日表示,未来十几年中国经济仍然可以保持年均7%左右的增速,这被市场解读为决策层面对于今年经济增速的“底线”进一步明朗。而较年初制定的7.5%的GDP增速目标,“底线”有所下调。这也显示了本届政府在保持经济增速合理增长的同时,进行结构调整的决心。
  不过,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业内专家对于中国政府到底能够忍受多大的痛苦来实现经济转型,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在2013陆家嘴论坛召开期间,多位经济学家在凤凰财经早餐会上对此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危机释放”无法回避
  7%是心理“底线”?

  自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下滑开始,其幅度和程度均超过了市场和决策部门的预期。4万亿刺激政策不仅没有让中国经济真正摆脱困境,反而因此衍生出了更多的问题。这使得经济学家们对于“必须释放危机”达成了一致。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坦言,危机之所以一直存在,就是因为一直没有一个释放的渠道。“4万亿刺激政策没有让危机释放出来,而我们需要适当地释放危机”。春华资本主席胡祖六也有同样的看法。“经济一下滑马上刺激,一刺激又过热,然后又开始打压紧缩,形成了一个循环。”
  从各方面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决策部门已将结构调整视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并愿意为此付出较低的增速作为代价。但7%会是政府和市场的心理“底线”么?
  “关键是对短期的阵痛、经济放慢的冲击能够承受多少”,沈明高一语击中了问题的核心。
  博源基金会理事长秦晓认为,经过测算,7%可以满足就业也可以满足预期计划。不过,他同时指出,要达到这样一个能够反映各种因素变化之后实际的潜在增长率的合理均衡点,会是一个缓慢的结构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之中,会有结构调整产生的新增长动力,但同时经济也无法避免会有一个逐步下滑的过程。
  沈明高认为,现在政策要为结构调整创造空间,避免未来更大的刺激。“周期性政策就是要拖住经济,拖到什么水平可以争论,我个人认为可以在6%至8%之间。当然是政府能够忍受痛苦的程度越高调整就越深,要逼迫一些低增长的投资者离开市场,但又不至于导致真正的投资者对市场丧失信心,尽管这做起来很难。”不过,他仍然表示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同意“让痛苦来得更猛烈些,让调整来得更彻底些”。
  控制经济下滑速度不等于救市
  尽管必须忍受经济下滑的事实,但秦晓认为,仍然要控制下滑的速度,否则最终的结果可能会超出预期。沈明高也担心“万一经济真的掉到7%以下,反而又逼出了刺激政策而不是改革政策”该怎么办?他认为,这次改革的目标是拖住经济,不是要把经济拉到9%至10%,而是拖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同时也应避免伤及无辜。
  要允许经济下滑,同时又要防止这种下滑的速度太快。于是“救市”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秦晓的态度很坚决,他认为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那就要救,如果只是单体风险,就不救。“如果发生系统性风险都不救,会让根本没有犯过错误的人跟着倒霉”,秦晓说。他同时也强调说,任何政策都有代价,很多事情是两害相全取其轻,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种政策的代价,因为每种政策都有代价。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即便需要救市,也要明确救的规模和底线。“当它达到一定状态我们就该毫不犹豫地出手,但是当它达到另外一种状态我们就应该罢手,这样才能在调控当中寻求平衡。”
  同时,秦晓也强调说,救市是危机来了之后,大的财政计划、大的货币投放,所以不要把宏观政策的微调和救市连在一起。PMI、CPI这些指标,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调整货币的投放量,这还远谈不到救市,这只是一种宏观政策经济工具的运用。
  “松市场”是解决之道
  未来究竟要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达到结构调整的目的呢?秦晓称,不能简单地、匆忙地用财政的方法、货币的方法来遏制下滑。胡祖六也认为,政府现在并不是要马上出台新的、大规模的刺激,因为在结构问题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光靠刺激只有短功、没有长效,也会让不平衡的问题更加加剧。“周期性的政策应该更加有艺术性、更加精细化”胡祖六说。
  秦晓认为,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消除和减少体制性的障碍。他开出了一张改革项目清单。排在清单首位的是财政,其次是资源价格和能源价格。在他的清单中,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汇率改革、城镇化、行政审批简化、国企改革、环保等都在其中。他认为,尽管这些改革可以有先后顺序,但必须是一揽子的。
  胡祖六则指出,市场才是行为主体,如果能给市场“松绑”,将权力下放,将对投资者的信心有很好的提振。他认为,政府的职能转变是核心,这个问题不解决,金融改革、国企改革都没法进行。
  “我们经济面临着向下的压力,但是有一些周期性的政策能够稳住增长,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结构性的政策来开拓新的增长点,如果给出这样一个方向,使投资者形成预期的话,中国经济还不能说已经到了危机的时刻”,沈明高说。
  “其实,改革的红利就足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因。”一位并未参与此次讨论的经济学家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指出,在全部的改革清单中,任何一项改革所带来的红利,都足够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就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记者 苗燕  ○编辑 孙忠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hishiyaowen/109212.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